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0-09-12 03:25:06侯术山董艳芳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党政领导研究者可视化

侯术山,董艳芳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党的建设教研部,北京10009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对领导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新思路新期待。在此背景下,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这一环节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学者们立足于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政策与具体实践,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进行了一系列的学理研究,形成了诸多富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的特征与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在把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推进相关研究的发展与进步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本文以CNKI(中国知网)作为来源数据库进行高级检索,将“基础科学”“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Ⅰ辑”“社会科学Ⅱ辑”“经济与管理科学”作为限定文献分类目录,以“期刊”为限定搜索范围,以2012—2020 为限定搜索时间,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领导干部考核”“干部考核”“党政领导干部考评”“领导干部考评”“干部考评”为限定搜索内容,分别对“篇名”“摘要”“关键词”“全文”进行精确搜索。

将搜索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筛选。本文对党政领导干部采取狭义理解的方式,将搜索到的关于国有企业、高校以及军队等领导干部考核的数据进行剔除,共得到有效数据439 条,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样本。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作为近年来被广泛使用的可视化工具,具有文献数据处理以及处理结果可视化呈现的功能,能够根据输入信息形成热点知识图谱、时间发展图谱以及未来研究突现图谱等,将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热点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科学、直观地展示。因此,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CNKI与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研究样本数据分析,进而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现状、热点、趋势等内容进行分析。具体研究步骤包括:一是运用CiteSpace数据转换功能,将研究数据转换成可以识别的数据格式,从而新建一个研究项目;二是设定时间分区,从2012年起至2020年上半年,以1年为切分,得到8个时间切片;三是选择每个时区中前10%高频出现的节点,实现阈值设定;四是分别以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内容进行运算,生成可视化图谱,按不同目的调节相关系数,形成科学、直观的可视化图谱,并结合处理完成的具体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年度发文量

按照研究的时间轴,来划分研究阶段和解释研究进展的量化依据,是文献计量在时间维度上的映射。年度发文量能够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展现出相关研究的发展阶段、整体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图1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发文量的年度分布,从相对数值来看,2012—2020年的年度发文量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发展趋势,说明学界对这一课题保持较为稳定的研究关注度,未来发展趋势较为乐观,但是从绝对数值来看,从2012—2020 年相关研究的年度发文量的数据并不太高,这既与求真、求准的研究样本选取策略密切相关,也反映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的发展具有较大上升空间。2017年以后,相关研究的发文数量增长幅度较大,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得到快速发展。这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突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发展战略以及提出具体推进要求有着密切关系,数据反映出来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图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发文量的年度分布

(二)主要研究者及机构

主要研究者及相关研究机构也是从较为宏观的角度衡量研究整体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数据处理,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研究者、研究机构的层次水平以及合作情况。在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中,进行“作者”与“机构”的可视化分析,截取排名前十位的研究者信息数据,以此为基础形成表1。表1 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的研究者主要来自高校系统,这与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的任务要求、特点以及研究者的知识积累、研究兴趣和研究特长有着密切关联。整体来看,排名前十位的研究者大多属于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其所在机构也呈现出较高层次的特点,这体现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的强质量性与高水平性。需要注意的是,排名前十位的研究者中,萧鸣政、林禾、肖志康、刘正妙、王晓哲、盛秦陵等具有中介中心性,但数据较低。排名前十位的其他研究者不具有中心中介性。这显示出不同研究者之间合作化研究程度低或者不存在研究合作,说明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较为稳定的合作研究群落。

表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主要研究者及机构

(三)主要被引文献

文献被引程度能够反映出研究成果的关注度,被引度高,说明研究成果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通过对主要被引文献进行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可以从中观层面观察学界研究注意力的集中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出相关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表2显示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被引频次前十位的论文排名。整体来看,被引频次高的文献主题既包括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进行整体性、宏观性研究,也注重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进行分类性、具体性研究,说明学界对于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研究注意力体现系统性与重点性的统一。表2的数据进一步显示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与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相关联,这也再次验证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的时代性、实践性与创新性。

(四)热点关键词

热点关键词分布是从微观角度对研究进行分析的重要指标,通过高频关键词的数量排序、时间分布以及聚类情况可以很好地确定某一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问题。运用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共得到节点155 个,连线282条,形成图2。图2 中圆圈大小与关键词出现的频率相关,出现的频率越高,圆圈面积越大;关键词之间的连线粗细表示相关度的大小。观察图2可以得出热点关键词的数量排序以及不同关键词之间联系的强弱程度。从中可知,领导干部、干部考核、新时代、领导班子、实绩、考评体系、年度考核、民主测评、政治素质、全面从严治党等关键词出现频率排名较为靠前,说明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 “领导干部”“干部考核”这两个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与本文研究主题以及研究样本选择有密切关系。

