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体验中心在高中阶段的实施价值

2020-09-14 01:03王思遐
文化产业 2020年18期
关键词:元青花陶瓷传统

◎王思遐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 上海 200090)

“传统文化虚拟体验中心”项目,是一门结合了传统艺术与文化、融合人文素养和财经素养,以创新实践、艺术研究为教学基础的综合性探究型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它能够全面满足不同学习基础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能更好地培养出具备一定的艺术品味、创新能力、人文底蕴和金融才干的复合型人才。传统文化虚拟体验中心的创建,为广大师生们探究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也为教学能力研究开启了教法与学法的新纪元,激发了当代高中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确立他们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责任。

一、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的含义

随着国家近年来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视,多地政府投入资金建立中华传统文化体验中心。2014年江苏省南京市小君子传统文化体验中心正式落成,主题为“守护传承,守望梦想”,主旨为重拾文化信仰、回归智慧生活的体验中心,它的布局陈设古色古香,营造了非常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体验的活动从汉服礼仪,诵读诗书,茶艺品茗、才艺研习,再到入私塾读书的开笔礼、古代儿童的成童礼、古代少年的成人礼等主题体验。创设团队翻阅古籍资料和历史典故,梳理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沿革和文化脉络。选择了中国古代兴起于周朝的“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技能为主要体验活动。让学生们从体验活动中,感悟中华千年文化的魅力。古人们将教育中的六艺教育视为培养谦谦君子们的必须课。它文武兼备、内外兼修的综合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五育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所以说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无论在何时都是值得传承和延续的。

图1 成童礼

图2 成人礼

图3 射术学习

图4 国学诵读

二、创设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所延伸和创造出来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或者是它在建筑、园林、风俗习惯等中凝结的审美意识形态等,都已经聚集并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历经岁月的沉淀成为国家生存发展的动力,是我们国家最深远的软实力。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民族之所以能在激荡中站稳脚跟,正是因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打下的坚实根基。

体验活动在场的学生们身着传统汉服参与并加入到了击鼓明志、朱砂启智、开笔启蒙等一系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中时,会在特殊的故事情景设定和传统古礼的熏陶中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与文化自信。学生们深刻触摸着自己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感受着古老的文明中立精神和修身行道的人生智慧。繁复而庄重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过程,让在场的学生肃然起敬,更加深刻地明白自己的成长也应有一种仪式感,从而对自己的未来能够做出更好的人生规划,能使自己具备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当看到学生们第一次在游戏中拿起了弓箭、执起了毛笔、弹拨古琴等时,甚至第一次在游戏中玩起了投壶、蹴鞠等传统的游戏时,他们都能从中深刻感受到古代有志之士、文人士大夫等高雅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审美观念。而这些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活动中也都包涵了许多中国古人经典的哲学智慧和高尚的人生态度。在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们渗透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图5 投壶游戏

图6 书法学习

优秀的传统文化能让当代高中生们对中华的文明、历史有着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只有追溯往昔,总结经验,才能展望未来。

三、传统文化体验中心实施价值的探索与实践

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的创设在社会上得到了很多认同和赞誉。两会期间上百名全国政协委员甚至联名倡议并提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不少知名的网络公司也开始关注挖掘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潜在影响力。比如为打造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腾讯推出了敦煌的动漫作品、敦煌主题的《王者荣耀》游戏等。与此同时,上海科技馆也与敦煌研究所签订了“数字敦煌”与“虚拟洞窟”的合作项目,用流行的艺术形式,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身体力行的践行着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图7 虚拟陶艺设备

图8 学生VR体验

图9 陶艺3D打印

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数字化、虚拟化是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创新燃料”的。将传统文化变得不“传统”,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在其中受益。学校在对于高中生传统教育的实施上,也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体验中心这一项目的优势和资源。但高中生对于知识文化、信息量以及课堂形式,有着更高一层的需求。他们已不满足传统的单一的体验模式,他们需要注入更多的时代元素。立足于学生学习需求,符合时代热点的数字化虚拟体验活动中心项目就应运而生了。例如我校自2019年申请的作为上海市高中生传统教育创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的项目《“当VR遇见紫砂”传统文化虚拟体验中心》。项目的主要亮点是学生在掌握了传统手作陶艺的技术基础上,使用VR操作系统和先进的陶瓷工艺品专用3D打印设备进行再设计和再创作。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学校的校本课程,与虚拟制作软件相呼应。按照陶瓷的历史断代和产地等,进行学习关卡设计。仿佛平时玩的模拟类游戏一般,需要完成任务后才能升级至下一个陶瓷器的设计和制作。这样好玩、新颖的学习体验过程,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深深吸引。

