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倩文
摘 要: covid-19的流行不仅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而且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在疫情和公众舆论的影响下,学生们经历了恐惧、愤怒、焦虑和怀疑等心理波动。疫情的發展下,高校需要采取措施干预学生们的额心理健康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学校推出了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疫情,加强学生心理健身建设,调整学生心理状态。
关键词: 大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3-0226-02
前言:2020年是一个难忘的新年。全国人民停工停学,每一个关于疫情的消息都触动了中国人民的心。科学的预防和控制以及科学的治疗对抗击这种流行病至关重要,但我们的心理也必须戴上防护面具。学生在家里学习,不能上学,他们的学习自主权得到了加强;但是由于学生们在室内呆了很长时间,在这种特殊的流行病情况下,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心理压力。在加强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同时,高校辅导员老师应该从细微处入手,以确保所有学生的生命安全及心理健康。
1 概述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19)是国际应急公共卫生事件,是影响全世界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秩序的重大危机。它的出现不仅给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带来巨大冲击,也打破了传统的学校生态。自从我国疫情爆发以来,国家、学校一直在努力寻找突破教育的途径。在疫情最开始,我国全面停工停学,到三月份疫情还未有明显缓解时,各高校决定网上云上课。为了有效控制国内传染病疫情,面对安全预防控制、学校复课任务面临新挑战,也要应对国际传染病蔓延的可能。医学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短期内不会消灭,可能需要人类长期的面对。因此,在新冠肺炎持续性的不稳定的爆发情况下,在人们不断的冲突和压力下,人们的心理压力问题需要强调对待,需要社会广泛关注和研究。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主体。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不仅影响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也有极大的影响,在新冠肺炎爆发下应该着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1.2 受疫情影响的大学生具有明确的特征,使他们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智力能力、对信息技术的掌握、青年、早期社会心理成熟,但在情感上并不完全稳定。一方面,广泛使用电子设备和网络的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可能对与疫情和他们自己的健康状况有关的积极和消极信息更加敏感。另一方面,由于疾病预防和控制的要求,他们长期被孤立在家里,回到学校学习,这使他们无法学习。面对预防和学习的双重压力,消极情绪可能会发展。研究表明,在疫情宅家期间,近一半的人在家庭隔离期间患有抑郁、焦虑或压力相关情绪,大学生的焦虑程度较低,感知压力水平较高,应对能力较低。此外,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容易感到压力。对此,高校更应该注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以期寻找有效措施缓解学生们的心理压力,保证学生心理健康。
2 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情况表现
基于疫情期间的网络投票和对班级同学的调查问卷得出以下结论。
2.1 恐惧
在疫情全面爆发的初期,全国34个自治区的确诊或疑似患者对群众心理造成巨大影响,或多或少地让人焦躁不安,或多或少地让人紧张。在城市小区或农村里封闭不许外出,随之而来的抢夺米面油、抢口罩等社会的非理性行为造成恐慌。在此次调查中,也发现有极少数学生因发生传染病而害怕被感染,并且因为害怕会在夜里惊醒或是做自己也被感染的噩梦。10人中有1人忍不住反复提供传染病相关信息,陷入了恐慌之中。
2.2 愤怒
愤怒是指个人在追求某种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和挫折时的紧张情绪,对某种行为或事件极度不满时的情绪。在疫情初期,有些人是完全不理解的,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教育水平较低,不了解疫情的严重性,不积极响应号召和要求,导致疫情流行恶化。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愤怒心理占据了40%。主要在愤怒方面有三方面:一是家里长辈不配合政府、新闻所说的进行防备措施,仍是大大咧咧的在外玩耍;二是各类隐瞒有爆发地旅居史的接触人员等,或者故意阻碍防疫人员工作,造成他人感染,或者不遵守防疫规定的。第三因为各大自媒体上或微信群里的谣言,以为社会陷入恐慌状态。
2.3 疑虑
这次新冠疫情传播范围广泛,又在春节期间传播速度快,传播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无症状感染者也存在不少,所有周围的人也可能病原体,加上部分学生的家人或朋友或亲戚恰好正在发烧或者感冒咳嗽,会导致学生一定程度的怀疑。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18%的学生表现出怀疑和恐惧,比如担心自己所接触到的不舒服的环境,或者对身边有人咳嗽、打喷嚏感到紧张,经常洗手和擦拭物品消毒。
2.4 焦虑
