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你想看到的“李安”这里全都有

2020-09-12 14:13任梦慈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李安

任梦慈

摘 要:《双子杀手》是李安导演最近的一部具有争议性的影片。在电影带来的技术和产业革新的同时,本片的故事内涵是否就如同大多数人所看到的如此“简单”?在先进的科技手段下,李安又是如何展现这个自己已雪藏近二十年的剧本,以及他所想要表达的自我价值的探讨与父子关系的种种。

关键词:《双子杀手》;李安;镜像阶段;俄狄浦斯情结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3-00-02

《雙子杀手》(GEMINI MAN),是李安最新的一部电影,于2019年10月18日在国内上映;晚北美一周。故事围绕顶级特工亨利·布罗根(Henry Brogan),已经51岁“高龄”的他,在执行第72个任务过程中的“失手”(对亨利来说),让他坚定了退休的想法。可卸甲归田的生活远不是他想象中的平静;老东家美国国家情报局(DIA)秘密监视(合理的脱密期可以理解),意外的一次监听让事件发生了转折。亨利职业生涯所射杀的恐怖分子是否真的为民除害,亨利又被隐瞒、欺骗了多少?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DIA也派出杀手阻止,而当两人面对面的那一刻,情况变得更为复杂,这个身手矫健、与亨利不相上下的年轻杀手竟然是年轻版的自己(Junior)……

这是一个看似老套的美国大片,在全球上映后,即使是有着李安与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的双重加持,也没有让本片为人所诟病的剧情得到改善。约一亿四千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再加上一亿多美元的宣传费用[1],可以说最终一亿七千多万的全球票房是不尽如人意的。这也应该是继2003年《绿巨人浩克》(没错,第一部浩克电影出自李安之手)、2016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之后,再一次李安的所谓“失利”。票房数据是一个无法更改的事实,可口碑呢?《绿巨人浩克》和《比利林恩》一直在被平反。这部被雪藏了近二十年的剧本,真的就如大多观众所看到的如此“简单”?

一、简单而不简约的故事

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克隆人的科幻片、或是一部特工动作片,更确切地应该是,这是一部李安导演作品。从早期的“父亲”三部曲(1991、1993、1994)、《卧虎藏龙》(2000)、《绿巨人浩克》(2003)、《断背山》(2005)、《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2016)细数到如今的《双子杀手》(2019),李安的创作类型无法定义,但贯穿于其中的主题表达却可以。主人公们都被置于一个特定的困境中,寻找能够生存的宣泄口,进而得到自我认同;在过程中,“父亲”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似乎是一个命定的关键因素。

(一)“我发现最近我总想躲着镜子(I'm finding myself avoiding mirrors lately…)”

这是片中亨利第一次提到镜子;而在整个将近两个小时的故事里,“镜子”被直接提及或是出现在荧屏上,共11次;除此之外,分别是在34分20秒(水中镜像)、34分30秒(倒车镜)、35分21秒(亨利的阻击枪瞄准镜;亨利第一次看清了杀手的长相,那一枪他收手了)、35分31秒(Junior的瞄准镜)、36分17秒(一面镜子,两人在这里僵持了近一分钟,中年亨利再次没能下手),39分47秒(亨利所骑摩托车镜,Junior将之打破)、47分10秒(Junior口中)、1小时03分49秒(内视镜,Junior眼神躲闪),1小时44分36秒(亨利口中,他终于照了镜子),1小时44分42秒(亨利与Junior的“照镜子”)。

仔细品味影片中这些镜子相关的画面,情节的发展与拉康“镜像”(Mirror Stage)理论的人自我意识的构建何其相似。

镜像阶段,是法国心理学家拉康于1936年首次提出的理论,1950年代初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一阶段不仅对人们理解婴幼儿自我形成过程中形象与想像的重要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对人们认识在人类生活过程中主体的发展有持续的影响[2]。”

自6至18个月的婴孩时期,婴儿通过镜子有了第一次自我形象(imago)的认知。这一认知的过程既具吸引、又带有拒绝,正如影片前一小时亨利与Junior对各自身份的反复试探与开始的难以置信。在1小时07分,电影迎来了两人正式面对面的场景,本就害怕面对镜子的亨利,在这一刻又该如何面对自己?“我看到他时,就像看见了我开过的每一枪下的鬼魂”。而Junior就像处在婴儿阶段,看着另一个自己无所适从,“整件事都很诡异,就好像我游离在身体之外看着”。镜子所反映的,是自我(Ideal I/ego)、我(I/object)和他人(other)的一种三角关系。在自我认同的确立中,既有对“我”的认可,也存在别人是如何看待“我”的这一问题。

拉康也指出,通常自我意识的成熟,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这个中介就是“俄狄浦斯情结”[3]。片中也正是“父亲”克雷一角,让亨利与Junior建立了互信,“弑父”以及最终在片尾,能够从容地跟自己对话;关于此,将会在本文的第二部分进行论述。

(二)“If you are ok,I'm ok.”

