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为人,凛凛犹生
——陆游的“生而为人”

2020-09-13 10:11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附属中学高一
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史书报国书页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附属中学高一(7)班

“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恶渊而为善,无尤也。”

这是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

总有一些声音穿过古今,带着关于“为人”的质问叩入灵魂。圣贤言,识理养德,人要历经时间的锤炼和塑琢,方可称为人。古人的那句“生而不为人”依然回响在一代又一代的生命荒野里,遗憾的是,有太多人穷尽一生,也没能成为真正的人。

他们的生命始终是一片荒野,至死未曾开辟。而唯一活过的证据,仅仅是年龄增长和岁月更迭的痕迹。

盛世尚如此,乱世更甚。

可我借史书一隅,窥见陆游的一生,却看见了“生而为人”真正的样子。

陆游生于北宋末年。

彼时的人们身逢乱世,或草草死于金人铁蹄下,或为饱腹求生奔走得麻木,还来不及真正成为一个人,就已经被时代的风雨冲尽了悲喜,卑如蝼蚁。

所幸陆游的一生并未被同化,而是如这时代一样,浩荡且坎坷,有着最厚重的颜色。

他生于江南藏书世家,十二岁便可作诗撰文;自小面对家庭的流离和民族苦难,受到父辈爱国思想熏陶;为秦桧所害,曾宦海浮沉,报国无路。他的人生几经浮沉,既有卓越的才华,有傲然独立的操守,也有壮志难酬的辛酸和苦闷。

诗人陆游,写尽了一生的热烈和深刻,悲情和热血都彻骨。

他敢发出“诸公尚守和亲策,壮士虚捐少壮年”的愤怒追问,也难免“小楼一夜听春雨”的愁绪和忧伤;无数次怀揣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激情和梦想,却次次空留“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的不甘和叹息。以自号放翁来反击“燕饮颓放”的诋毁,桀骜不屈的是他;乡间小路上“柳暗花明又一村”,睿智、通达的是他;在沈园题壁徒留相思,情深义重的也是他。

他的生命里,有着“为人”所必经的锤炼和考验。有明亮傲人的过往,有乱世浮萍的沧桑,有黑暗官场的刁难,有梦想破灭的失望,有关于个人身世的郁郁怅惘,也有关于家国情长的浩然慨叹,有沉甸甸的悲恸和欢欣,有无限的美丽与哀愁。

因此,他是一个热烈而真实的人,他的一生飘摇而庄重,有着透过诗行的震颤与回响。

陆游把“为人”必经的艰难路走完了,却从未因人生之路的辛酸和苦痛,而丢失“生而为人”该有的初心和信仰。

哪怕懦弱的宋王朝从未理解他的梦想,哪怕他面对的是庸碌的君王和奸佞的官员,哪怕他一次次的进谏换来的是一次次的贬黜,一次次的非议——“鼓唱是非”“嘲咏风月”“不拘礼法”,他依然站立在纸醉金迷和随波逐流的腐朽里,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陷害和冷眼,始终不曾忘记自己抗金的梦想。

深居庙堂,就多次进言,编修国史;身在江湖,便为官一方体恤百姓,守在陋舍里写他的万字平戎策,始终不曾放下关于救国的执念。

一如钱锺书先生所说:“他看见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见一声鹤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

一如病榻前,他透过自己“风卷江湖雨暗村”的人生,笑泪齐加地吟出“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用尽一生来守护的拳拳报国之心,被时代打磨得血肉模糊之后,依旧是一句“铁马冰河入梦来”。

我想,千年前那位名为陆游的诗人,在“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诀别里,一定也同此生的悲壮和无奈道了别,唯一带走的,是至死也不放下的家国热血和赤子之心。

至此一生,他的酒坛里装不下“诗仙”的洒脱,他的小院里也没能种满“诗佛”的淡漠。

但他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人,执拗如故,忠诚如昔,来人间一场,不改温情坦荡。

他走过的“为人”的道路已经隐匿在史书深处,所有的波折和跌宕终成过往,但他关于“生而为人”至死不灭的坚守却透过了书页和时光,那正是他关于人生之问给出的答案。

创作感言:

不论读书还是写作,我都对人物的生平小传有一种执着。

我常常透过书页,去想象时光对岸的人们,去想象他们的样子,触摸他们的情感,努力地从岁月里窥见他们生命里的繁华和寂寥。

透过史书里关于他们人生轨迹的描绘,或是他们留下来的只言片语,就好像能走进一个微小却又浩大的世界。

那是我们无法参与的爱恨情仇,却又藏着我们每个人生命里的热望或感伤。

然后你试着去写写自己眼里的他们。

也借他们的人生看见自己。

猜你喜欢
史书报国书页
同心同向 谱写留学报国新华章
痴巫婆的故事树
坚守初心 治水报国
报国何时尽此心
“汗青”原来是史书
为小人物喝彩
轻轻地打开书页
把微笑夹进书页
航空报国岁月稠
“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