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病人血清相关炎性因子及胎盘生长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2020-09-13 14:14:10杨亚文林小满孙礼强张洪文韩秋峪
安徽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发组发型子痫

杨亚文,林小满,孙礼强,张洪文,韩秋峪

作者单位:1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江苏 徐州221004;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江苏 徐州221004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观点包括:子宫螺旋小动脉重铸不足,炎症免疫过度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遗传因素,营养缺乏等[1]。临床上将孕34周前发病者称为早发型子痫前期,其具有发病早、病情重、母儿结局差等特点[2]。孕34周及以后发病者称为晚发型子痫前期,其母儿结局相对较好[3]。有研究表明正常妊娠依赖于母胎免疫平衡的建立及维持[4]。在正常妊娠时,母体的Th1/Th2免疫状态向Th2 漂移,而子痫前期孕妇的免疫状态向Th1 漂移。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子痫前期病人血清中Th1及Th2相关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及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含量与子痫前期的病情进展的关系,为临床中子痫前期的早发现,早诊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5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病人70例,诊断标准参照第9版《妇产科学》[1]。其中早发型子痫前期33 例作为早发组;晚发型子痫前期37 例作为晚发组;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妊娠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纳入病人均为单胎,既往无子痫前期及其他不良孕产史,平素身体健康、无基础疾病、且排除其他内、外科合并症。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研究对象知情且同意。

1.2研究方法样本采集:抽取入组孕妇入院时空腹肘静脉血3~5 mL,室温下血液自然凝固30 min,在4 ℃恒温离心机中,以1 000g离心15 min 取上清,标本皆清澈透明,排除溶血污染。置于-80 ℃超低温冰箱内保存待用。实验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样本中IL-4,IL-12,PLGF 的水平。本研究所用试剂盒均为Bioswamp产品(批号201905),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描述采用xˉ±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多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LSD 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各组一般情况比较三组间孕妇孕次及产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发组分娩时孕周明显低于晚发组及对照组,晚发组亦低于对照组(均P<0.05)。早发组及晚发组分娩时年龄较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发组与晚发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各组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IL-4及PLGF比较早发型子痫前期组血清中PLGF含量低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两组均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发型子痫前期组血清中IL-12 含量高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两组均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发型子痫前期组及晚发型子痫前期组血清中IL-4 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早发组血清中IL-4 含量与晚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早发型、晚发型子痫前期与正常妊娠对照一般情况比较/xˉ± s

表2 早发型、晚发型子痫前期与正常妊娠对照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及胎盘生长因子(PLGF)结果比较/(pg/mL,xˉ±s)

2.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PLGF 含量与IL-12呈负相关(r=-0.729,P<0.001),与IL-4 呈正相关(r=0.329,P=0.022)。

3 讨论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其平均发病率占孕产妇的2%~8%,是严重威胁母儿健康的特发性疾病[5]。正常妊娠时,母胎之间免疫平衡的建立与维持至关重要。吕英璞等[6]研究发现Th1型细胞因子对子痫前期的病情进展有促进作用,不利于妊娠的维持。IL-12作为一种前炎性因子,它可诱导免疫平衡向Th1方向极化,增强细胞免疫的作用,影响胎盘功能,从而促进子痫前期一系列症状的发生。而Th2型细胞因子所产生的体液免疫反应对妊娠的维持有保护作用。IL-4是典型的由Th2类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7],IL-4 可促进巨噬细胞分泌抗炎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及组织重构,且有利于胎盘血管形成,增强胎盘的着床能力,改善胎盘浅着床。同时在IL-4的作用下,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进一步增强体液免疫,从而保护母体的妊娠过程。本研究中,早发型子痫前期病人血清中IL-12 含量高于晚发组及对照组,晚发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病情发生越早,细胞免疫向Th1 偏移越明显,提示病情越重。而对于血清中IL-4 含量,早发组及晚发组相较于对照组均降低(P<0.05),但早发组虽然低于晚发组,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妊娠本身所致的免疫平衡向Th2偏移有关。

Benton等[8]认为,外周血中PLGF水平是反映胎盘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PLGF 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是胎盘血管生成的重要旁分泌因子,是滋养层细胞的重要调节物,适量的PLGF有益于胎盘血管网络的形成,保证胎儿生长所需[9]。杜军华等[10]研究显示PLGF 在早孕期(孕5~15 周)呈现低水平表达,而在孕15 周左右急剧上升,到孕30周左右达到高峰,随后由于胎盘成熟老化,PLGF水平明显下降。结合各组孕周,在正常妊娠情况下,早发组血清中PLGF浓度应高于晚发组,且高于对照组。而本研究中,早发型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中PLGF 含量低于晚发组及对照组,晚发组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与生理性变化相反,提示病情出现越早,胎盘功能下降程度越严重,病情越重,母儿预后越差。这与冯鑫等[11]研究结果一致。

有学者认为,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既往有子痫前期病史,多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12]。并认为年龄是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子痫前期的发生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升高,这与王明辉等[13]研究结果一致,但本研究中,早发组及晚发组子痫前期孕妇年龄差无统计学意义。Li 等[14]研究发现,当年龄>35 岁时,妊娠所患子痫前期的风险明显升高。本研究只证实随着年龄增大,妊娠患病风险增高,而不能证明35岁作为疾病发生的重要界限,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子痫前期病人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L-12含量明显升高,且病情发展越早,变化越明显。而对于血清中Th2类细胞因子IL-4 含量,子痫前期发病越早,IL-4 含量越低,提示病情越重。血清中PLGF与IL-12负相关,与IL-4正相关,提示可能存在免疫平衡向Th1的偏移改变,并影响了胎盘功能。且发病越早,提示免疫平衡可能向Th1 偏移越明显,病情越重。本研究进行了差异分析,我们发现免疫平衡偏移所致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含量改变,可较好地体现病情进展情况,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研究,确定不同孕周相关指标的参考值范围,以期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子痫前期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发组发型子痫
如何防范子痫
晚发精神分裂症与极晚发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天津市早发型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负担及相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重度子痫前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比较
怀孕了发生子痫前期的9大元凶!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1:24
孕中期母血PAPPA与PIGF在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作用
MY HAIRS TYLE ISON POINT
发型
Coco薇(2016年5期)2016-06-03 08:53:30
好别致的发型
HSP70、NF-κB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