(一)开设传统文化体验中心项目

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理念。在深入理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目标的基础上,我校创建创新实验室以国家教育部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3大类、6种核心素养、18个基本要点为依据。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课程,创建传统文化体验中心。在遵循着高中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学生人文底蕴,并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注重科学精神的培育。

图10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二)结合学校特色,选择适切的传统文化内容

之所以选择以陶瓷文化作为载体的传统文化体验项目的灵感,主要灵感是来源于一则关于广东省青少年创新大赛的新闻。题目为《从VR视角探秘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冰裂纹制备工艺的传承和保护》。此项目介绍了广东的两名中学生通过有效虚拟手段再现了龙泉窑的制作过程,还原了失传已久的特殊工艺。通过这则新闻,我在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的项目上就有了选择的方向。同时也根据授课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和技能特长,最终选择了陶瓷文化作为立足点。通过对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古老而传统的中华文化推陈出新,成为当代高中生的乐于探究的文化内容。

(三)理解传统陶瓷文化的历史和美学价值

图11 创新大赛新闻

图12 马家窑罐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范畴和领域中,陶瓷文化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陶瓷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一同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从马家窑的制陶工艺开始在中国已经有7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先民们早已开始学会用陶进行泥与火的结合,赋予了器物新的艺术生命。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和智慧的传统文化史诗,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文明成果。传统陶瓷文化与中华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医学、丧葬、美术史都是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一种文化渊源,也是对外文化交流必不可少的珍贵文化礼物。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和文化方面也是已经享誉整个世界,英文中“中国”的小写china就是中国陶瓷。在整个世界的眼中,陶瓷的文化早已被当成一种文化符号,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要的代表之一。

从仰韶文化开始,人们已经开始学会用各种几何图案装饰自己的陶器。艺术来源于生活,远古陶器上的图案,线条流畅,构思大胆。这些包含着生活气息和强烈的原始情感的几何图案,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生动的组合构成了古朴、大器、浑厚的艺术风格。这是史前任何一种大型远古文化所具有的不可替代和比拟的。发展至唐代,唐三彩中的人物俑、动物俑千姿百态,造型生动,色彩也日趋丰富。再到文人辈出的宋代,国人对陶瓷文化审美和艺术情趣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宋代陶瓷器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的一个巅峰时代,五大名窑的制瓷和工艺已经有了跨越一个时代的历史性飞跃。特别是融入了玛瑙原料烧制而成的天青色汝窑瓷,传世之作令人叹为观止,至今世人无法超越。一直延续至元代的汝窑青花瓷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少数民族陶瓷艺术的经典,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贵的青花瓷器之一。这种造型奇特、器型硕大的白蓝二色构成的青花瓷是我国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陶瓷文化的完美融合,同时也是中国陶瓷跨越亚欧的一大畅销商品。明、清两代的中国陶瓷上的各种人物、花鸟,从传统的工笔线描到大写意的风格,绘制精美,笔法流畅,一气呵成,自然生动。高雅精致的艺术品,足以充分体现出审美品位和美学造诣。历代中国的陶瓷艺术文化可以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美术史,它全面形象记录和反映着古代中华陶瓷美学的发展历程。

图13 历代瓷器精品

(四)确立创新发展的项目

在几千年的陶文化历史和市场经济发展中,现代陶文化中以紫砂加工制品为主要代表的陶制艺术品和商品,已经占据了大量的国内外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仅宜兴一个生产基地,从事陶制品加工制作的从业人员不计其数。但是此类的工作人员大多本身都没有较高的陶瓷艺术修养,文化知识程度较低,缺乏较高层次的艺术品位。长年累月的不断重复着昔日的辉煌,无法实现新造型,新图案的突破。这也直接导致了陶瓷文化变革和发展的严重制约。

