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社会公益课堂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成长的研究

2020-09-12 14:13李佳林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音乐

李佳林

摘 要:教育作为人的一生的必经之路,深深影响着人们及社会的发展,由于家庭教育环境的先天不足、城市学校教育与原乡村教育的资源差距,社会关爱的缺失,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生活中极易产生消极、自卑、偏执、敏感等不良困扰,利用社会音乐公益课堂的学习平台,通过独奏、重奏、比赛、演出等环节,可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使农民工子女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效地减少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生活中的心理問题,促进农民工子女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发展;音乐;葫芦丝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3-0-02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一群特殊群体,根据南通市总工会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南通市早在2015年在职的农民工数量就已高达118万余人,占南通市总职工比例的57%,时至今日在新时代背景下,新进农民工数量及比重不断增长。随着家庭迁移的比重越来越大,更多为“80后”、“90后”农民工,大量人员也在南通生活并生育子女,大批学龄儿童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学习,数量急剧增加。由于其成长过程中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习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农民工子女需经历适应环境、融入社会、城市学习等多个过程,因而在生活学习中难免会出现不易于其个人健康成长的问题,长期以往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缺陷。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其个人发展,同时也紧密的关联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

如何帮助农民工子女尽快适应新时代城市快速发展的生活,学习新的才艺,树立健康自信,完善自身修养,已成为新时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的新问题,音乐作为心理健康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此时可发出重要作用。本文笔者从在多年来社会葫芦丝公益课堂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旨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且利用葫芦丝学习周期短、学习材料费用低,易上手,可快速演奏出简单乐曲等主要特点,浅谈利用音乐教育手段通过演出、比赛、交流学习等平台来树立农民工子女在生活学习中的自信心,践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减轻自卑情绪,树立健全人格。

一、浅析农民工子女在城镇学习生活中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农民工子女学生生活成长的重要环境,起着孩子素质、文化、正确价值观等作用,虽然现阶段全面提倡学生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社会竞争压力逐步增大,绝大多数学校思想不解放,依旧存在着以升学率为主的思想,应试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主流,学校老师关注更多的依然是学生的成绩,学生课程作业压力重,只重视智育,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情感、自身压力,家庭压力等问题,农民工子女由于其原生活的农村环境,基础教育相对薄弱,整体素质不高,在学校学习、生活等方面相比较城市孩子较为吃力,加以学校老师长期以来对于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忽视,极易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长此以往易造成农民工子女形成自卑心理,忽略了自身的优点,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在各方面均低人一等。严重的自卑消极情绪导致对他人谈话敏感,另由于城市子女生活条件对比农民工子女要优越,在同学校的生活学习中,易产生攀比心理,虚荣心加强,在同龄同学否定自己的过程中,急于去反驳而导致冲动、危险行为,认为他人瞧不起自己,自身的缺陷或失误引发他人嘲笑而拒绝参加活动,长此以往会脱离集体,不肯与他人交谈。独来独往,缺乏对他人的信任,进而无法融入校园生活,严重者导致失学辍学。

(二)家庭因素

随着城市发展脚步加快,农民工工作压力随之变大,父母对其子女的家庭陪伴的陪伴随之变少,缺少正确引导与监督,从而极易导致其子女形成孤僻、胆怯等不易于自身健康成长的性格缺陷。除此之外,由于家庭总体教育背景相比较城市人群较低,父母的文化水平欠缺,往往在子女综合培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系统科学的进行教育引导,与子女沟通方式偏激,在其子女成长过程中极易导致叛逆、任性、攀比、极端等性格,另一方面,由于父母一辈的环境因素,在城市工作中改善了整体生活条件,从而在子女身上投入大量金钱来弥补在其教育上的种种问题,导致其子女没有规划的消费,且在整个成长认知中存在没文化可以打工的思想,严重地影响了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的形成。

(三)社会因素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指出:“心有榜样,就是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但是由于农民工子女绝大部分长居地依然在农村,整体环境相比较城市较差,周围人群素质普遍较低,其子女生活在环境下,长时间学习身边的“榜样”,导致他们出现说脏话,打架斗殴,我行我素等不良情况。且现阶段网络发达,其子女难免接触网络世界,受到网络世界形形色色的文化冲击(视频平台,游戏平台等),子女对于网络世界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导致近年来玩网络游戏自杀、掏空父母积蓄的未成年人比比皆是。

