针刺结合冲击波治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

2020-09-14 06:36:58张春男赵珊珊纪梦琳张玥娇刘平王萌佳刘延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根型波速冲击波

张春男 赵珊珊 纪梦琳 张玥娇 刘平 王萌佳 刘延东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是一种常见病[1],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人体的颈椎间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及曲度异常,从而刺激或者压迫颈神经根或脊髓等出现的一系列综合症状,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累及相应节段颈神经根而出现压迫或刺激的相应症状。目前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风险较大,故很少应用。黑龙江省医院老年病中西医结合科针对老年颈椎病患者采用以针刺、牵引、手法复位及按摩等非手术疗法为主。并且在目前冲击波疗法作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新型疗法被我科广泛应用在治疗中,因此本研究计划应用针刺结合冲击波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计76例,将入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7.79±19.68)岁;对照组男22例,女患者16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8.83±17.96)岁。两组患者于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中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进行本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也批准同意。

1.2 入组及排除标准[3]

入组标准:入组患者均符合《第三届颈椎病专题会》中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除入组神经根型颈椎病外无其它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无精神疾病伴发者;意识清醒能配合完成实验的患者。

排除标准: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长期卧床丧失活动机能者;患者意识不清,出现失语及神经功能严重损伤等依从性较差者;需行手术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取夹脊穴、肩井穴、风池穴、曲池穴、合谷穴、外关穴、阿是穴,选用一次性针灸针(北京中研太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药械准字:津械注准20172270152),针刺前消毒待刺区域,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每10分钟用捻转法转针,50 min后拔针。牵引疗法:取坐姿并放松,首先取小重量3 kg牵引,后逐渐加大重量,直至有牵拉感,时间15~25 min,待患者有难忍时方可停止。均每日一次,7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表1 两组患者各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各评分比较(,分)

组别n VAS 压顶试验对照组 治疗前 38 5.78±2.48 3.12±1.18治疗后 38 5.53±1.37 2.93±0.84 t值 - 1.983 1.448 P值 - 0.673 0.589观察组 治疗前 38 6.71±2.31 3.07±1.03治疗后 38 4.21±0.94 2.16±0.77 t值 - 2.938 2.874 P值 - 0.077 0.070 t治疗前组间比较值 - - 0.378 0.354 P治疗前组间比较值 - - 0.731 0.798 t治疗后组间比较值 - - 8.883 7.934 P治疗后组间比较值 - - 0.000 0.000

表2 两组正中神经F波速比较(,m/s)

表2 两组正中神经F波速比较(,m/s)

分组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6.59±4.77 59.93±6.62对照组 46.68±4.52 52.36±5.57

1.3.2 观察组 观察组针刺方法同对照组。冲击波疗法:选用冲击波治疗仪(瑞士EMS公司生产Swiss DolorClast Smart型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注册证号:国械注进20162260354),于每日针刺治疗后进行,根据患者症状选用中能量范围(0.12~0.25 mJ/mm2)进行治疗,每次治疗持续30 min,每日一次。7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1.4 观察及评价指标[4]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评价。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让患者在0分(无痛)至10分(剧痛难忍)间标记自己的疼痛分数。压顶试验为患者坐位头后伸10°,双手轴线压迫患者头顶,患者根据疼痛进行评分,0分(无痛)、1分(轻微疼痛)、2分(有疼痛但可忍受)、3分(疼痛难忍)及4分(过于疼痛无法继续实验);正中神经F波速检测嘱患者仰卧位,选用肌电仪(美国Moiton Labs公司生产MA-300型高精度表面肌电仪),将电极置于大鱼际,检测F波波速并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经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取P<0.05记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及压顶试验疼痛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及压顶试验评分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0.378,0.354;P=0.731,0.798);治疗后观察组VAS及压顶试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83,7.934;P=0.000,0.000)。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2.2 正中神经F波速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F波速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0.847,P=0.428);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F波速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642,P=0.000)。具体情况如下表2所示。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所致,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长时间不正确坐姿用电脑、手机,造成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其病变特点,造成活动受限,因此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5]。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由于颈部神经、血管分布极为丰富,因此风险很大,因此对于该病,常规应用非手术疗法治疗,目前各种有针对性的非手术疗法均有明显的疗效,包括结合中医学的针刺疗法、头颈牵引法及药物治疗等[6]。针刺疗法可以缓解局部炎症,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被常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牵引疗法出现较早[7],通过重力作用解除神经受到的压迫,缓解组织痉挛,有助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缓解不适症状。但由于颈椎病的特点,病变组织周围往往会形成慢性炎症,加重结缔组织粘连,增加活动受限程度[8]。

近年来冲击波疗法发展迅速,其作为一种能量的传递,通过冲击波能量突然释放产生的波,作用于局部组织,而达到解除粘连、缓解疼痛的治疗效果[9-10]。目前[11],西欧各国已将冲击波疗法应用于十余种骨科疾病。近年来[12],国内也在陆续开展冲击波疗法,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因此本研究将针刺结合冲击波治疗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并同常规针刺结合牵引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两组治疗前各指标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压顶试验疼痛评分及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结合冲击波治疗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治疗效果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根型波速冲击波
基于实测波速探讨地震反射波法超前预报解译标志
武汉冲击波
中国公路(2019年10期)2019-06-28 03:05:08
能源物联网冲击波
能源(2018年10期)2018-12-08 08:02:34
医生集团冲击波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34
吉林地区波速比分布特征及构造意义
地震地质(2015年3期)2015-12-25 03:29:4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超声双探头联合定位法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的应用
西部中医药(2015年9期)2015-02-02 01:19:31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剪切波速变化规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中医研究(2013年11期)2013-03-11 20: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