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陆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权益调查监测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二类调查目前采用的是总体布设控制样地调查和小班角规观测点调查进行森林蓄积量的控制调查方法。在一个调查总体中,在乔木林地范围内,按一定的间隔进行系统布设控制样地,样地数量必须满足抽样控制精度要求,在控制样地内进行角规测树检尺或每木检尺,使用一元、二元立木材积表计算单株材积,以获得该调查总体控制样地平均公顷蓄积量,从而达到利用总体控制样地蓄积量控制小班角规观测调查蓄积量,使小班调查蓄积量满足控制样地蓄积量精度范围的目的。形高表计算是小班公顷蓄积量获得的重要方法,通过调查小班林分断面积,查林分形高表来计算小班每公顷蓄积、公顷株数等内容。
角规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而设计,应用最广泛。在应用时,按照既定的视角在林分中按规则计测观测点一周的林木,就可以高效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角规测树理论严谨,方法简便易行,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便可以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树技术。
角规观测点的选择须具有代表性,分布均匀,能够真正反应小班的实际情况[2]。在二类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通过遥感影像判读、现地行走路线观测到的林相及小班面积确定至少满足调查规程允许的观测点个数,确定能反映当前林相实际的具有代表性的观测点位置。观测点位置确定后,使用角规调查符合角规测树条件的树种断面积、树种平均胸径、树种平均树高、平均年龄等信息。对于一个小班多个观测点的情况,按小班与点号分别观测记录(表1)。
表1 观测点角规测树记录
树种断面积和形高是计算小班蓄积量的重要因子,可用于计算林分类型、树种组成系数等内容。
形高的计算是根据小班所处调查区域,小班林分类型和林分平均树高,通过查表或者按形高模型式计算的方式获得。
1)确定调查区域
黑龙江省形高表编表区域共分六个区域:小兴安岭北坡(1区)、小兴安岭南坡(2区)、张广才岭西坡(3区)、张广才岭东坡(4区)、完达山(五区)和松嫩平原(6区),每个区域都包含具体的县(市、区)名称,其中嫩江平原采用全省通用区域。
2)计算林分类型
林分类型的计算是对小班多个观测点每个树种的断面积分别进行求和汇总,并求得该小班每个树种的断面积平均值,采用十分法的方式,求得每个树种的断面积比例,确定组成系数和林分类型。当某一树种的断面积(蓄积量)比例≥65%,则确定为纯林林分,否则确定为混交林。
3)计算林分平均树高
根据小班调查每个树种的平均树高,按照公式:(树种树高×树种组成系数)/10,求算林分平均树高TH。
4)计算林分形高
通过形高模型FH=TH×(a0/(TH+a1)),计算形高。其中FH为林分平均形高,TH为林分平均高,a0和a1为模型参数。
模型参数a0、a1的获得是通过当前小班林分类型及区域查表获得,对于林分类型无法查得的可以用相应的混交类型确定,对于无法查得的区域采用全省区域参数,无法查得的林分类型,用混交林替代或全省通用中林分类型替代。将查得参数及计算林分平均树高代入公式内可求得林分平均形高值FH(表2)。
表2 各林分类型形高模型参数拟合结果(1区、全省)
林地活立木蓄积量为林木蓄积量。表示当地林地的立地生态条件下的林地生产力。
其单位为m3/hm2。计算方法为小班树种组成断面积和×小班林分形高值。
林分组成中每个组成树种的公顷株数的计算方法:小班断面积/10×树种组成系数/(π×(树种平均胸径/2/100)2),公顷株数则采用组成树种公顷株数累加的方式求得。
小班立木蓄积量是通过角规测树样地计算求得,但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控制样地数据比对可能发现小班蓄积值偏大,这时可以通过修正系数修正蓄积量。
将调查数据标准化,设计相应的调查因子表,调查数据入库,通过对调查数据因子及形高模型的分析和总结,形成计算软件,实现树种平均断面积求算、组成系数十分法计算、树种及林分平均树高计算、林分类型计算及标准化演算替代,区域查询、拟合参数查询、形高计算、公顷蓄积计算、公顷株数计算等功能,并进行蓄积校验等,最终达到计算过程标准化、精细化、流程化的目的。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市县林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利用角规测树调查和形高表计算森林蓄积量的方法和步骤,在角规测树过程中获得树种平均断面积和平均树高等信息,通过形高模型进行小班公顷蓄积、公顷株数等内容的计算,软件流程化可以实现计算过程的精准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