二、利用中国传统音乐社会公益课堂促进农民工子女健康发展

1944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音乐治疗被正式成立为独立科学学科,尤其是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有着促进身心健康和培养健全人格的良好效果,笔者多年来在南通市开发区社区以及南通市陆洪闸小学从事葫芦丝公益课堂教育工作,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通过农民工子女学习演奏葫芦丝、参加比赛、舞台演出等平台发现,在中古传统文化发扬传承的基础之上,农民工子女原有的自卑心理大大降低,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有所提升。

(一)音乐教育对于建立健全农民工子女健康心理的优势

英国现代著名美学家科林伍德认为,“我们所倾听的音乐并不是听到的声音,而是由听者的想象力用各种方式加以修补过的那种声音。”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声音音响的艺术,由于音乐的两个根本属性:1.没有视觉性,2.没有语言符号性,导致它不同于美术,空间造型、建筑等那样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客观世界的物质存在,但正是由于音乐独特的这种非视觉性、非语言符号性,才使得它区别于美术、文学、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同时也赋予了教师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健全健康人格,打造创新精神的有利条件,也进一步充分发散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创新意识得到有利开发,音乐的这种立体空间培养了学生敢想、敢干的勇敢精神。

(二)葫芦丝公益演奏教学对于建立健全农民工子女健康心理的优势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因葫芦丝具有价格低、易携带、学习难度低、理论基础要求不高等特点,农民工子女在接受公益课堂教学时,相对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学习葫芦丝乐器成本对于农民工家庭经济压力的负担小,学习葫芦丝难度不高、易上手,可在短时间内演奏出简单乐曲,在学习演奏的过程中能使绝大部分的农民工子女在极大程度上唤醒自我主体意识,在演出、比赛、合奏合作的活动中,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能使农民工子女获得一种满足感、成就感,进而提高农民工子女的积极性,消除挫折感,另一方面,通过重奏、协奏等多人配合演奏形式,增加农民工子女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团队意识,增长了自身的音乐技能文化素养,也增长了农民工子女的自信心,从而对自己及学习生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农民工子女学习过程中的文化传承与发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度的文化自信与繁荣都需基于文化传承基础之上,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在我国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各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为了有效地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农民工子女作为新时代强国发展的重要接班人,同样肩负着历史所赋予的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利用中国传统音乐器乐教育的手段不仅仅是解决农民工子女的自卑、消极等负面心理情绪,树立健康自信,完善自身修养,使其在整个的城市成长生活过程中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三、结语

音乐教育的特殊社会功能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有意义,尤其是农民工子女尤为重要,农民工子女作为新时代城市快速发展的特殊人群,需要我们社会各界人士去关爱,在原有的乡村教育环境里,他们连最基本的音乐教育都得不到应有保障,音乐学习成为奢侈,利用葫芦丝社会公益课堂教学,农民工子女可以充分的得到学习,在学习中不断促进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个人审美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减少消极心理,并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拉近农民工子女与他人的距离。此外,葫芦丝作为音乐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为成为每一个人的己任,尤其是农民工子女作为城市的“新小市民”,需更多的去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加以传承与发扬,并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参考文献:

[1]蒋泽彦.农民工子女自卑心理的教育与引导[J].大众文艺,2020(7).

[2]张在磊.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的心理障碍与建议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3]葛凤利,陈锦霞.随迁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现代交际,2018(8).

[4]韦琼.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音乐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南宁市虎丘小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1(8).

[5]鞏建斌,姚岚.音乐师范生乡村音乐公益活动中的问题归因与化解对策——以小音符乡村公益支教为例[J].大众文艺,2018(24).

[6]吴忠.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问题及其融入[J].宜春学院学报,2018(5).

猜你喜欢
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3D环绕音乐
音乐快感缺失
音乐
音乐
有一群人,他们用视觉听音乐
音乐部落格
父亲的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