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疫情严重冲击之下,高效的产融结合,成为企业应对风险、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和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效率的关键举措。
持续蔓延的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严重冲击。如何疏通“堵点”,连接“断点”?深化产融结合,聚集应变合力,成为关键一招。
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服务是血脉。要让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金融是重要保障和重要支撑。
产融结合,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參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或融合。其特点是具有渗透性、互补性、组合优化性、高效性、双向选择性。
这种融合,宏观上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效果,微观层面有利于产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是企业形成更强竞争力,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本战略选择。数据显示,在世界500强的企业中,80%的企业都采取了产融结合的经营发展模式。
在我国,产融结合已经进行了2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2009年,国家层面出台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在可控风险下发展产融结合。由此掀起了国有企业探索产融结合的热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为产融结合指明了发展方向。
近年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为推动实体经济的优质高效发展,在现有金融监管政策下,不断探索适应企业持续稳健发展的产融结合发展路径。产融结合模式不再局限于早期的银企联合,而是形成了多种创新模式,成为国有企业构建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路径。
今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产融结合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疫情严重冲击之下,高效的产融结合,成为企业应对风险、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和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效率的关键举措。
本期杂志收录的《中交二航局供应链金融平台深化产融结合》《新常态下的建筑企业融资管理创新实践》《四川移动精细管理,降本增效》等案例,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产融结合创新成果。通过“以产促融,以融兴产”,这些企业将金融业务内部化,强化资金集中管理,进一步拓展了融资渠道,为主业发展提供更加便利条件,并优化了产业结构,实现了降本增效。这对企业应对疫情风险,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具有极强的借鉴价值。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当前,国有企业开展产融结合,应当改变以往金融投资目的单一的局面——纯粹获取利润,切实将重心回归到国有实体产业发展。要以企业现有的资源、所处的行业特性、市场环境等为基础,推动产融结合向产业支持和整合转型。要以资本纽带拉动有效投资,以数据纽带互通共享共赢,以服务纽带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通过深化产融结合,聚集强大的应变合力,全力护航“六稳”“六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