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语言特色分析

2020-09-12 14:29秦燕南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14期
关键词:语言特色电影分析

秦燕南

【摘要】《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早期电影的代表作,不仅在我国家喻户晓,在国外也有极大的影响力,获得了多个奖项,这部影片改编自苏童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成功反映出封建家庭对女性的迫害。影片中色彩、音乐、人物对白的应用都堪称中国电影中的经典,极具冲击力和个性化。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针对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语言特色进行阐述与分析。

【關键词】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语言特色;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48(2020)014-120-03

Abstract: "The Big Red Lantern Hanging High" is a representative work of Zhang Yimou's early films, not only a household name in China, but also has great influence in foreign countries, won a number of awards, this film adapted from Su Tong's novel "Wives and Wives In Groups", successfully reflects the feudal family's persecution of women.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 music and character dialogue in the film is a classic in Chinese film, which is very impactful and personalized. This paper takes this as an entry point, and expounds and analyzes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film "The Big Red Lantern Hangs High".

Keywords: The Film "The Big Red Lantern Hangs High";

在张艺谋电影中,女性人物形象是重点所在,在《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系列电影中,都塑造出具有激情、野性、执着、单纯的女性人物形象,以此唤起了民族的深深记忆。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通过特定的语言特色来塑造女性人物形象,打破了传统的女性形象,精心设计镜头语言、人物造型,展现出东方女性独有的个性美。

1.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概述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颇具代表性的一步电影作品,获得了多个国内外奖项,在中国电影史上,也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这部电影改编至苏童小说《妻妾成群》,作品的改编遵循小说风格与主旨,反映了当时社会封建家庭妻妾勾心斗角的人生,影片中,颂莲是核心人物,她接受过现代化教育,为了在陈府中获取一席之地,她的人格慢慢的扭曲。电影中,颂莲一角是由巩俐饰演,成功的塑造出颂莲这个追求平等、自由、尊重、人权的女性人物形象,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失的,电影中的价值观正是世界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碰撞,也正是由于电影中传递的特殊价值观,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尽管《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的早期作品,已经过去多年,但是时至今日,这部作品依然有闪光点,电影中的很多艺术处理方式、语言特色,都值得借鉴、学习。

2.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语言特色

2.1 色彩语言的意象表达功能

在早期,张艺谋从事的是摄影工作,因此,在其电影作品中,也更加注重色彩的应用,在张艺谋的电影中,红色是常见的色彩语言,在国人心中,红色代表着喜庆、吉祥,张艺谋对红色的钟爱与其特殊的成长背景密切相关,对此,他做出过解释:“这跟我是陕西人有关,陕西的土质是红的,陕西民间就好红”,张艺谋在谈及对红色的看法时指出:“红色尤其共通性,红色代表革命。中国五千年文化中,在传统意念上,红色更多时代表热烈象征太阳,火热,热情,这亦是全人类共通的感觉。”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色也是其主题,红色能够营造出强烈、鲜明的感觉,代表着“欲望”与“生命”,一直以来,张艺谋都对红色情有独钟,成为其塑造人物形象、传递情绪思想的利器。除了红色之外,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还大面积的使用了黑色,黑色表示“霸道”、“权威”,厚重的土墙、身着黑色衣服的男性、陈年老屋,都代表着女性对权威的反抗。在影片中,张艺谋还非常重视色彩的画面效果,常应用环境色调、比例调整、色调组接、服饰变化的营造来达到语言表达目的,如,简单的黑色、白色、红色的应用,营造出特色的艺术氛围,描述着主人翁的压抑,在影片最后,一切归于苍白,让人窒息。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基本上每一个镜头都应用了凄惨、苍白的色彩语言,以此作为陈述故事的手段,为观众描述出当时女性的悲凉环境,这部影片的色彩主基调是“苦闷”、“黑暗”,并辅以绚烂的橙色、红色、黄色,其色彩表现手法与国外显影具有显著差异。好的色彩能够有效提升电影的格调,在影片中,用红色服装、红色灯笼展现出颂莲对生活的渴望和热情,然而,再多的红色也敌不过黑色、灰色,冷暖色调的冲击中,带来一种反讽意味。电影中,“陈老爷”是其中的权威,始终没有拍摄正脸,每次陈老爷露面时,都处于暖黄色的灯光下,让人深不可色,温暖的黄色调,配合灰、白、黑色,又有了不同的意味。尽管《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的早期作品,但其中色彩美学的应用趋近完美,从生理角度而言,色彩的效果不可替代,可以立刻唤起观众的情绪体验,在后续的电影拍摄中,张艺谋也非常重视色彩的应用,这也是其电影中的主要特色。

另外,民俗语言也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一个重点组成,陈家大院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大院灰暗凄凉、幽闭冷清,影片中的大院是在山西祁县乔家大院中拍摄,这所著名的大宅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经过多次修葺,其建筑雕饰、装修、彩绘都有独特的北方建筑风格,也展现出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影片中的大院不仅具有四合院的特征,也有著强烈的私密性,代表着封建专制的压抑和控制,影片中,每一个场景,都是一个封闭性的四合院,将院中的女性禁锢在狭窄的空间中。