古称“浮梁瓷局”的江西景德镇是历史悠久的瓷文化的故乡。从元代建立的官窑作坊开始,历经了数百年的辉煌。其中元代的青花“鬼谷子下山罐”等更是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令人瞩目的代表性瓷器,是古代中国之重器。然而,现今的江西景德镇几乎遍地皆是各种陶瓷手工作坊,出产的瓷器良莠不齐,再不复当年中国外贸进口瓷器供不应求的繁荣盛景。陈旧的纹样、器型重复出现。缺乏创新的意识,不能与时俱进,也就无法真正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深入地去了解热爱、探究中国传统的非遗陶瓷艺术文化。

图14 浮梁瓷局

为了能更好地延续陶瓷艺术这一传统文化,学校创新实验室项目通过虚拟制作体验中心建设,将现代科学技术注入到传统文化中去,为传统文化增添新的生命力。

三维仓库仿真场景的建立能够全方位、更直观地提供仓库内的各种信息,并可以实现仓库漫游,感受与真实仓库相似的体验。三维仓库仿真场景可以实现多层次,区域切换,任意漫游,放大缩小旋转等立体三维方式查看和浏览仓库信息,并能快速定位问题的原因和位置。

图15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

(五)钻研虚拟体验新课程

传统的陶艺制作课程,在过去的十年里引起过学生的创作兴趣和艺术参与度。传统的陶艺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创作艺术,它培养了广大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综合素质。但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欣赏,重复操作,再修正,再操作的一个过程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采用虚拟的VR陶瓷制作技术,不仅真正达到让学生如临现场的真实感,且在使用“虚拟手套”,实现人机之间的互动时,能更深入地体验练泥、拉胚、温度控制等一些关键的制备工艺等。

综合以上科技的优势,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文化虚拟体验中心的数字虚拟技术,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多样性。专业的陶艺3D打印制作出来的素胚,经过烧制之后可以达到与手工制作的陶瓷艺术相差无几的程度。这种技术有别于我们传统的烧制工艺,在最大的程度上减少和避免了教师和学生制作艺术作品的复杂性和损耗。因为虚拟技术的可实现性,还有一些特殊的传统工艺是学生手工制作水平中无法达到的工艺和技术难度,但在现代科技的力量指导和辅助下,却能得以成功实现。高精度的准确性让教师和学生艺术作品内容得以完整、精美地呈现和展示出来。也正是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中,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艺术创作能力得到了培养。低失败率才促成了学生艺术创作的信心和热情,为零基础的学生们敞开了艺术创作的大门。有趣、好玩,又学到新的知识是传统文化虚拟体验中心的活动开展的方向。

对于现实世界的感受,是学生艺术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听着学生们对于自己作品的陈述,他们的作品中融入的情感和创意,每每都会让欣赏者们感动不已。不仅如此,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学会了面对生活应该有着饱满热情的态度。

图16 体验虚拟制作设备

图17 虚拟制作过程步骤

(六)传统文化与财经素养相融合

图18 投资金字塔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现代化科技手段对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有着很大的作用。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且缩小了时代感。为了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在我校学生们心中落地生根,代代相传的育人效果。“当VR遇见紫砂”传统文化虚拟制作体验中心,将结合我校的“好学致用、立诚向善”的理念,并聚焦“财经素养”的能力要素培育。在虚拟技术下制作的艺术作品完成的同时,依托我校已建成的“金融创新实验室”开设艺术品投资课程。如图表所示,近年来艺术投资一直占据在组合投资的金字塔塔尖上。所以将艺术与财经结合,能更立体地让学生了解到艺术品的价值;同时开展一系列的艺术投资活动,也可以更进一步让学生迈入社会理财的门槛。

如开展“上财附中苏富比拍卖会”,建立上财附中文创中心,学生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进行模拟拍卖。交易方式采用虚拟货币。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用于扩大再生产。因为3D打印的耗材较为昂贵,学生可以使用艺术品拍卖所得,来兑创新实验室的租赁时段、打印耗材、邀请文创设计团队等等。让学生们参与艺术品投资,知道成本和产出比的计算,从艺术品身上挖掘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同时学校也可以向学生以收藏作品的形式,对学生艺术品进行选拔,并颁发学校收藏证书和“奖金”。此外,每年的学校义卖集市上,学生们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艺术品进行售卖,所得善款也将用于各类慈善事业。

