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主持人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

2020-09-12 14:20徐宇隆
快乐学习报·教研周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应变能力品牌效应播音员

摘要:继人工智能元年之后,各种智能设备和技术在继续完善。人工智能对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它对播音主持专业和行业的冲击与影响也是尤为显著。本文将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在播音主持行业中的优势、劣势进而展开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如何从品牌效应、应变能力、人文情怀等方面的培养和重视来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的讨论。关键词:人工智能;播音员;主持人;品牌效应;应变能力

一、人工智能在播音主持行业中的发展

2018年十一月,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这次大会中出现的“AI合成主播”吸引了所有人眼球。这是一种用AI技术塑造出的新闻主播,通过人脸关键点检测与重构,加上特征提取、唇形识别等技术手段,可以在播音语言与副语言上对真人主播模仿,只需要提供文字便可以生成相应的新闻播报。

其实早在2004年央视的《电影频道》就推出了虚拟主播“小龙”,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2015年出现在东方卫视的人工智能主播“小冰”已经完全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功能,并且给受众带来语音准确,信息准确的天气播报。2016年,央视新闻客户端支持新闻语音播报功能,同年,谷歌推出了“谷歌之家”智能音箱;在2017年新华网成立二十周年的会议上就有新华网签约虚拟主播主播“琥珀”现场进行新闻播报的消息;2017年7月,光大银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语音服务自动化,新产生的智能语音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客户体验;阿里公司发布智能音箱“天猫精灵”;2018年1月,全球第一部全篇采用人工智能配音的纪录片《创新中国》登上荧幕。不难发现,人工智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它对播音主持专业和行业的冲击与影响也是尤为显著。

新技术的不断完备,让虚拟主播从幕后渐渐出现在了台前,而这也引起了新的讨论:传媒行业从业者应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

二、人工智能在播音主持行业上的优势与劣势

首先我们还是应该看到人工智能在传媒行业上体现的优势。

(一)准确地及时提供信息:

在这样一个信息飞速交互的时代,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毫无疑问,在众多机械化的环节中,人工智能最显著的优势就是速度快。腾讯的机器人只需要0.46秒便可以写出一篇文章,而在类似与地震、财经、体育赛事等方面,机器人也保证了事件发生后短短几分钟就产生新闻稿,这样的速度是人力没有办法达到的。人工智能还可以在第一时间结合自身的资料储备给受众提供类似事件的“前因后果”,更加“连续式”地进行事件报道。比如:2017年八月四川九寨沟的地震报道,中国地震网在25秒写出了新闻稿,内容包括了震中的所有数据信息,以及关于震中的周边历史地震消息,让受众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虽然目前看来由机器人代写的新闻稿有些生硬,但是相信在以后加入更多新型算法以及写作模式后,更多的稿件会由人工智能代笔完成。

(二)无时不在永不疲惫:

和真人相比,人工智能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是不知道疲惫,很少出错。智能合成的语音也好,“搜狗分身”技術产生的虚拟也好,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都会是语言一直规范的情况,不会出现真人播报存在的误读、漏读现象,这一点极大程度保证了信息传播的准确性。

而谈到人工智能的在传媒行业的劣势体现,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是:人工智能没有办法真正做到和人一样思考。也就是没有办法通过做出具有“人性”的判断。诚然,这一点对于传媒行业,尤其是播音主持业务这一类需要极大创造性的部分是致命的劣势。就算很多机械而繁冗的工作环节已经被智能取代,但是播报和主持这些板块到目前为止还是由人类完成。

但是我们也可以畅想,如果虚拟主播技术足够强大,它们的深度学习能力足够让他们进一步取代播音主持从业者,那么应该会随之产生更多的安全问题。如果虚拟合成的主播遍布所有宣传窗口,首先没办法保证这些合成技术的稳定,也就是只要拥有相关的合成技术便可以生成属于个人的“主播形象”,在如今的传播窗口平民化、个人化的传播环境下,没有根据的言论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信息便有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同时也没有办法保证虚拟主播播出的稿件内容真正安全,“给到一篇稿件就可以进行自动播报”是新华网对他们和搜狗合作完成的AI主播的解释,但是对于没有自主思维的AI来说,缺乏的是跟真人新闻主播一样,带着自己的判断去准备稿件再进行播出,会不会出现他人对这样一项技术的非法利用?在一次简单AI播音展示过程中的监督工作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如果这个技术真的变成了百分百“自动化”,那么传播安全问题就值得让我们深思。

三、播音员主持人可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

即使存在着很多明显的不完备,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是对传媒产业带来了相当的影响,在这影响之下,新闻从业者所需要的核心素质也显得越发重要。