焦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与产生的原因有关。它是指个人在敌对环境中感到无法应付可预见的危险刺激的威胁,以及诸如焦虑、恐惧和紧张等情绪经历以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变化。在调查过程中,16%的学生因为听到附近有人咳嗽或打喷嚏而感到焦虑、紧张、睡眠困难或极度困倦。疫情还推迟了全国高校的开放。学生通过在线课程在家学习。一些学生担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因为他们自主学习性不高,这也导致了焦虑。
2.5 其他
上述四种心理表现是问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还有其他心理表现。例如,一些学生对疫情了解不足,认为疫情在他们自己的地区并不严重,这让他们迷失了方向。例如,由于假期的延长,一些学生在网上课堂上设置了盲区,导致自我管理不规范,课程表不规律,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辅导员积极传播防疫知识,指导学生了解疫情,积极应对压力。covid-19的流行是一个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covid-19以有效应对这一流行病,该国采取了诸如延长学期和在家隔离,并利用互联网及时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信息,这可能导致情绪焦虑、恐慌和学生中的疑问。为此,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积极使用两个稍后期及时发布,并通过其他途径免疫和控制对心理和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增强自我保健的心理弹性。学生们定期阅读官方公告,以确保信息来源的真实性,避免灾难性的想法,学会自我建议,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咨询老师。
(2)加强党风爱国主题教育,坚定信心。越是这样的时候,辅导员老师越要通过线上班会、班级群发等活动来加强思想信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努力下,书写爱党爱国的教育实践教材。充分利用高校教学的良好实践,对大学生讲述中国特色制度的优越,集中力量办大事,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动员大学生和当地基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发挥自身优势,传播正能量。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使大学生更加满怀信心,更加对党的领导和指挥感同身受。
(3)加强生命健康爱教育,增强抵抗力。在这个特殊战争时期,辅导员配合高校,积极宣传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大学生自主增加运动,增强身体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通过视频或网络教育的形式开展人文教育,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道路。增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尊重和敬畏自然,主动保护野生动物。在生命观点教育方面,我们把爱国精神,牺牲精神,服务精神放在前面,学习抗疫一线医生护士、警察等人的精神,珍惜生活,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
(4)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活照顾和心理激励,以消除恐惧。年初新冠肺炎突然到来之际,正处在春节放假休闲期间的每个人都在恐慌。因此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准备。辅导员作为班上和学生距离最近的老师,这时候可以化身成为学生们的心灵避风港,和学校一起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引导学生合理调节心理和情感心态,提高应对重大疫情的能力;辅导员老师还应主动联系班级里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特别是高风险区的学生,并建立专门的心理课程来帮助学生们解决心理问题,以便学生能够应付疫情,消除恐慌减少心理负担和压力。对于有学习或就业困难的学生,将提供一对一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结束语:这一次的新冠爆发时间特别广泛,感染人数多,致使学生需要居家隔离,休闲生活和学习也受到很多限制,在此期间各大自媒体和微信群的谣言也导致了学生的恐慌情绪,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高校一方面需要加强疫情期间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动态监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平台,使学生了解新冠肺炎的正确信息,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和情感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胡丽敏.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思路[J].文存阅刊,2019(21).
[2] 孙娜.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J].新西部(下旬刊),2019(7):139.
[3] 北京商报记者:陶凤,汤艺甜,肖涌刚.1541例无症状感染者接受医学观察[N].北京商报,2020-04-01.
[4] 黎伟.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
[5] 刘建林,王辉,马宁.“非典”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高等理科教育,200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