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采编工作创新与发展

2020-09-12 14:29邓加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14期
关键词:采编工作创新发展

邓加伟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与提升,越来越多新型的技术设备被应用于电视时政新闻采编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不仅提升了采编工作的效率,且更大程度上降低了因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工作误差的出现。本文主要针对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采编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为更好地促进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采编工作;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48(2020)014-059-0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and improve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level, more and more new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have been applied in the process of TV news gathering and editing, which not on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gathering and editing work, but also reduces the occurrence of work errors caused by human error to a greater exten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s gathering and editing work for TV current political journalists, aiming at contributing to the better promotion of news gathering and editing work.

Keywords: TV political journalist; Editing and editing work; Innovative development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许多人日常工作与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取时政新闻信息,这使得电视媒体的稳定受众大幅度流失。电视媒体想要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必须从采编工作入手,寻求创新与发展的有效路径,更大程度上强化电视时政新闻的呈现效果。在下文中,我们就具体对于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采编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立足于当前阶段电视时政新闻采编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创新与发展策略。

2. 电视时政新闻采编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新媒体的发展是媒体领域发展与进步的大势所趋,新媒体应具备着较为突出的互动性和便捷性,受到许多受众的青睐,这在无形当中挤压了电视媒体的生存空间,以电视新闻为代表的传統媒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久而久之,电视媒体的管理人员逐渐上帝了对于电视媒体发展的要求,而新闻记者也无法看到自身所处领域的发展空间,只是一味沿用传统的采编形式完成日常工作。面对固守传统发展路径的电视媒体,许多受众开始纷纷转向新媒体,这成为了电视媒体领域发展过程当中的又一严峻挑战。

立足于当前阶段电视时政新闻采编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具备着新媒体所不具备的多重优势,如权威性、可靠性等,但与新媒体之间所存在的较大差异中蕴含着较大的发展弊端。电视台所掌握的新闻资源缺乏交互与共享的平台,因此,时常导致资源利用率较差、新闻信息的关注度较低等问题。另外,在电视时政新闻采编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记者作为工作的主体,其能力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采编工作的开展水平,其既承担着获取和筛选新闻素材、分析和整合新闻内容的职业,也肩负着强化时政新闻传播效果、大声人们对于时政新闻的理解和掌握的义务。然而,立足于实际,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时政新闻记者仍然沿用着单一、滞后的采编模式,在选取新闻素材时也较多的关注会议报道或重要讲话,使得时政新闻在受众心中成为了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的一类工作。加之时政新闻主题多半较为枯燥乏味,不及社会新闻更具贴近性,也不及娱乐新闻更具趣味性,受众对于时政新闻的关注兴趣较差,使得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关注度也普遍较差,电视台的收视率也大幅度降低。让新闻内容潜在的框架性也在无形当中加大了时政新闻记者采编工作的难度,记者们往往不知如何创新,也不知道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创新,电视台的管理人员又对于时政新闻节目缺乏足够的重视,未能投入足够的精力在强化时政新闻报导创新性这一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时政新闻报道水平的提升。

3. 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采编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电视时政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应当做到与时俱进,跟随着时代发展的方向和脉络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发展,还能更大程度上满足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提升电视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后续采编工作的开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带动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采编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3.1 及时转变时政新闻记者的采编思维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时政新闻的传播范围有所拓展,与此同时,也对于时政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度和政治嗅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政新闻记者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新闻敏感度,这就要求时政新闻记者必须及时转变工作思维,以全新的采编思维看待时政新闻编辑工作,充分展现时政新闻与受众生活之间的贴近性。举例来说,在开展会议性报道的过程当中,建议记者能够采取更具创新性的报道形式,体现时政新闻报道的层次感,找到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之间的契合点,合理的分配时政新闻内容。除此之外,电视台方面应当定期组织时政新闻记者参与到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当中,学习更多的采编工作知识,掌握更多的采编工作技巧,实现采编工作形式的创新。电视台方面还可以时政新闻记者创造更多的深入到其他电视台学习优秀时政采编经验的机会,使其充分了解当前阶段时政新闻编辑工作开展的新需求,学习他人在时政,新闻采编工作方面的优秀经验,更大程度上提升改编工作的创新水平。