2.2 多变化声音语言的应用

电影,其本质是视觉、听觉的融合艺术,先视觉、后听觉,尽管视觉极为重要,听觉也不容忽视,在张艺谋的电影中,视觉、听觉之间同等重要,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语言表达中,视觉元素起着关键作用,与画面之间相得益彰。

2.2.1 人声语言

在电影中,人声是交流的重点手段,一个鲜明艺术形象的塑造不仅需要演员的演绎,也需要有独特的语言展现,《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对白清晰,演员嗓音也极具特色,表现出剧中人物的鲜明个性。影片中,“陈老爷”的正脸并未出现过,人物形象的表达主要借助声音,影片中,陈老爷的声音苍老、霸道、威严,有一种毛骨悚然的威慑力,尽管无法看到其正脸,但是通过声音,观众可以充分感受到陈老爷的狰狞与威严。除了陈老爷之外,《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其他人物的声音也极具特色,如,对于颂莲、雁儿独特的声音描写,可看到其从最初的骄傲变得傲慢,最后无奈。影片中充分借助了人声的叙事手段,刻画出人物的鲜明性格。

2.2.2 音响语言

音响语言是除语言、音乐之外的声音,有着完善影片内容、拓展影片情节、增加环境真实感的作用,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鸟鸣声、笛声、锣鼓声等,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现效果,为影片加分不少。如,“木槌敲击声”在影片中随处可见,这个声音本身乏味、单调,但是对影片主题的表达增设不少,木槌敲击声表达的是一种斗争、无奈、渴望,影片中的每房太太都是陈老爷的附属,希望得到他的青睐,在敲击声的穿插下,让观众产生诡异、急迫的感觉,无法忘怀。

除此之外,打击乐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应用也十分出彩,在影片开头,一段长长的打击乐将观众带入电影,影片中,是按照“夏季”、“秋季”、“冬季”、“夏季”的方式交替,每一个季节在出现时,都会伴有打击乐,打击乐的应用暗示大院中的女人是没有春天的,以季节更替来出现,也从侧面暗示,只要陈家不倒,老规矩就会依然存在,不会有任何改变。

2.2.3 音乐语言

音乐能够深化情绪与主题,抒发人物内心的情感,一部成功的电影,应当是语言、音效、音乐之间的交替互补,相互影响,音乐语言的应用需要与整个影片的基调一致,符合其主旨与构思。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京剧曲调贯穿在影片的始终,从另一个层面来传递封建传统思想,飘渺的京剧中,带有些许的恐怖氛围,传达着封建势力的恐怖。影片中的每个女人,都被禁锢在这个院子中,再美好的期许、渴望,都会被封建势力慢慢抹杀,恰当的音乐渲染,让影片极具艺术感。在张艺谋的电影中,经常应用到民间音乐,通过传统音乐、演奏的应用,让影片具有浓郁的民族感,随着张艺谋电影逐渐走出国门,其中的传统民俗韵味也被越来越多的观众熟知,激发出国内观众的乡愁,也让外国观众有了全新感受。

2.3 个性化任务语言的应用

通过对白、台词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形象与性格,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人物语言的表达极具个性。二太太卓云是影片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她表面菩萨心肠,实则阴险狠辣,初次见到颂莲时,卓云假意夸赞,卸下了颂莲的防备心,在卓云的诱导下,颂莲将自己的情况和盘托出。很快,卓云就挑起了新的斗争,表面上对颂莲极好,但是却处处潜藏野心,她的语言特点就是添油加醋、歪曲事实,其城府在台词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三太太梅珊性情耿直,没有太多心机,在剧中,梅珊的台词不多,主要为京剧唱词,“什么好不好的,本来就是做戏嘛”是她的经典台词,她明白,成为妾室后,女人的悲惨命运就被注定了。

陈老爷是家族的核心,也是姨奶奶们的争夺对象,是她们的悲剧源泉,在影片中,陈老爷的语言是权威、命令式的,陈老爷的语言也随处体现着封建家庭的森严等级,代表着男权的威严。而颂莲接受过高等教育,在初入陈家后,她心怀理想,想跟其他姨太太打好关系,但是再遭到多次陷害后,颂莲的语言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对他人的态度也跟从前变得不同,变得尖刻、犀利,通过语言的变化,展现了人物心路历程的变化。

3. 总结

张艺谋的电影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带给观众警示和思考,通过“声音”、“画面”、“色彩”、“时空”等语言的搭配使用,创设出独特的光影世界。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通过特色语言的塑造,让观众可以感受到高墙中女性的相互倾轧、勾心斗角,体悟封建时代对女性的迫害,这种语言特色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程桂婷.反抗与奴从——小说《妻妾成群》与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形象的对读[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2]张艳.话语叙事与影像叙事——从《妻妾成群》到《大红灯笼高高挂》[J].视听.2018(05).

[3]张勇. 文学呈现与电影表达的地域差异——以小说《妻妾成群》与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5).

[4]蒋丹华.长明灯下无长明——改编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视听语言解读[J]. 东方企业文化.2012(03).

猜你喜欢
语言特色电影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基于商务英语语言特色的翻译技巧研究
弗洛伊德早期绘画语言特色
浅谈商务英语的文本特征及翻译策略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