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 邵为爽 方晓燕
摘 要: 通过解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含义,分析全日制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的必要性,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双导师制,突出技能培养等多个方面探究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关键词: 专业学位;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能力
在教育部2009年颁发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然而在近十年的培养过程中,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存在着实践能力不足的严重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全国统考从2010年才开始进行,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关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相关规定较少;另一方面有些高校在实践教学基础较弱的情况下,仓促招生,导致对培养目标认识不清,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培养单位对实践能力界定不清,实习基地不健全等。这些都制约着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发展。齐齐哈尔大学理学院数学专业自2015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虽然从数据上看硕士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多,但从生源质量上来看,学苗参差不齐,其中超过一半的学生本科是非数学师范类或非数学类的,他们既没有数学教学训练的实践经验,也没有经过系统的数学学科理论学习,仅凭着对数学教育事业的热爱,考取了初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预备将来从事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还有部分学生虽然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但并没有受过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实践教学经验极少,且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因此,对全日制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的略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含义
教育硕士实践能力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界定的方式不一样,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按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文研究的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包括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管理实践能力[1]。教学实践能力是指教师掌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动态过程,是基于教学理论知识有效表现和教学的基础,是将知识转化为教学与表现的有效联系。[2]既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教师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因素。管理实践能力是培养教育硕士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是指学生将所掌握的管理活动与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从而不断提高管理实践能力。[3]
二、全日制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必要性
为进一步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管理实践能力,本培养单位以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构为主线,总结和反思过往的实践教学工作经验,努力探索出适合训练硕士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教师职业素养,扩展教学与管理水平的发展途径,使对于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对本培养单位教育硕士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思路进行梳理,总结出具有实践经验的一些成果,使人才培养贯穿于培养目标设置、培养方案制订、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与教学实施、教学质量评价的全过程,全面保障和提升教育硕士专业人才的素质,扩充教育硕士专业人才的数量,有利于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他们未来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三、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本培养单位数学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每两年修订一次,每次修订之前都会调研低年级硕士生,了解原有基础与知识面;访谈毕业生了解学位课程的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的配置是否合理,实践环节的训练能否满足毕业生的教学实践等等。再以此为依据,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考试办法,建立实践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设置的优化。通过调研发现,本培养单位自2015年教育硕士招生以来,共招收23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中数学非师范类11人,非数学类6人,有超过70%的学生缺乏系统的数学教育经历以及教育实践经验。为此,本培养单位适时调整课程设置,比如17版人才培养方案增设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教学、课堂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课程,19级人才培养方案开设数学教育学概论课程,不仅增强了硕士生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而且填补了教育管理方面的课程空白。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课程设置遵循“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4]的原则将设置全面放宽、做到深入和精细相结合,合理调整实践课程的配置,提高微格教学学分,增开教育研习实践课程,增加与初等教育教学相关的专题讲座与文献研究等学术活动次数,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进而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同时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设置实践能力培养的三个课程平台,构建了完备的实践课程体系:(1)教育教学实践平台:校内实训(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2)教育管理实践平台:教育实习、心理发展与教育、课堂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3)教育研究平台:教育研究方法、专业文献阅读、教育研习、毕业论文。
(二)完善双导师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双导师制是保证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養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联合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方式,建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机制,校内导师从学生一入校就担负起指导责任,进而加强指导频度,提高指导质量,同时在学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增强校外导师参与实践指导的力度。
教育硕士师资队伍水平在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选拔组建高素质、专业化、一定规模的导师是培养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当前,校内导师大多从事高校的科研工作,往往缺乏基础教学经验,中学基础教育的校外导师恰恰能弥补这些不足。同时,要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筛选,加强对导师队伍管理,要对导师明确任务和责任,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价,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制度。校内外导师还要积极配合,增进交流,共同探讨,为硕士生做好职业规划,制订一生一策研究生培养计划。
(三)突出教学技能培养,强化教育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从教能力的标志,本培养单位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全日制教育碩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整个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育硕士通过学习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数学课程与教材研究、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学数学教学技能、数学教育学概论、中学微积分教学研究、中学几何课程研究、中学代数课程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教学等与从事教学有关的理论课程,为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采用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互助合作式,模拟教学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增设一些前瞻性的内容,方法技能类的课程,如研习优秀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的微格教学研究等等。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中,教师应真正成为引领者。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全员参与,既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从教能力。尤其对非师范生来说,一年的师范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是一种补救提升措施,也为他们考教师资格证,进行教育实践活动打下了理论基础。
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是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实践基地导师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熟练运用新课程理念来分析处理教材。通过听课、备课、上课、评课、观摩、反思等一系列的实际操作过程,产生教学智慧,提升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不断地推陈出新,达到教学创新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表现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的能力。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在实践基地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能够加深硕士生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全面把握班级学生个性与特点,灵活设计课堂实践操作过程,恰当运用实践教学方法,及时做好教学反思,做到真正地掌握教学规律。
(四)健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确保管理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进行
除了课堂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等理论课的学习,教育实习是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最直接的方式,培养单位与实习基地要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为教育实习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培养单位要深入实习学校实地考察,优先选择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高与声望良好的实习学校,经过审定,签订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协议。这不仅能使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更多教学技能,而且提升其在实际教学中管理能力,丰富管理经验,从而把提高教育实习质量落到实处。
总之,进行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深入研究,是对全日制数学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理论的完善,也能够有效地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走向更加正规的模式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全日制教有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EB/OL].(2009-5-20)[2014-11-24].htp://yz.chsi com.n/kyx/zyss/200905/20090520/94572569.html.
[2]郑冬梅.产学研相结合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6):46-47.
[3]余中,刘艳娜,肖友志,戴永务.对构建《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思考——基于培养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视角科技和产业,2009(9):104-110.
[4]戚万学,王夫艳.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内涵与特征[J].教育研究,2012(2):95-102.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JGY20180560); 齐齐哈尔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XM_QUG_2018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