(一)人文关怀的重视

人工智能带来的播报,节目主持等缺少的都是“人性”。播音员主持人永远都是集“媒体立场、观众视角、个人感悟”三位一体的角色,因此不论是选择新闻事件,表达新闻的角度还是最后新闻信息的呈现上来说都是需要建立在创作主体坚实的人文关怀的基础上。首先应该知道自己内心在关切什么,然后再去共感,才能知道受众可能关切的是什么。比如在新闻评论类节目《新闻1+1》2018年10月29号那一期名为:“公交撞桥坠江,还撞击了什么?”的节目中,主持人白岩松与前方记者连线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想所有的人在此时可能都在关心这样的一个问题,因为目前只打捞起两具遗体,但是车内失踪的人员是十五人,其他的人还有生还的可能吗?”。可能所有人都下意识认为事情发生太久了,没有生还的奇迹,但是作为拥有人文关怀的新闻工作者还是要问,因为这个提问代表的是新闻人的关切,这背后其实就是人性的体现。只有这样,作为新闻人关注的点才算是准确。这一点不仅仅是新闻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创作主体与人工智能进行区别的关键一点,所以在播音员主持人培养方向上不可忽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二)品牌效应的塑造

拿播音员主持人来说,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自身是带有相关栏目的品牌效应的,这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这种效应凝聚的是主持人对节目本身以及自己节目受众的理解,是在播音员主持人对栏目有清晰定位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媒体人素质形成的效应。因为在节目过程中因为带有自身的思考和反应,播音员、主持人会和节目的受众形成一种无形的交流互动,同时人们对公众人物生活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了解也会丰富其形象,在这种品牌效应的影响下才能够在受众心里留下较好的口碑和印象,而这也是节目传播效果的保证,而由人工智能合成的虚拟形象品牌效应的塑造能力上应该远远不及真人。

(三)应变能力的培养

很多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都有过经典的即兴救场案例。以主持人撒贝宁为例:在节目《开讲啦》中,面对青年代表对歌手张信哲提出“过气”说法时,撒贝宁的反应是:“过气形容的其实是一个时间状态,但并不意味着被抛弃。...他的歌迷其实也是在这几十年过程中长大了、成熟了,这些歌迷不会天天刷微博来支持他,但是他在这些人的心里,比在微博上更重要...二十多年要一直不过气,那不得气‘死了...”这样足智多谋的回答给了提问者一个答案,也很好地照顾到了嘉宾的形象。同样精彩的还有主持人汪涵在2015年《我是歌手》直播决赛中,面对歌手孙楠的突然退赛,他凭借自己的应变能力给出了三个经典的“不信,你听。”为节目新赛制的补救给出了充足的时间,优秀的完成了“演出事故”到“救场典范”的转换,成就了一段教科书般的即兴反应示范。

结论

与其说冲击,其实新媒体以及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更多带来的是思考。媒体人应该如何让自己的工作内容变成独一无二,變得无可替代。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中,仅仅只是知晓显得有些单薄,受众更多想看到的是媒体人对新闻的解读,而从“传播者”变成“解读者”的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更是媒体人对人文关怀、品牌效应、应变能力等等基本素养的培养。同时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所具备的优势给这个行业带来便利,现在已经有的写稿机器人,智能合成语音,智能字幕生成软件以及语音识别等等功

能其实都在极大地提升创作效率。将来的人工智能也一定会更大程度地克服“劣势”,更加智能,而在那样的环境下,就更应该把握“人性”的种种品质,带来更多发人深省的作品和呈现。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2]侯娜.浅析记者型主持人的职业素养[J].传播力研究,2018,2(22):127.

[3]叶昌前.面对机器人主播——人工智能时代的主持人将向何方[J].南方电视学刊,2018(01):14-18.

[4]崔文惠.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人素养提升[J].新闻传播,2018(03):26-27.

[5]谢晓旻,林小珏.人工智能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带来的新思考[J].当代电视,2018(11):32-33.

[6]翁佳.智能语音技术对播音主持专业与行业影响探究[J].电视研究,2017(12):57-59.

作者简介:徐宇隆,男,1995年7月,湖北武汉人,硕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艺术学。

猜你喜欢
应变能力品牌效应播音员
长寿区绿色食品企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路浅析
“吃人不吐骨头”的终端为王
电子商务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透过世纪之窗再看中国南通纺织业
论新时代实施群众文化“品牌效应”的重要性
星级酒店餐厅服务员在工作岗位中如何体现礼貌礼节之我见
探究如何培养播音员主持人多角色播音主持的应变能力
试分析播音主持的应变能力
完形填空训练
基层播音员的自我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