图19 学生制作成品

财经素养并不是广义上的金钱财富而已,它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素养和自我规划的能力。通过艺术品投资的学习,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探索自己的价值观、能够更理性的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及想过的生活方式。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学习规划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所学所知所能,来回馈社会,用有形的财富,创造更多无形的社会价值。

四、体验馆《事说元青花》课程实施价值

2005年伦敦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中国元青花瓷器创造了折合人民币2.3亿元的高价。为什么元青花瓷器会出现如此高的价格,我们应该去认识和了解它的身世。元青花瓷器鲜明的色彩,雄浑矫健的造型,丰富多样的纹饰,包含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今天我们用《事说元青花》一课,和同学们一起感受中国瓷器元青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一)梳理青花瓷的知识内涵

认识元青花的艺术价值——从一场曾经震惊了全世界的元青花拍卖会事件说起,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以2亿多元人民币的历史最高价格成为当今世界最贵的元青花瓷器之一。从此元青花成为万众瞩目的世界级瓷器。元青花之所以价值连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吸引了学生对元青花进行深入的学习。

揭秘元青花的色彩由来——元代的疆域地图让我们揭示了元代青花瓷的色彩由来秘密。当时的国土面积非常的辽阔,东至日本海,南至波斯湾,西到了地中海,北面则几乎是横跨了整个西伯利亚。元帝国已经征服了很多有文化的亚欧民族,开启了中西亚的贸易。当时茶叶、丝绸、瓷器都已经是非常的受人们欢迎的进口商品,供不应求。元蒙古帝国的早期统治者们为了大量的制造元代青花瓷,还特地在景德镇建起了著名的浮梁瓷局,也就是在现代的浙江景德镇。商贸往来的频繁,也给人们带来了各地的珍贵宝物,其中就包含有一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一种蓝色青花颜料——苏麻离青,人们用它给素胚画上各种的花纹,烧制之后,颜色纯正,立体感强,非常具有色彩的层次感。

青花瓷的色彩比较——其实早在唐代就有了描绘青花的工艺,宋代除了有五大名瓷以外,其实也有青花瓷。再往后,明朝洪武年间的青花瓷颜色是比较偏深沉的藏青色。清代经过精工提炼的国产颜料绘制的青花,颜色纯度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依旧不如元代青花瓷鲜艳润泽。通过图片展示,学生们了解到不同朝代的青花瓷色彩上是具有明显差别的。这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探究青花色彩之谜成为学生们关心的话题。原来在元代末期,来自西域的特殊颜料“苏麻离青”,这种富有蓝宝石色彩的颜料,就几乎绝迹。这也就解开了为什么元青花如此昂贵的秘密,因为它确实是无法复制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图20 苏麻离青颜料

介绍国宝《青花凤首扁壶》——元青花在当时主要是被作为国礼销往海外,所以艺术品保留在国内极少。因此要在国内想要去看一眼真正的元代青花瓷,并非易事。《青花凤首扁壶》是北京首都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查找得到的相关资料中显示神奇的凤首青花扁壶在其功能上居然可以分水而流。学生们纷纷为中国古人的这种精工细艺设计而感到惊叹。随后学生们在认真探究青花凤首扁壶的特殊造型时,发现这种特殊壶型本身并不单独存在,是由汉代游牧民族的陶器牛囊和唐代的游牧民族陶器天鸡壶组合而成。这不仅仅被认为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民族文化的交汇和完美融合,其实也是两个民族的统一和完美融合。在青花纹饰的描绘上,凤穿牡丹也是一种具有中原文化和艺术特点的一种纹饰。同时,学生也可以发现青花器皿上的装饰纹样,大多是传承于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不论是造型还是纹样都包含着非常浓厚生活气息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

图21 元青花凤首扁壶

(二)设计体验虚拟制作青花瓷

学生们根据之前课堂的内容,提炼出青花瓷器主要的艺术特点和特征,先在纸面上设计完成其造型和花纹。从虚拟软件中选择制作做青花瓷器的高岭土。按操作步骤,佩戴好虚拟眼镜,使用操作手柄进行制作,再传输到陶艺专用3D打印机上进行打印。素胚完成后,可以手工进行纹饰的描绘并上釉,或者依旧由打印机完成图案的打印。因为使用的打印材料是瓷土,所以完成的素胚可以进行高温烧制。最终具有学生个性特点的青花瓷器,在现代科技手段之下成功实现。

