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日钤法版《伤寒论》述要及当代临床的参考价值

2020-09-12 07:43香港道德算法医学会香港999077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歌诀条文伤寒论

香港道德算法医学会(香港,999077)

王位庆 王相钧

年日钤法版《伤寒论》建立在古天文历法基础上,且密切结合《内经》多篇大论,应当是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而在诸多钤法书籍中,唯有《普济方》所载条文和口诀比较齐备,与宋本《伤寒论》113方相同,故以此为底本阐述。

基于大量钤法临床验案,基于钤法充分展现中华科学文明的基因,笔者认为不应该随意忽视或诋毁年日钤法,应多了解、多验证。

年日钤法版《伤寒论》的医学原理

1.随历震荡:当代地球动力学的力证

有地质学家曾指出,医学界不知道人与地球的关系,仅以解剖学内容建立医术。这都是科学史上的曲折[1]。

当代地质力学、地球动力学很早就从地壳应力的研究中发现,地球的自转公转力量会随年月日的流转积累、释放震荡,造成各种地质灾害。譬如,每当绕太阳公转 15°时,就能使“天然液体球”——地球的壳、幔、核因不同程度的密度、质量变化(三者重心)而产生相对运动。因此,用它(指公转力,可以大于重力几十倍)可以揭示地球上人们不认识的地质灾害。而地球自转公转力的释放,有历法规律可循,如火山、地震的日期,基本上是在每个月的2~5日和21~23日(即24节的节日前后)发生[2]。

既然地球不停“随历震荡”,人类必须适应,那么人体怎样“随历震荡”,又该如何应对?人体与地球高速运动到底有什么联系呢?由于实验研究极度困难,生理、病理、医理、药理与此无关,当代医学有意无意地忽视这种关联。如此“与里不通,与外无关”的实践能否治愈疾病呢?可以说,当代地球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对西方医学提出了全新全面且深入的挑战。

《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在地球自转公转高速的作用下,地壳坚固如此,却似液体般流动,人体哪能不受影响呢?

假设聆听地质学家的建议,医学必须考虑公转力自转力随着年日的不同而释放(用历法来揭示其不同);假设中医的“阴阳,其实质即地球运动,即现代物理学中地球和万物高速的自转和公转,此周转合力规范着万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方面的变化,决定其生死、为万物所归所宗”[3],否则医学无法洞彻死生之道,偏离阴阳五行、绝无痊愈之说,那么怎样进一步研究地球自转公转运动与人体呢?有没有系统的临床医学典籍可以参阅呢?中国古天文及年日运气钤法版《伤寒论》可为代表,下文详述。

2.时乃天道:古天文科学传统

中国古天文正是从天文的角度,真正反映地体(地球)运动与人体关系的学问。为何这么说?

首先,古天文核心是北极。立极观察,测量北斗绕极、日月推明、五星纬地等。《史记·天官书》讲天文,开篇即言,北极“中宫天极星”。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星图如苏州石刻天文图都以北极为圆心而绘制。科技史家李约瑟亦曾经指出:“中国天文学的基本坐标是北极和赤道……。”[4]《论语·为政》载:“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言众星绕北极,通俗而透彻地指出了古天文学最核心的特征——北极。

其次,北斗绕北极视运动正好揭示地体(地球)周日周年自转公转运动。因为地球运动引起北斗绕北极视运动,因此斗柄斗勺昼夜、不同季节的指向,正好反指地球及万物的周日自转及周年公转运动,准确无误,故至今有效。因为准确可靠,古人以北斗绕北极为科学之宗,从“科”字中有“斗”即可感悟一二。当然,古人描述回归年、周天、周日、地体等概念,不是用“地球”“公转”“自转”,而是用“天旋地周”(东汉班固《白虎通德论·天地》载:“天道所以左旋、地道右周何?以为天地动而不别,行而不离。”)天地二甲子分上下“左右周天”(《素问·六微旨大论》中明确天旋从甲开始,地气之周由子开始,载:“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素问·五运行大论》载:“善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来描述,并系统研究天度365的异同。

再次,古天文是人体式天文,有别于当代天体式天文。古圣伏羲“仰观俯察,远求诸物,近取于身”,结合地理和人体,内合人体,外合天文,开创了以北极周道为核心的人体式古天文。当代天体式天文学忽略地球之巨大亦为人体的天文,忽略人体与太阳的向背、有光无光之别(因为地球会隔在中间),故无阴阳;忽略地球升降,忽略公转自转中各时段的诸多不同,故无五运六气。相反,上述被当代忽视的天象却是古天文学的重心。古圣进一步发现“天地人同文”之本质——阴阳五行,是在真实反映地体运动与人体的关系。

