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娟 张丽 胡治平
【摘 要】目的: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通过疼痛控制护理对术后康复所带来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所接收48例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对比患儿术后发生疼痛的程度、关节功能评分以及骨折愈合的具体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疼痛程度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评分为(70.3±2.8)分,对照组为(51.2±1.9)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愈合是(15.3±2.6)分,对照组是(19.2±3.1)分,观察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通过疼痛控制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儿减少疼痛感,同时提升骨折愈合的速度,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疼痛控制护理;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影响
当前,小儿发生创伤性骨折的情况也比较多,但是小儿处于身体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对疼痛感知非常敏感,为了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1],在当前的医疗模式中逐渐引入疼痛控制的护理方式,并且在实践运用中具有积极作用。为了探究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通过疼痛控制护理对术后康复所带来的影响[2],从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所接收48例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所接收48例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排除如下患儿:合并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意识障碍以及语言能力障碍,家属和患儿均知晓,并自愿参与,不能签字的患儿由家长代签。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男性患儿9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为5~10岁,平均年龄为(7.0±1.1)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5例,跌倒8例,高处坠落6例,重物击打5例;对照组男性患儿10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为5~11岁,平均年龄为(7.0±1.3)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6例,跌倒8例,高处坠落5例,重物击打5例。患儿的资料对比没有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实际运用情况如下:第一,实施镇痛护理,患儿接受手术之后出现疼痛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采取阵痛护理措施,例如定期对患儿进行翻身,然后在术后大约二十四小时中可以运用冰袋对患儿的手术切口进行冷敷[3],可以有效缓解患儿局部出血以及肿胀的情况;第二,护理人员还需要适当指导患儿进行运动,如抬高患儿的患肢,同时配合对应的按摩,可以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同时还能够消除麻木,如果患儿出现难以忍受疼痛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还可以注射对应的阵痛药物,有效帮助患儿缓解疼痛;第三,护理人员还可以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帮助患儿缓解疼痛,例如播放患儿喜欢看的动画片、讲故事以及分发玩具等,使得患儿的注意力得到有效缓解,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可以在病房中防止植物,改善病房环境,也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疼痛感[4];第四,做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有趣的方式告知患儿关于术后出现疼痛的情况,并给予患儿积极的心理暗示,这可以增加患儿承受疼痛的能力。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赞扬勇于忍受疼痛的患儿,这可以让患儿获得成就感,进而可以减轻患儿感受疼痛的压力;第五,做好饮食以及训练护理,在饮食护理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叮嘱家属在患儿术后使用高维生素以及高蛋白的食物,同时还需要禁止患儿食用带来刺激性的食物[5],如辛辣、冰冷性食物,同时还需要重视营养全面性以及均衡性的搭配,在食用原则方面,需要坚持少食多餐。在训练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儿进行仰卧,然后闭眼,吸气,时间为3min,然后慢慢双拳握紧[6],在10s之后再吐气,最后全身放松。
1.3 统计学处理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中,計数资料通过百分号(%)表示,通过X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平均值±方差,用t检验,把P<0.05视为符合统计学意义。
1.4 观察指标
根据疼痛评分评价疼痛程度(十分制),八分以上为重度疼痛,六至七分为中度疼痛,六分以下为轻度疼痛;患儿关节功能的具体评分采用Harris测定,分数越高越好;统计患者骨折愈合的实际时间。
2 结果
2.1 对比患儿的疼痛程度
观察组患儿的疼痛程度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 对比患儿关节功能具体评分
观察组患儿的评分为(70.3±2.8)分,对照组为(51.2±1.9)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对比患儿骨折愈合实际时间
观察组患儿的愈合是(15.3±2.6)分,对照组是(19.2±3.1)分,观察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各种情况导致的创伤性骨折患者越来越多,在治疗此疾病中,基本采用的是手术方式,但是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疼痛等不适之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运动功能都带来较大的影响。在治疗创伤性骨折过程中,基本运用的是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术后患儿恢复需要较长时间,不仅影响患儿正常的运动,而且还需要承受不同程度的疼痛等,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7]。患者术后发生疼痛的情况属于十分普遍的一种情况,再加上小儿正是发育的重视时期,他们对疼痛的感知非常强烈,许多患儿难以忍受疼痛。患儿在术后就需要护理人员给予良好的疼痛控制护理,即实施镇痛护理、适当指导患儿进行运动、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做好心理护理以及做好饮食训练护理等有效控制疼痛,同时结合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帮助患儿从身体恢复角度减少术后疼痛感[8]。通过此护理方式,患儿可以接受必要的药物阵痛缓解疼痛,而且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还可以提升患儿承受疼痛的能力。护理人员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还可以积极探索更好的护理方案,能够尽快帮助患儿全方位、人性化以及科学的减少疼痛感,一方面促进患儿提升手术恢复健康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带给患儿良好的术后护理体验,从而更好地促进患儿骨折愈合。
在本次研究中,从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所接收48例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探究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通过疼痛控制护理对术后康复所带来的影响。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对比患儿术后发生疼痛的程度、关节功能评分以及骨折愈合的具体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疼痛程度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评分为(70.3±2.8)分,对照组为(51.2±1.9)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愈合是(15.3±2.6)分,对照组是(19.2±3.1)分,观察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通过疼痛控制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儿减少疼痛感,同时提升骨折愈合的速度,值得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牛红.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措施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03):86-87.
盛建仁.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伤科接骨片与骨愈灵胶囊口服治疗的效果对照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7):11306-11307.
郭全荣,董倩楠,李阳,陈长香.创伤严重程度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8(03):223-226.
曾雪芬,包永兰,池丽娜,林琳.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骨折术后发热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07):88-89.
张培根,衡孝来,吴文涛,解迪.不同年龄段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03):303-306.
杨志生.中医动静结合辨治老年下肢创伤骨折临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6,29(05):978-980.
任敏.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A].上海市护理学会.第三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上海市护理学会:,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