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情”的德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浅谈

2020-09-12 14:05樊世文王玲
考试周刊 2020年77期
关键词:情理情趣情境

樊世文 王玲

摘 要:要想实现对学生德育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善于创设德育情境,提升德育核心素养品质;激发德育情趣,拓展德育核心素养内涵;遵循德育情理,渗透德育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德育核心素养;情境;情趣;情理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作为深化课程改革与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基本。我国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这就要求班主任的德育理念必须与时俱进,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引领德育工作,探索出适合德育核心素养培养的新方式,阐释出适于时代特征的新内涵。

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中,要想落实对学生德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善于创设德育情境,提升德育核心素养品质;激发德育情趣,拓展德育核心素养内涵;遵循德育情理,渗透德育核心素养培养。当然,德育情境的创设、德育情趣的激发、德育情理的遵循,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德育核心素养,立足点都是基于德育规律,基于学生核心,基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

一、 创设德育情境,提升德育核心素养品质

德育情境是教育者将抽象化、概念化的德育理念,通过具体化、感性化、现实化的教育情境的创设,以启发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发现,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我感悟,在感悟中生成道德,进而学会做人做事,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通过创设蕴含德育功能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情境的体验,从而获得道德的感悟。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发学生思想道德情感上的共鸣。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如果不注重德育情境的设置,仅仅是向学生讲解、传授道德规范,通常难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陷入假大空的说教。因此,班主任应积极投入情感并运用情境中蕴涵的情感激起学生与之相一致的情感体验,以此优化德育核心素养品质的养成。创设德育情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创设德育情境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基于生活原则

情境德育的创设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陶行知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南京师范大学的冯建军教授提出:“生活化是‘德育的逻辑起点。”脱离生活的德育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会激发学生的认同和共鸣。班主任要敏锐地捕捉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抓住稍纵即逝的德育时机,通过营造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德育情境,提出基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德育问题,促进学生有所感悟和有所提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德育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比如为了培养核心素养中的“责任担当”素养,在父亲节、母亲节组织班级活动,让学生设计制作小礼物,感恩回馈父母;在五四青年节时,组织学生到公共图书馆参加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在校庆来临之际,收集学生创意,制作校庆明信片,在活动中渗透学生的校园主人翁意识。

(二)基于学生主体原则

在德育活动中班主任是主导,而学生才是主体。班主任要主动转变自身角色,尽量由台前退居幕后,将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开展怎样的德育活动,学生应该是商议者;要尽可能把活动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同样也是活动的评价者和反馈者。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说:让受教育者始终按照他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思想进行活动。班主任要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德育环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体验中落实德育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

(三)基于活动原则

活动是德育课程的基础和灵魂。只有让学生参与德育活动,才能内化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基于新时代青少年身心特点,班主任应该进行自然无痕的教育,让学生在浸润体验中感悟实践道德核心素养,才能让德育效果最大化。要将德育的核心素养理念基于德育活动,在德育活动的具体实践中贯彻德育的目标。学生只有进入生动的、有感染力的活动中,才能激发学习动机,活化道德体验,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在期初考试结束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状态明显下降:上课无精打采,作业很多迟交、不交。因为学生感觉考得不错,失去了上进的动力,不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如何引导这些学生忘记之前的成绩,“而今迈步从头越”呢?元旦来临,教师组织学生召开迎新年活动,向学生解释“元旦”的由来,及各国欢庆元旦的习俗。教师给学生分发了年糕,并解释说:中国人的习俗是吃年糕,取年年高升之意。愿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新的开始,在新的一年中学业表现和生活表现都步步高升!在《新年好》的音乐中,学生吃年糕吃得很开心。不久教师就发现学生将他们吃年糕的照片放到了班级电脑的桌面上,学习委还给每位同学发了新学年计划手册,要求同学们制定出新年目标,大家一起努力完成。那节班会课后,班级整体学习氛围专注了很多。