1.引导学生对陶瓷文化的兴趣

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对于学习陶瓷的热情。在课堂上,我展示了自己用3D打印机完成的一些陶瓷小作品。创作这些器型不同的陶瓷作品时,我通过翻阅大量的资料、古籍。了解到不同时代器型和图案的发展和寓意。再根据自己的想象对造型、图案和色彩等进行变化改进,创设出具有现代感的陶瓷艺术品。我也更进一步的悟出了陶瓷文化所暗藏的人生真谛。比如葫芦造型的瓶子,代表着中国文字的谐音“福、禄”,鳜鱼图案代表着“大富大贵”等等,这也是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明代朱元璋特制过一批青花莲纹的器皿,取其“清廉”二字以褒奖廉政的官员们。我以自己的亲自动手制作的艺术品和引经据典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进一步提升探索陶瓷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美学工艺、人文精神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对陶瓷文化的热爱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推动者和继承人。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在进一步发现和挖掘陶瓷传统文化艺术内涵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经历。以传统陶瓷的文化艺术为切入口,学生们在课后会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提升对于陶瓷文化和对陶瓷工艺的理解和关注度。学生们还可以在校园网络平台与其他同学们互动分享。在家中与教师家长互动交流,在学校的课堂上与其他教师互动分享陶瓷文化的点点滴滴,真正使学生走进陶瓷文化艺术的世界。

现代人对于陶瓷文化的认知和喜爱犹胜于古人。作为陶瓷之都的景德镇每年都开展陶瓷文化节,其中还有一个独具现代人文特色的“陶瓷文化高峰论坛”。旨在用现代的观点和语言向新生代的年轻人诠释现代文明下的陶瓷文化。而这些行为无疑都是拉近我们与古老的陶瓷文化的距离。

3.引导学生对陶瓷文化的探究

图22 陶瓷文化国际高峰论坛

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陶瓷文化在这个数字时代中,不仅没有被淘汰,相反更体现其存在和延续的重要性。运用3D技术和虚拟成像技术制作陶瓷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从传统的触摸实物型的学习,变为在虚拟状态下的学习,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虚拟技术依然是保留了传统陶艺中捏、揉、推、搓等技巧,但却在很多精巧技术的环节降低了制作难度。给美术基础和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们充分的信心,在虚拟领域中可以更好地解决传统制作过程中不可能完成的技术和造型等等。学生受众面的增加,使得更多学生乐于参加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在这些探究过程中,学生们不禁感叹古代先民们的智慧和才能。通过对陶瓷文化逐层深入的探究,提高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从遵循艺术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由表及里,丰富学习经历,感知人文之美。将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通过虚拟陶艺课程的探究和体验,深深印入学生的心中。

五、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陶瓷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奥秘,与陶瓷所能够承载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陶瓷所寄托的中华民族文化情怀是密不可分的。中国陶瓷传统文化从最初只是作为盛放工艺品和食物的一种用途、到祭祀、到家具的装饰、再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和符号。器皿上所描绘的故事,默默地讲述着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今后的体验课程中,我将不断摸索和深入设计符合高中生学习需求的内容,来完善传统文化课程。同时,根据美术艺术学科课程标准,注重人文底蕴和艺术审美的培育,加强传统文化课程中的历史典故、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以及美学涵养这些内容,循序渐进地把更多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传授给高中学生们,在课堂中真正实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育人价值。

作为学校“传统文化虚拟体验中心”项目的创建人,同时也作为传统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我将尝试进一步在传统文化中融入当今各个时代的文化元素、美学元素,不断渗透“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让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深深地扎根于每个高中生的心中,把这一项目打造成为传播文化的窗口和平台,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经典传授给高中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们希望学生也能带动家长,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各类学校活动;结合社区文化中心的资源,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近社区,担任暑期辅导员、社区传统艺术讲解员、传统文化宣传员等工作,加强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责任意识。这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猜你喜欢
元青花陶瓷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郭德纲巧用寓言劝爱徒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最贵“福禄”元青花 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拍卖价5681万元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从考古发现看元青花在海内外的传播
元青花的两个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