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祎
摘要:西洋管乐器历史悠久,音乐优美,携带方便,是青少年青乐学习的重要选择之一。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青少年学习管乐的价值和意义更是得到了普遍认可。鉴于此,本文以黑龙江省为倒,就当下青少年管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黑龙江;青少年管乐;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一、中国管乐发展教育概述
探讨今天的青少年管乐学习和发展,有必要先对百年来中国管乐教育进行简单的回顾。早在明清时期,就先后有西洋管乐器伴随着传教士来到中国,特别是到了清代,管乐器已经在民间开始普及和传播。光绪七年,生活在上海租界的外国人成立了一支管弦乐队,后由梅百器担任指挥,并将名字改为上海工部局管弦乐团,声名显赫。此后英国驻中国海关的税务总司赫德也成立了管弦乐队,规模一度达到二十多人。而在管乐教育方面,最突出的当属曾志忞成立的上海贫儿院管乐队,规模有八十多人,并在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了音乐金奖。民国时期,管乐教育继续发展,并呈现出了社会和学校并行发展的局面。在社会管乐教育方面,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的政府、军队和警察局中,先后聘请专业教师成立了管乐团,并定期进行演出。在学校音乐教育方面,上海的一些高校中已经开始了管弦乐相关专业,特别是由萧友梅创立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更是培养出了一大批音乐教育人才,对后来管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先是军乐团继续发展,成为了我国管乐事业中的中坚力量。“1951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正式于北京成立,先后由罗浪、王建中等人担任团长。”[1]改革开放后,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新发展,高校成为了管乐教育的主阵地,并逐渐形成了科学、完善的管乐教育体系。2004年,中国音协管乐协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管乐事业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协会成立后,陆续和定期开展了一系列创作和比赛活动,对当代管乐普及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预见,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管乐艺术仍将是当代中国音乐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二、黑龙江青少年管乐发展存在问题和成因分析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和艺术教育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黑龙江青少年管乐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习管乐的人数仅次于钢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二大乐器,但是繁荣发展的背后也有隐忧,且问题背后的成因也是发人深省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能树立科学的理念和目标
当下,社会管乐教育和学校管乐的开展如火如荼,但是包含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在学习目标的认识上存在空白和偏差。即为什么要学习管乐、怎样学习、学习到何种程度等等。特别是在家长,在青少年管乐学习过程中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一方面是因为青少年年纪有限,心智发育尚不成熟,还需要家长的帮助和引导;另一方面则是管乐学习在时间和经济上都有一定要求,而家长则是最直接的责任人。所以家长的认识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多年之前,在管乐学习尚未全面普及时,多数家长之所以让青少年学习管乐,主要是出于长远的需要,希望孩子可以掌握一技之长,便于今后在升学中占得先机,或多一条出路。近年来,学习管乐的青少年越来越多,竞争优势也不像以往那样明显,所以家长的观念也發生了转变,更多的是出于对青少年全面的发展的需要,希望可以通过管乐学习陶冶情操、提升素质,锻炼身体等。“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音乐来帮助情商形成和培养也显得十分适宜。”[2]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变化,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下一步中,则需要将这种科学的理念和目标,从家长向教师和青少年身上转变。青少年年纪尚小,尚不能深刻感受管乐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而教师则将更多目光和经历投向了教学本身,忽视了理念和目标。当家长、学生和教师都树立起一致的价值观后,当代青少年管乐发展也就迈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艺术实践环节有待加强
实践性是管乐艺术的基本属性,也是其传播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纵观当下的社会和学校管乐教育中,实践环节却成为了最薄弱的环节。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学生在课下刻苦练习,看似有条不紊,但是没有因为缺少艺术实践,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就会大打折扣。造成实践环节缺失的成因主要包含主观和客观方面。主观方面是指家长、教师和青少年的认知方面。作为家长来说,他们虽然鼓励和支持青少年学习管乐,但是自身的音乐素养有限,未能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加之青少年的课业普遍较为繁重,也难以经常参加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来说,他们虽然明白实践的重要性,但是也会受到时间、精力、场地、设施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音乐培训机构每年召开音乐会,更多的是为了自身的宣传,为并非真正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实践锻炼。作为学生来说,他们也没有实践的意识和机会,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安排。由此导致的后果也是十分不利的。从当下来看,缺少实践的管乐学习本身就是不完整的,学生难以在实践中获得相应的成功感,将会对今后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产生影响。从今后来看,学生如果今后考入了高校的音乐院系,在实践素质和能力不足,将会成为专业学习和就业的巨大阻碍,近年来音乐专业学生就业难情况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所以要先转变思想,然后克服一系列客观困难,将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回归管乐艺术本质。
(三)教学质量的提升陷入瓶颈
近年来,社会和学校管乐教育的蓬勃发展,让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学质量这一核心问题。从当下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教学机构和教师都能够正常开展教学,但是教学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首先,在师资方面,社会管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多以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为主,这些青年教师虽然具有相应的管乐知识和技能,但是缺少教学经验。其次,在家长方面,虽然支持孩子学习管乐,但是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并未在学习程度上有明确的期望和要求。再次,在培训机构方面,培训机构是市场化的产物,获得理想的经济收益是其成立和发展的初衷,所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教学质量的把控。而从学校管乐教育来看,基础教育中的管乐团,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学校各类活动的需要,学习和练习的内容都相对有限。而高校管乐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自学,教师以指导为主。上述多个原因,造成了当下青少年管乐教育质量的提升陷入了瓶颈中,急需得到破解,这不仅是学生个人学习的需要,更是当代中国管乐艺术发展的整体需要。
(四)教学模式和方法陈旧单一
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并对最终的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影响。虽然多年来,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管乐教育,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模式和方法体系。但是与此与同时,时代和社会也是飞速发展的,各种新的、科学的模式和方法层出不穷,并可以给教学效果明显的提升。然而从实际看来,社会和学校管乐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仍然是单一和陈旧的。一对一和口传心授一直是最常见的模式和方法。所谓一对一,是指一名教师面向一位或几位学生授课,口传心授则是指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这种常见的模式和方法,是可以满足一般教学需求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用对其更新,不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当下,各种新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也是完全适用于管乐教学的。如任务驱动模式、对话式教学法等,都可以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使教学效果得到本质上的提升。由此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吃老本,才能满足教学需要,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完善与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新世纪以来,学习管乐的青少年人数越来越多,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管乐大国,这无疑是令人欣慰的。但是仅有数量上的增长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角度对整个发展过程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当下普遍的存在的问题,既要予以正视,更要分析其成因所在,才能达到扬长避短和趋利避害的效果。本文也正是基于此目的,就黑龙经青少年管乐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为青少年音乐素质的提升和中国管乐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凯屹,新中国管乐的发展与沿革[J]当代音乐,2016,(08):83.
[2]丁翔宇,音乐教育对青少年情商培养的重要性[J]当代音乐,2017,(20):94.
基金项目:2019年黑龙江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青少年管乐艺术调查研究与未来展望》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C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