二、 激发德育情趣,拓展德育核心素养内涵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充满活力的青少年学生,这就决定了德育工作要注重趣味性。班主任要避免以说教方式为主、忽视学生的兴趣和脱离生活,发挥教育艺术,创造性地运用德育方法和手段,将德育活动设计得生动活泼。比如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对于德育核心素养的强烈兴趣和强烈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从中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对德育核心素养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拓展德育的内涵。

班主任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德育情趣:

(一)选择典型事件,丰富德育内涵

首先,要善于选择学生生活中富有道德意义的典型案例作为德育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生活学习中具备教育意义的案例很多,班主任应以德育核心素养培养为教育目的,具备一双慧眼,善于抓住容易使学生接受、适合激发学生德育思考的内容。其次,班主任应对于所选取的教育内容,挖掘丰富的德育内涵,选取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道德经验应具有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引发“移情”,使核心素养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比如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社团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模拟政协活动,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撰写政协提案,并提交两会作为学生提案。这种做法把政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中使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再如学生即将参加高三期初考试时,教师发现学生对考试的期望值很高,压力较大,于是决定通过搭纸牌这一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考心态。给学生一副纸牌,15分钟时间搭到最高。学生发现当纸牌搭到一定高度时,再放一张纸牌就会导致整个建筑的倒塌,所以搭牌者要理性认识自己作品的最高限。教师解释说希望大家理性认识到自身考试的最高水平。如果患得患失,贪大求全,最终会被压力压垮。學生在这次活动后明显情绪平稳了很多,放下了原本的心理包袱,轻装上阵。

(二)利用新媒体,创新德育模式

创新德育模式是提升德育核心素养内涵的必然要求。班主任要根据德育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创新和使用不同的德育模式形式来开展教育工作,如问题模式、活动模式、主题(讨论、辩论)模式等等,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强调思维的发散和开放。

德育模式的创新中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影视、网络等多媒体资源具有信息量大、素材丰富、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特点,能够直观生动地激活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思维情境。班主任应与时俱进,用新媒体作为德育教育的助力。如建立班级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班级活动内容,为学生的青春留下美好印象;表扬班级的好人好事,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向家长宣传班主任的教育理念,获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又如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开家长会,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

三、 遵循德育情理,渗透德育核心素养培养

遵循德育情理是指德育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德育的情理交融原则,情融于理,以情促理,以理怡情。

(一)情理兼顾,以情促理

在德育工作中,情是前提,只有先以情动人,才能以理服人,让学生能够通情达理,实现德育的内化,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运用情感的力量。对个体学生进行教育时,班主任不要急于批评学生,应该以情感为先导,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真挚的关心。和谐的师生情感可以让学生卸下心理防卫,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引导,促进自我反思。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集体进行教育时,班主任更要注重强调情感体验教育情境的创设。班主任应通过德育艺术,创造性地使用德育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德育情感,让学生处于强烈的情感体验,以情促理的实质是通过教师情感的带动,学生情感的体验,群体情绪的感染,实现对学生德育核心素养的渗透。

(二)理情兼顾,以理怡情

在德育工作中,理是教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活动各要素之间所具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只有时刻遵循教育规律,才能有效实现德育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上述案例中,班主任遵循了以下的德育规律:第一,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班主任如果当时怒不可遏,当场批评学生,不照顾学生的自尊心,极有可能激化矛盾,将问题变得不可收拾。德育工作切忌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竭泽而渔,会扭曲教育的本质,给学生造成巨大的伤害。第二,给予学生自我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相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育应当是科学性、艺术性的双重结合,也是理与情的高度交融。

班主任要通过德育情境的创设,德育情趣的激发,德育情理的遵循,才能将德育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150.

[2]蒋一之.“生活化”: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J].教育学,2002(7).

[3]【法】卢梭.爱弥儿(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40.

作者简介:

樊世文,南京一中教师,南京市德育优秀青年教师,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第一中学;

王玲,南京一中教师,南京市德育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第一中學。

猜你喜欢
情理情趣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主持人语:情理与法律
护患情境会话
知真求通中的情理交融——基于历史阅读的情感培养为案例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法外开恩:郑继成刺杀张宗昌案中的情理、法律与政治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