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长期以来,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分离,音乐表演小号演奏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其西方文化渗透下的专业教学,忽视了中国高校全方位育人的总体要求,因此,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协同进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课程思政;小号;教学改革
目前,中国高校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根本目标,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要求,坚持价值引领、能力提升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努力提出高校各類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前行的任务。
一、实现“课程思政”的必然性
“课程思政”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专业教学理念,重组了固定的专业教学内容,改变了以“专业技术为大”的教学模式。不同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传统美德、文化教育、社会精神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融人到专业教育中,从而坚定中国共产党员的领导,矢志不渝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建立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强时代使命担当。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成效不单纯体现在思政课程中,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逐步形成专业教育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将全国部分高校作为教学改革试点,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动下,抓住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在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学管理体系等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无形之中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国家繁荣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最大限度得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本质中的主要作用,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落实教师的全方位育人职责。
“课程思政”融人课堂教学,必然会激发教师和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红色经典、革命精神等内容,本身就是一种个人素质和修养不断提升的表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实践要求也在“教书”过程中做到了“育人”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二、“课程思政”视野下的小号教学改革
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固定学时、内容精讲的教学进度下,突破内容限制,提升课程思政的融入内容、深度及广度;如何整合和凝练专业课程中的育人资源,构建、设计一系列自然、巧妙的课堂教学育人的切入点等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
第一,师生共同加强思政学习,关心时事政治。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第一责任人,本着“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积极组织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舞台演出以及公开课教学等活动,学习“多维、立体、全过程构建思政育人模式”,通过与思政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建立相对稳定的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提高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和传授能力。
第二,寻找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课程思政”并不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面孔出现,这样不但达不到科学育人的效果,而且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形成另外一种“思政课程”,适得其反。“课程思政”并非生搬硬套思想政治内容,牵强附会只会扰乱正常的专业教学,知识的传授与思政教育始终还是两个相对分离的内容。小号属于西洋乐器,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于对其专业技巧技能方面的训练,学习的内容大部分来自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传统作品,对于中国作品的专业学习就很少涉及,思想感情的理解和精神文化的传播也就不了了之了。当然,这里不是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中的西方乐曲改为中国乐曲,而是在专业知识教学中寻找与德育知识体系相关联的“触点”,课程中有“思政”用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进行专业教学,潜移默化中开展了德育教育。
第三,正视自身专业,健全人格培养。积极进行人格培养,对于刚步人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讲,建立健全其人格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自身专业,思想动荡、方向迷失等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性格趋向,从专业出发,将社会热点、国内外形势、现实问题、专业问题等打破如思想政治内容,学生很难将思想政治内容准确得融人到专业学习中,这就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传统内容相对固定,加入时政素材,并进行细化,巧妙地结合“别人的”和“自身的”生活案例,强化专业教学的育人作用。同时,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
第四,明确专业教学要求,形成规范化教学资料。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将“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明确写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小号教学大纲,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通过教学大纲把立德树人内化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中,就“课程思政”评价本身而言,需要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其中,体现评价的人伦性、多元性,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结合起来,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促使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同频共振、理论教育与精神教育融会贯通。
结语
在巩固思政课程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扩大课程思政的覆盖范围,赋予专业课程教育价值引领的重任,并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各种专业学科的育人成效。高校的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发挥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深度发掘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及所体现出的社会教育功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融人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努力构建课程思政教育的大格局。
参考文献
[1]许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N].光明日报,2019- 10- 18.
[2]李焦明.如何实施“课程思政”[N].中国科学报,2019- 9- 4.
作者简介:常海峰(1983-),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器乐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