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作胜
仔猪养殖是生猪生产的基础,关系到整个饲养周期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以及整个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仔猪繁育是生猪繁育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饲养管理措施是饲养好仔猪的关键。
一、饲养环境
为仔猪提供清洁、消毒、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舒适环境。
1、产房、用具消毒,产房空置并保温2~3天,母猪临产前猪体擦洗干净,乳房消毒,接产人员双手消毒,为仔猪出生创造必要的卫生条件。
2、新生仔猪皮下脂肪层薄,皮毛稀疏,体温调节能力差,可致仔猪冻死、压死、饿死、腹泻。因此,建立仔猪保温箱是提高仔猪生长速度的关键措施。新生仔猪保温区温度维持在32~35℃,仔猪1周龄后开始降低温度,2~3℃/周,2月龄时开始降至到22℃。此外,还必须安装仔猪防护装置,以控制仔猪的进出,防止它们被母猪践踏和压碎。
3、在保持室温的前提下,及时通风换气,消除异味湿气,保持空气清新。
二、为仔猪提供全面充足的营养,争取较大的断乳体重
1、固定奶头,仔猪均能吃到足量的母乳
母猪泌乳时间短,泌乳量不同。一般来说,前排多后排少。新生仔猪有抢占多乳头的习惯。如果仔猪的乳头不固定,它们可能会因为争夺乳头而错过喂食的时间。有时在争夺乳头时会咬住乳头,造成母猪拒绝喂奶,导致仔猪不能吃奶。因此,需要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固定乳头以自选为主,个别调节为辅。将新生小猪固定在前乳头上,初生体大的仔猪固定在后乳头上,有利于母猪的泌乳和仔猪的均匀发育。
2、及早补料,满足仔猪快速生长的需要
母猪产后20~30天为哺乳期高峰,40天后明显缩短。母乳满足仔猪营养需求的程度在3周时为97%,4周時为73%,8周时为28%。需要人工干预,训练仔猪尽早开始喂养,否则当母乳减少时,仔猪就不会习惯进食,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此外,仔猪胃肠功能较差,消化功能不完善,早期开始喂养可刺激消化器官的发育,改善仔猪的分泌功能,减少断奶后腹泻的发生。一般情况下,仔猪在5日龄时接受饮水训练,7日龄时开始进行喂养训练,20日龄时可大量喂养。
开胃注意事项:选用优质适口的饲料,多次保持饲料新鲜,提供充足清洁的饮用水,每天擦嘴或将仔猪和母猪分开几个小时,帮助仔猪尽快学会进食。
抓旺食:在仔猪20日龄左右,饲料中添加干酶母液、柠檬酸、维生素C或多维,可提高仔猪摄取量,减少腹泻的发生。
三、加强管理,应对各种应激,尽可能减少其对仔猪的危害
应激是使机体受到刺激所表现出的防御反应和机能障碍,室温的骤降、饲料的改变等均是一种刺激,其实剪牙、断脐、免疫注射等常规的饲养管理措施对仔猪也是一种刺激,如果仔猪应激反应严重,就会成为一些疾病发生的诱因,对仔猪造成危害,所以必须尽可能防止或降低应激的危害。由于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只能从初乳中获得免疫抗体,但免疫抗体在体内迅速下降,所以仔猪在10天时开始产生抗体,30~35周龄很少产生抗体。3周龄时,抗体处于脱节阶段,免疫力低,所以在此阶段中尽量减少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断乳是对仔猪产生心理、环境和营养的最大应激反应,其主要表现为腹泻、生长迟缓、体重下降,甚至导致死亡。为防止断奶应激,应做到三个减少(母猪饲养量、乳猪哺乳量、母猪共育时间)、两个过渡(饲养管理、生活环境)和一个不变(仔猪饲料)。同时还要做到以下三点:
1、在断奶前和断奶后避免其他多重应激(如换料、冷却、免疫注射)。
2、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酸化剂,7天可有效预防断奶后腹泻。
3、可以添加大豆磷脂或油脂,适当减少蛋白质饲料的用量。特别是断奶后10天内,预防仔猪因高蛋白引起的腹泻和水肿。
四、加强防疫,确保仔猪健康生长
1、吃初乳
初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免疫抗体、镁盐等,新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能力,必须通过食用初乳获得。此外,初乳的高酸性有利于仔猪的消化、胎粪排泄和抗病性。母猪在初乳食用前应将乳头内的乳汁挤出,每次初乳食用前用0.1%~0.2%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拭乳房。仔猪出生1小时后,需要人工辅助才能吃到足够的初乳。
2、补铁补硒
铁是制作血液的原材料。新生仔猪体内铁的储备量只有30~50㎎。每头仔猪每天需要7~8㎎的铁元素才能正常生长。母乳中的铁含量很低,每头小猪每天从母乳中摄取的铁少于1㎎。因此,如果不给仔猪喂铁,一周内就会消耗掉铁,小猪就会贫血甚至死亡。补铁的方法是在仔猪出生后2~3天,将150㎎的铁或1~1.5ml的动物血元素注入肌肉中制备补铁剂(补铁针)。补充硒可以同时进行,分别于3天、7天、21天注射亚硒酸钠VE,0.8ml/头,1ml/头,2ml/头,促进仔猪生长,减少腹泻和水肿的发生。
3、预防下痢
仔猪下痢原因有很多,有因胃酸分泌不足造成的生理性下痢,有消化酶分泌不足、饲料因素造成的营养性下痢,有应激性下痢,有因母猪异常下痢,有病原性下痢。预防下痢需要坚持对因和对症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治,(1)提供干燥、温暖、无贼风的环境;(2)注意卫生和消毒;(3)减少各种应激;(4)免疫母猪仔猪;(5)加强饲养管理;(6)针对病因防治。
(作者单位:043000山西省侯马市畜牧兽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