表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被引频次前十位论文排名

对热点关键词进行LLR 聚类分析,得到图3所示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热点关键词聚类图谱,可以更直观地展现热点关键词聚类分布情况。 经检验, Q=0.6671>0.3,S=0.5774>0.5,显示出关键词聚类效果良好,说明学界对党政领导干部研究的注意力较为集中。下一步,年度考核、中层干部、实绩、政治素质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会逐渐增多,一些创新性的观点可能会在这些领域突现。

三、研究总结与展望

总结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取得众多富有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成果,整体上呈现出关注度稳中有增,研究视角由狭变广、研究成果上保质增量的向好发展。当然,相关研究亦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量的研究成果以报纸为载体进行呈现,往往具有篇幅较短、理论内涵不足、对策建议趋同等特点,反映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的碎片化、笼统化、趋同化的问题。二是研究者之间、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较低,“各自为战”是各研究主体的主要研究方式,既不能形成富有活力的研究集群,又不形成更为有效的跨学科思维方式,并且分散研究所形成的理论壁垒阻滞了研究整体的突破性进展。三是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宏观研究内容多,具体的、个案研究内容少,难以在理论与实践中达成有效的“指导—反馈”机制,使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的长远发展后劲不足。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自身特殊性的原因,也有研究者自身能力、兴趣的原因,还有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成果缺乏应用土壤的原因。有鉴于此,本文认为进一步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密切关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相关法规、政策,为相关研究深入发展提供重要遵循。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既需要科学的理论范式作为指导,也要密切关注党中央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一贯要求以及具体标准,实现“政治性、科学性”与“动态性、实践性”有机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时代发展要求,提出新形势下的“好干部”标准,制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进一步深化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要以“好干部”标准为核心,将“好干部”标准细化为不同层次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考核指标,为新形势下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图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热点关键词

图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热点关键词聚类

第二,增强研究合作化,强化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发展力量。研究者之间合作数量少、合作程度低容易带来研究成果碎片化同质化、研究成果更新周期长以及个人学术研究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的过程中,既要发挥个人专长、突出个人特色,也要强调团队意识、做到共进共赢。一方面着力搭建线下合作研究平台,实现以机构促集群、增合作、强发展的目的。不同研究机构之间也可以签订合作发展协议框架,在课题申报、课题调研等方面通力合作、携手并进。另一方面,努力探索线上合作研究平台。互联网的发展为学术研究交流提供极大便利,构建线上合作研究平台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既可以利用现有的CNKI工作平台进行合作化研究,也可以逐步构建党政领导干部研究的虚拟化学术社区,增强研究交流的便捷性、实时性。

第三,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实践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发挥专家学者的聪明才智,涵养相关研究的应用土壤。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发展,既需要专家学者的努力,也需要相关体制机制支撑。这是因为党政领导考核评价的研究,既要牢牢把握党中央政策要求和战略部署,也要有相关成果发挥作用的良好土壤,做到有的放矢、指导实践。这样才能激发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热情,拓宽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空间。因此,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在进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密切联系专家制度,注重吸收相关专家学者的科学方案、合理意见,既能增强考核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与可操作性,推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实践发展,客观上又可以推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理论发展。

第四,挖掘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新理论、新视角、新方法,提升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的价值性。党政领导干部的能力、素养、品质是一个不断变化而又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系统,要准确识别与评价并不容易。从这个角度讲,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本身就是一件具有相当难度的工作。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党政领导干部活动空间越来越广,活动方式日趋多样,考核评价具体指标及其权重越来越难以确定。因此,新形势下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好干部”标准以及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文件为指导,深刻考察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实践,发现存在问题,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引入新理论、新视角、新方法,为改进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理念思路、程序步骤、方式方法提供智力支撑。

四、结论

运用CNKI以及CiteSpace可视化研究工具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成果,进行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呈现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本文坚持宏观—中观—微观逐渐推进的逻辑理路,通过对年度发文量、主要研究者及机构、主要被引文献以及关键词的分布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厘清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的发展轨迹、热点前沿、发展趋势以及行进重点,基本完成本文的研究目标。

同时,本文研究亦有不足之处。一方面根据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的特点,来自CNKI 数据库的样本不能进行被引期刊、基金项目等内容的可视化分析,导致本文研究视角需要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对党政领导干部分类别、分层次研究的精细化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相关研究发展趋势的观察。这些问题与不足亦是进一步强化相关研究的重点与动力。

猜你喜欢
党政领导研究者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云南化工(2021年8期)2021-12-21 06:37:54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传媒评论(2019年4期)2019-07-13 05:49:14
一图读懂《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 01:48:40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中华手工(2018年6期)2018-07-17 10:37:42
京津冀党政领导纵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