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

2020-09-14 06:36:54郭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骨性活动度关节炎

郭泉

临床上较为常见慢性骨关节病,其中包括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的主要表现在于膝关节的软骨或滑膜等结缔组织遭受侵袭,关节面出现损坏,并逐渐发展成为关节畸形,主要的症状表现在于运动障碍以及持续疼痛,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显著[1]。通过临床诊治经验,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普遍属于老年人群,病患超过70岁,发病率更高。目前临床上对如何有效治疗本病进行了相关分析,利用保守治疗,效果较差,病程较长,因此,临床上提出了手术治疗。随着科学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临床的干预重点在于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治疗水平获得了突破,提出了人工关节置换术,临床对此进行了试验研究,收益较为良好[2-3]。本文入组患者63例并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探讨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12月开展本次研究。收集诊治的6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6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78岁,中位数65.56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15年,中位数12.63年。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手术并且认可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开展手术。让患者采取仰卧位,采取硬膜外麻醉,在手术单侧的大腿位置应用止血带,并在膝关节做切口。充分暴露膝关节及其内部,并做好关节滑膜、关节囊以及半月板等部位暴露与观察,做好彻底止血,规避其对于血管和神经的损坏,并将前后交叉的韧带切除掉后,将挛缩的结缔组织进行处理,控制关节囊的压迫,并针对赘生物进行清理,明确股骨远端,适当外旋与外翻。做好关节面的切除,确保胫骨维持3度的后倾[4]。

切除厚度一般为8 mm,在松解关节之后冲洗关节腔并采用碘伏处理,植入假体并固定关节。选择广谱抗生素,时间为1周,24 h内,若病患未出现明显渗液及渗血,将引流管拔除,为了避免患者发生血栓,为患者实施2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如果患者并无任何异常症状则督促患者参与康复训练,尤其是做好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股四头肌的训练。1周后,利用助行器帮助患者行走,两周后,若患者未发生手术并发症,为患者实施拆线处理,叮嘱患者在出院后应定期返回我院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数据。具体数据类型涉及到膝关节量表(HSS)、视觉模拟量表(VAS)、生存质量(SF-36)[5]评分、膝关节活动度。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观察指标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记录并完成对比。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采取针对性处理方式,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在数据处理结果中P<0.05则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对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VAS疼痛评分、关节功能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前后数据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2。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临床中比较普遍的膝关节疾病,疾病本身主要特征在于软骨的退行性病变,所以该疾病也属于慢性病。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分析后发现,患者普遍带有继发性的骨质增生,患者的关节会出现应力失衡、骨质疏松、自由基改变以及细胞因子侵蚀改变等。临床中可以应用多种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其中手术属于最为普遍和常用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是改善与控制功能障碍、关节疼痛的主要方法。外科手术操作中假体的设计理念越发成熟,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水平也在随之提升。有统计发现,临床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90%以上的患者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的控制[6],并且10年内生存率可以超过96%,以上数据增加了患者及医务人员治疗本病的信心。

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导致膝关节不同软骨发生改变,关节内润滑作用丢失,促使关节面越发粗糙,膝关节的活动期间不同骨面之间的摩擦会不断加重,这也是疼痛感强烈的主要因素[7]。在临床治疗期间,采取药物治疗,虽然可以实现疼痛感的控制,但是在发展到中晚期之后,利用药物治疗止痛效果会不断下降[6]。应开展关节镜手术治疗,清理膝关节内部,若疾病进入晚期阶段,病变较为严重,取膝关节置换手术,可有效止痛,可使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有效增加,并实现对畸形结构的改变[8]。

临床总结分析得出,对于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来说,手术是否成功的影响因素是术者操作能力,手术过程中,尽量保持膝关节软组织平衡[9],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术后借助功能锻炼可以更好的减轻疼痛并改善关节功能,效果显著,同时,可使患者关节活动度明显提高,可避免患者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临床实践证实,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变患者术后实施功能锻炼,十分有利于患者机体恢复,临床推荐意义较大[10]。

表1 治疗前后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VAS疼痛对比()

表1 治疗前后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VAS疼痛对比()

组别 n HSS评分(分) 膝关节活动度(°) VAS疼痛(分)治疗前 63 68.53±5.56 76.45±5.47 8.52±1.63治疗后 63 92.22±6.23 101.53±6.88 4.82±1.23 t值 - 22.515 9 22.852 0 14.683 9 P值 - <0.05 <0.05 <0.05

表2 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 n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总体健康治疗前 63 25.11±3.22 30.25±5.81 31.44±6.21 21.77±8.36治疗后 63 70.39±6.45 74.61±8.47 86.11±9.55 76.55±8.88 t值 - 49.853 6 34.280 0 38.092 3 35.651 0 P值 - <0.05 <0.05 <0.05 <0.05

表2 (续表)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过程中,应重视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尤其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可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11-12]。在锻炼期间,应适度循序渐进避免操之过急,患者应遵医嘱,避免擅自更改锻炼方案。本组实验结果:治疗后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VAS疼痛评分、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结果证实,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案获得了临床认可,值得参考。

综上所述,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具备较高的治疗价值,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以推广普及。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荐和应用。

猜你喜欢
骨性活动度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武警医学(2018年10期)2018-11-06 07:04:32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中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综合疗法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