3.2 实现时政新闻记者采编形式的创新

为了更大程度上强化电视新闻的报道质量,记者应当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并通过恰当合理的采访形式,更为全面的了解时政新闻信息,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展现新闻事件背后的价值。同时,时政新闻作为新闻报道体系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类别,既要充分展现其政治性特征,又要充分发挥其实效性的优势,学会借助镜头语言更为全面的体现新闻价值。同时,在信息时代,电视时政新闻记者还需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水平,提升自身的新闻敏感度,以更为适宜的新闻报道流程,加强与其他工作部门的沟通与交流,提升新闻采编工作的效率,强化新闻报道工作的传播效果。

3.3 寻求更为有利的时政语言呈现路径

相对于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电视媒体具备着其突出的优势,能够以文字、视频和音频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展现新闻内容。但与此同时,电视时政新闻节目对于画面呈现效果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必须充分展现时政新闻的优势,突出画面的重点,展现画面中的细节,激发受众对于时政新闻的兴趣,引起受众对于时政新闻的好奇心。与此同时,考虑到时政新闻涉及到许多较为严肃的会议信息或政策信息,因此,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时政新闻的采编时,还必须保障语言使用的精准性,既要通过通俗性的语言加强受众对于时政新闻信息的理解程度,又要通过可靠的语言表达给予受众更为有利的舆论引导。

3.4 充分借助网络传播平台的传播优势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记者在开展采编工作的过程当中,不能只局限于已有的平台,而是应当更多地借助新媒体采编技术完善传播形式,体现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优势。举例来说,电视新闻记者可以将以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为代表的新型交互平台作为电视时政新闻传播的又一阵地,加强与受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汲取来自受众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后续采编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有针对性的予以完善。除此之外,电视时政新闻记者还应当充分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平台获取更多的时政新闻信息资源,他充分保障所报道的时政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同时,拓展时政新闻的覆盖领域,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更大程度上强化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

3.5 丰富电视时政新闻的采写编排模式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拓展的人们获取时政新闻信息的路径,新媒体领域中多种多样的新闻呈现形式促进了受众审美水平的进步与提升。如果电视新闻节目仍然采取传统的采编形式和宣传形式,自然很难获得受众的青睐,也必将对于时政新闻节目的收视率造成不良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人们已经不再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待电视时政新闻节目,而是对其采编的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记者在开展采编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发挥电视媒体本身所具備的优势,同时将传统的采编形式与新媒体背景下新型的采编形式进行有机的结合,合理的将文字、语言和画面进行搭配,使之更能满足受众获取时政新闻的需求。

3.6 打造更为完备的新闻评价体系

就目前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电视台都已经意识到了自身发展的困境,并积极寻求有效的方式对于时政新闻予以“包装”,但过度的包装和修饰反而会使得时政新闻丧失其应有的严谨性。加之,许多电视媒体都将节目的收视率视为考量其采编成果的主要路径,这使得许多在受众群体中颇受好评的时政新闻节目因收视率不达标而被舍弃。在这样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新闻节目开始倾向于娱乐化和趣味性,虽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传播的效果,但却将电视媒体陷入了媒体优势丧失的窘境当中,同时也为后续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埋下了隐患。为了更大程度上提升电视时政新闻的质量,电视台方面应当构建起更加完备的电视新闻评价体系,对于电视新闻记者的采编工作行为予以足够的关注,打造更有利于电视时政新闻传播的新格局,从而更大程度上强化电视时政新闻的社会影响力。

4. 总结

综上所述,电视媒体作为时政新闻传播的主流媒体,承担着将时政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并将受众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党和政府的责任。而新闻记者作为时政新闻信息采编工作开展的主体,必须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的加强对于时政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才能更大程度上满足新时期时政新闻传播的新需求。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具体对于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采编工作创新与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时政新闻记者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从更为全面的角度上进行创新,为充分展现电视媒体在时政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优势,带动时政新闻传播与电视媒体发展的同步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昌焯.县级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采编工作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24).

[2]钱江.盯着落差思考 抓住联系写作——采写时政新闻的一得之见[J].新闻与写作.2008(03).

[3]任斌.浅析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采编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传播力研究.2018(25).

[4]张武辉.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采编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8(16).

[5]阿丽亚·巴依阿合买提.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探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23).

[6]冯秋荣.浅谈时下提高广播电台采编工作水平的重要性[J].新闻传播.2017(06).

猜你喜欢
采编工作创新发展
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未来影响探析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电视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