影片的大团圆结尾,对于一些观众的期盼,可能不如李安之前的电影耐人寻问,却也是李安所有电影结局中所要达到的某种对立的平衡。亨利与Junior的和平共处,就像是《卧虎藏龙》中玉娇龙定格在天地间的一种共存;《断背山》中,恩尼斯将自己的衣服护于的衣服之上;《绿巨人浩克》中布鲁斯·班纳与绿巨人的精神相遇,《比利林恩》中带着一颗赤诚之心走上战场的年轻人,经历了“梦”的破碎,还是要重新拾回自己的初心;《少年派》中“老虎”在回到文明世界后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之于李安本人,也是如此。

《双子杀手》中,李安选择将两个“我”直接呈现出来,没有再通过不同角色性格的差异、或是变身的方式、甚至是一人一兽的设定,也无疑让观众面对一个更直观的思考,个体的存在感与意义。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的自己是你所想成为的人吗?正如李安在采访中的勉励,“多一份努力,少一份闲晃”[4],成就梦想还是需要实力的加持。

二、弑父?阉割?

父亲,又是一个李安电影里绕不开的话题;《卧虎藏龙》中李慕白之于玉娇龙,以及片中玉娇龙九门提督的父亲,不曾在场却无意识的父权,同样也出现在《断背山》和《少年派》中。《双子杀手》中,“父亲”克雷一角在46分钟出场,通过言语间可以看出他于Junior的權威,正如拉康所称;也预示着之后“幻想”崩塌后,Junior对自身的怀疑,“他们一直叫我Junior,现在我也不知道该叫什么了……”影片1小时25分左右,当亨利谈及生父与直面人生的失败时,从5岁“父亲”离家,经历遗忘、参军到如今自己本应是“丈夫、父亲”的年纪,“所有因为这份工作无法去做的事,我错失了这一切。”父亲形象的位置与缺失,指向弑父与阉割情节。“俄狄浦斯并不是神话,而是结构[5]。”它是一种缺乏的渴求;“主体能指的缺乏首先被指为父亲名字的缺乏,而父名的缺乏被认为主体将最终面临意义的缺乏。”“它是主体显现在欲望里的方式,近乎特权的能指,它让主体陷入焦虑,而具有此焦虑的主体才能够强盛或追寻与成为操控

者[6]。”影片结尾,Junior完成了从父名缺失到主体匮乏的一次自我重构;而亨利从“弑父”到成为象征Junior的“父亲”形象,完成了一次能指的关联的改变。但这是否又会陷入另外一个弑父与阉割(缺失)的循环,也因此影片最后,两人以一个主体的“我”的形象,“我正和我自己说话。”

三、结语

关于《双子杀手》的正面评价,更多是在于其3D/4K/120帧+CGI减龄的技术突破;此举也确推动了电影在拍摄和放映上的一次产业升级与革新。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第一次以3D/4K/120帧上映时,全球能够全规格放映的影院只有5家;三年后的《双子杀手》,全国已经约三十家影院支持3D/4K/120帧的顶配格式,超过五十家影院支持3D/2K/120帧格式,及上百家支持2K/3D/60帧版本的影院[7]。但就像文章开头所提,《双子杀手》仅仅是一次沉浸式的电影体验吗?在这个不再只是二维画框、而是三维的空间下,李安将主人公又一次置于一个不得已的情境中,并以一种直接的二元对立的方式——自我与我、父与子,探讨了人之存在这一哲学命题。

参考文献:

[1]Pamela McClintock.Box Office Bust:Gemini Man Faces $75 Million Loss[EB/OL].https://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box-office-bust-gemini-man-faces-75-million-loss-1247292.2019-10-20.

[2]刘文.拉康的镜像理论与自我的建构[J].学术交流,2006(7).

[3]陈越.形成“我”的功能的镜子阶段[J].世界电影,1995(6).

[4]鹅斯卡X李安:想让20岁的自己醒醒[EB/O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3322985/.2019-10-25.

[5][法]穆斯达法·萨福安.结构精神分析学[M].怀宇,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6]南野.结构精神分析学的电影哲学话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腾讯网.如何选择最适合《双子杀手》的影院?[EB/OL].https://new.qq.com/omn/20191018/20191018A0J9KR00.html.

猜你喜欢
李安
青梅竹马
不做房间里最聪明的人
与李安进行一场精神对话
见义勇“逃”
李安:当所有的路都行不通时,剩下的一条绝路就是路
问题不在李安的鸡汤, 而是大家喝鸡汤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