古天文具体应用主要记载在《内经》、诸子百家、史书之中,为诸家所宗。针对日月推明、北斗绕极,古圣测定律吕,制器物,定度量衡,发展中华科学;充实灿烂文明及传承至今的中华医学;古圣又对天象细分,综合日月北斗运动,分阴历阳历干支历,合为甲子历法,为斗历(即《伤寒论·伤寒例》载“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逐渐发展为万年历。

伏羲式古天文之功用举不胜举,其发展脉络为:神农、黄帝传承,盛于西周,极而惑于春秋战国,复明于东汉,渐弱于唐宋,退隐于晚清。

中医治病顾及斗历年日的不同,诸如“先立其年”的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等强调年日,从天时入手结合四诊辨证论治。

本文所介绍的年日钤法版《伤寒论》就是以年日的阴阳为诊断出发点、建立在甲子历基础上、系统反映古天文天道天时的临床医学范本,主要记载在明代《普济方》中。

凡是在年日钤法中难以理解的医学原理、要点,都可以在古天文、中华经典中取得答案。古天文有关年日的学问实际指代公转自转,揭示人体随历震荡的医学应用,是地体运动与人体的学说。当然也可以通过当代地球动力学快速理解,因为自转为周日,公转为年(自转积累或者公转分段为月),而自转力公转力是随时随刻,积累释放,震荡平息。

3.明于度数:法式检押的《内经》运气渊源

以年日作为诊断出发点,在《内经》之中是有传承的。五运六气以年的干支推算,先立其年是也,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灵枢·逆顺肥瘦第三十八》中进一步强调:“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明于度数,法式检押。”

此处明法、度数、法式、检押指什么呢?

明法即四时。《庄子·知北游》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素问·宝命全形论》又讲:“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可见明法是指在天为四时春夏秋冬,在地为东南西北,在人为生长收藏。

度数即周天历度的天度。四时为明法,而四时为一年365.25天,365.25即为天度,是《素问·气穴论》所讲的“真数”,故具体的度数指发病日在周天的位置,因为该篇文尾还总结道“明于日月,微于毫厘”。

法式即十二节。《淮南子·要略》言:“《时则》者,所以上因天时,下尽地力,据度行当,合诸人则,形十二节,以为法式。”四时明法三分,一时分三节,即为十二节。可见十二节即为法式。通常,十二节又名为十二地支、属相。

检押即发病日的度数押韵。《仓颉篇》载“检,法度也”;检以度,用天的度数(发病日)来检验;押,压也,如诗歌押韵。

可见,“法式检押”即用十二节和365.25中的发病日来押疾病之韵。而钤法中最重要的歌诀“伤寒逐日受病入式歌”,逐日就是发病日,即是度数;入式就是把出生年押入法式十二节,确定字号证号。这种“对号入座”不就是 “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

故年日钤法源于《内经》,为《灵枢·逆顺肥瘦篇》的内容,发展了以年为主的五运六气学说,从古传承至今。另外,钤法版《伤寒论》的三阴三阳配十二地支明确源于《素问》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元正纪大论”以及《灵枢》“阴阳系日月”等各篇之中,此处不细论。

钤法版《伤寒论》的主要内容

1.《普济方》钤法伤寒内容

《普济方》是现存中国古代官修方剂数量最多的古籍,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曾经整理出版,其中第三册《诸疾·伤寒门》共记载两套《伤寒论》。第一百二十三卷至一百二十五卷是年日钤法版《伤寒论》,除了五运六气歌诀,主要指所载带有字号的《伤寒论》条文的集合。如条文日甲,对应宋本的第十二条文,还有条文日乙等等,都有歌诀有方剂,共237首,称为条文归钤。第一百二十六卷至第一百二十八卷是另一套,主要内容基本等同宋本。

钤法版《伤寒论》的歌诀,详细分类如下,第一:阳证166法。 其中,太阳病上16法、太阳病中66法、太阳病下39法、少阳病1法、阳明病44法。第二:阴证45法。其中,太阴病3法、少阴病23法、厥阴病19法。第三:劳复霍乱12法。其中,劳复6法、霍乱6法。第四:痉湿暍14法。其中,痉5法、湿6法、暍3法。以上共237首法文歌诀,除去重复的,共113个方剂。

后世赞《普济方》云:“古之专门秘术,实借此以有传”。因为这个版本的《伤寒论》,比起其他版本的钤法,书诀更加完整,以病人的出生年及发病日,查甲子历干支,通过算法得阴阳比重,配合望闻问切四诊,选取对应方剂为主要特色,故称为年日钤法版。

2.年日钤法的逻辑框架

或问,病人的出生年及发病日,数不胜数,《伤寒论》有限的113首方剂怎么穷尽、对应选取呢?这实际是钤法的逻辑框架问题。

虽然发病日和出生年,数不胜数,但是每年都是365天有余相对不变(即《内经》的天度、度数、真数),此为天地大道,与人体医学息息相关,因为不变所以有规律可循的,故可以用有限的方剂对应365天度。

那么怎么对应呢?钤法《伤寒论》需用依据斗历、甲子历。从当代地球动力学角度看,斗历是可以明确人体的天文受力,可以看成是揭示人体的公转力自转力随年日节点释放、爆发的历谱。当然古人重视出生年份和发病日子的干支、节气,实际上是考察其中五行“更贵更贱”的关系。

具体怎么考察呢?《普济方》的钤法秘诀是,首先根据病人的出生年,将其分类。甲子历已经将年分为十二种,十二属相。然后研究发病日,古圣已经将每一天都纳入天干地支之中,六十甲子之中。根据年日,推断具体属于伤寒六病其中两病中的一种。这是2选1。其理论根源在《周髀算经》《内经》等古天文学相关篇章中。

其次,研究得病日的地支,可以知道这一天的阴阳规定性,此时区分字号。这是12选1。

最后,将得病日的天干,加在地支上轮转得到证号。 这是10选1。

这样2乘12地支乘10天干即得240种干支模式,依照其中次序。钤法版《伤寒论》就是依六病及地支天干的次序排列237首歌诀法文(因为少了3条,故没有240条),113方(因为不同干支配伍有时用同一方剂)。因地支不够纪,为防止重复,用字号替代,所以年日钤法版《伤寒论》逻辑清晰、理论明确,其临床依据建立在甲子历的基础上。这就是说年日钤法通过对年日,分清阴阳,理顺节度,可以排列出《伤寒论》最主要的237条法文和所有方剂。

3.钤法版与宋本同内容同源

对比宋本,年日钤法版《伤寒论》237歌诀、113方与宋本的核心法文内容基本等同,方剂顺序也相同,只是多了痉湿暍14法和运气口诀。

如钤法版言“上太阳十六证”[5],与宋本子目“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6],合16法,方14首,是完全吻合的,简要列表(见表1)如下(序号1- 16是钤法的次序,字号日月替代得病日的地支辰巳)。从中能否看出钤法方剂的逻辑?又和宋本子目,如两个配套齿轮合在一起?

表1 钤法版与宋本《伤寒论》太阳病方序对应表

譬如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宋本条文(一八)载: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伤寒钤法条文(第六方)载:“日己 桂枝本为解肌药,酒客不喜桂枝汤。喘家却须加朴杏,吐者服之脓血伤。”《伤寒论》子目载:“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第六。下有服汤吐脓血一证。”

宋本条文、钤法、子目三者,内容基本是等同的,方剂相同,只是语言形式不同。钤法版和宋本及子目各篇章237条相关条文,其次序、113首方剂内容都符合,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宋本和钤法版本同源,内容也基本相同。时贤亦可以通过这种理校法依次对比推断。

4.钤法版《伤寒论》的特色

年日钤法版《伤寒论》有如下特色。

第一,可以解释398条文的次序,驳斥了后人认为《伤寒论》仅仅是经验汇编,经验中医,最多是按六经分类。亦可以明确六经的本质,解释《伤寒论》与《内经》的直接联系。

第二,强化了《伤寒论》的历法底蕴,使《伤寒论》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具体化。

第三,钤法字号证号中隐藏有天干地支的五运六气、经络脏腑辨证,前后有脉络,顺序不可调换,如同日历一般,充分展现中华古圣的程式化、公式化、重确定、对号入座的科学思维,发展了《内经》中以年为主的五运六气学说。

第四,钤法产生的历史背景是汉代时历法、律吕度量衡、天地人大一统的文化,根源于古天文。钤法应该是张仲景门内弟子所传,对天地之术,甲子历法很熟悉,将万病放入年日的节度中治疗,实践中力图精准控制疾病。

第五,年日钤法能被当代地球动力学论证、快速切入学习而传承。钤法也促使我们将疾病的治疗放到年日运转中,放到天地运动、地球地质运动中考察。

总之,正如当年明代朱橚收集天下诸方的时候,重视其价值而将其排在前,后人亦应当客观对待宋本,无须草率否定年日钤法版《伤寒论》。

当代临床的参考价值

1.历代资源可供借鉴

《宋史·传第四十七》记宋臣高若讷时言:“张仲景《伤寒论》诀、孙思邈《方书》 及《外台秘要》久不传,悉考校讹谬行之,世始知有是书。” 故《伤寒论》有法诀,与孙思邈的纯粹方书有区别,亦为可接受之论。

历史上如刘完素、马宗素、程德斋、高昶、熊宗立、薛己、朱橚、赵开美、曹乐斋等人都传承有伤寒运气法诀书籍。

伤寒运气法诀目前能见到的版本有《伤寒钤法》《普济方》《素问图括定局立成》《运气掌诀录》《(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等。可见伤寒运气年日钤法,被不同时代临床理论大家或博览群书的出版者认同和传承,并非全无根基,孤证无援。当然在形式上,钤法法文,汉唐宋时期为有方有法的条文,明清时期大多以歌括、图谱和口诀流传。歌诀图谱容易记忆,而由条文到歌诀的流变形式说明传承者对其重视程度和创新。

诸多钤法书,虽然有运气推演之诀,但是未体现条文内容(书),唯有《普济方》书诀比较齐备,有利于经方诊疗标准化,易被当代医家所借鉴。

2.钤法的价值及缺陷

年日钤法伤寒重视患者的出生年,是因为相同的出生年容易具备相似体质(《灵枢·岁露论》载:“黄帝曰:愿闻岁之所以皆同病者,何因而然?”古人认为,同岁容易有相似的疾病,在人即体质相似)。结合发病时间因素进一步分阴和阳两大类(即辨别六病),再拟定方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

笔者认为年日钤法并非绝对,亦有缺陷及后人难以理解的糟粕,需要谨慎对待。首先,钤法版本众多,算法推演方法不一,使人无法取舍。其次,钤法传承过程中,一些关键核心问题缺失,对钤法的实践不利,需要修复。某些算法尚存疑难,需进一步研究。最后,钤法发病日的确定是演算关键数据。而一些慢性病,不能提供确切发病日,这使钤法变得死板,限制了钤法广泛使用于临床。钤法中也记载了棺墓、三丘五墓等临床难以验证的病情预后推演,这也算糟粕吧。

3.年日钤法的具体推算

经过多年实践,笔者发现年日钤法版《伤寒论》比宋本多了年日干支取方,多了一种诊疗方法,增加了对疾病诊疗的胜算率,可避免误治、提高治愈率,极具实用价值。具体步骤大致如下,供同道参考。

第一步,循甲子历,根据发病日的地支求出司天在泉及司人;

第二步,根据病人年支属相加在司人,顺行至司天位上推算出六病;

第三步,根据发病日的地支分字号;

第四步,根据发病日的天干,加在属相上,顺数到司天,就是证号;

第五步,再查找相应的法文方剂。

譬如,假令寅生人,甲子日得病。子日即是司天。十二地支中,前进三辰数至卯上是司地。卯日是阴支。退一位司地右间寅为司人,从司人寅上数本命。将寅(属相)加在寅(司人)上,顺行至司天位(子)上见子。念口诀:子午少阴君火天。是为少阴病;少阴病若子丑寅卯日发病,是为少阴病天字号;再将发病日干甲,加在属相寅上,顺数至司天子上,得甲。乃少阴病天字号甲证。再找歌诀天甲,麻黄附子细辛汤。

譬如,推算结果为太阳日甲,太阳为六病之一,日为字号,甲为证号,取到日甲歌括桂枝汤。

有些案例经过年日钤法推演后,得到所对应《普济方》伤寒条文及所载方剂,与病人实际病情不能相符。无论吻合还是不吻合,都需要四诊合参,或者五运辨证,或者辨证论治,以求无过。实际上,除了年日算法,钤法还有伤寒运气精华、论阴阳脉交死、五运算法、主病流行等丰富内容。

总之,笔者强调,年日钤法版《伤寒论》在临床上是自洽的理论,病证相合,可以对号入座,直接使用,但也绝对不是万能的,年日伤寒钤法不应当脱离传统四诊,还要兼顾其他辨证方法而处方用药,以求万全。

笔者认为,应加强研究年日钤法版《伤寒论》,考证复原年日伤寒钤法,分析机理,验之临床,是真是假,或赞或贬,以事实说明。

猜你喜欢
歌诀条文伤寒论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论债法在民法典中的编写体例
少林拳法二十讲
小九九的由来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条文一则考义
法国拟立法禁止父母打小孩屁股
一年级上册认、写字总歌诀
编歌诀识记认写字表事半功倍
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现象的思考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