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乡教育统筹,破解区域学校特色发展难题
——大足区推进学校特色发展调研报告

2020-09-12 03:11杨云万
科学咨询 2020年25期
关键词:特色区域学校

杨云万

(重庆市大足区教师进修学校 重庆 402360)

特色学校建设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是区域教育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的必经之路。2018年以来,大足区教委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开展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研究。本课题组在2019年展开一系列调研工作,对区域特色建设已有成就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丰富了课题研究成果。

一、区域学校特色发展概述

项目组于2019年2月至3月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调查使用自编问卷,经重庆市教育评估院专业检验,问卷信效度良好。本次调查采用匿名网络问卷的方式,对大足区中小学、幼儿园的部分领导和教师进行了学校特色发展情况的认识和感受的调查。调查过程中,项目组从大足区的城区、乡镇、农村三类地区的学校中随机抽取了教师、学校中层、校级领导合计471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教师348名,占73.89%、学校中层88名,占18.68%、校级领导35名,占7.43%。

(一)学校办学理念

“教师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感受”选项显示,区域学校对教育政策和教育方向的把握情况较好,学校办学理念经过深思熟虑后提炼。与此同时,学校办学理念随学校领导变更而频繁变动的倾向突显。

(二)学校特色课堂建设

根据反向式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区域教师接受过新课堂教学模式相关培训,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一定程度改进,说明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课堂教学陋习得到一定程度改变,青年教师在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方面要强于中老年教师。

(三)学校特长师资建设

学校普遍缺少特长师资的培训,主要通过挖掘教师的特长,组织和实施课辅活动。因此,规模小,特色项目集中,具备特长教师,这样的课辅活动开展效果好。规模大,或者特色项目多,为此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严重影响了学校特色发展。

(四)校园文化建设

各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建设成效比较明显,在环境文化、关系文化还是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富有教育性和启迪性,但仍有极少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还不尽人意,原因有待进一步核实。

(五)学校组织与文化

学校办学目标普遍缺乏科学的长远规划,在培育特色项目、发展核心团队、优化特色发展成效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对学校特色建设持有开放精神不够,成员对学校特色发展目标的认同程度不够强,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组织凝聚力不够强。

学校组织与文化情况

二、区域学校特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区域学校特色发展不平衡

首先,大足区特色发展较为突出的学校多数出现在城区及乡镇中心学校,如龙岗学区、海棠学区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区学校,而在偏远农村,一方面是对特色发展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师资、经费、管理等原因,致使特色项目不能有效实施,在特色发展成效上与城区学校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同一学校内部特色项目发展也不平衡。学校的特色项目往往只针对学校部分学科或部分人群,剥夺了绝大多数学生利用自己智能强项开发智能潜能,导致学生个性化发展落不到实处。

(二)学校自身治理缺陷

1.特色主观化

目前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学校有没有特色,打造什么样的特色,更多体现的是学校行政领导的意志,没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特色发展中,特色建设过于主观化,不能得到师生广泛参与和支持,这样的特色发展不可能走得长远。

2.特色形式化

当前,许多学校在特色发展中,忽略学校发展理念、课程设计、教师素质等内涵的建设,而是做一些表面文章,只做一些校园环境方面的装点。为了所谓的特色,不切实际地推进一些特色项目建设,既没有历史传统优势支撑,也没有特长师资保证,导致特色课程开设形同虚设,特色项目严重形式化。

3.特色碎片化

目前,部分学校在特色发展中,多数只是一个意见、一个口号,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局部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只注重单项特色,不注重项目间的横向联系,学校资源缺乏充分利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形不成合力,导致结构上下不成体系,特色项目建设过于碎片化。

(三)区域学校特色发展开放程度不够

区域内学校师生缺乏对外开放交流的底气,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缺乏对比和自我反思,发现不了自身特色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认识不到存在的差距,特色建设不成体系,特色项目碎片化,极不利于特色项目的发展。

三、推进区域学校特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区域及学校特色发展规划

预则立,不预则废,特色规划直接决定特色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区域层面有必要作出统一规划,制定出切合区域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蓝图,便于学校特色活动围绕特色发展的目标有序地展开。

作为特色发展的实施主体,学校需要制定与教育主管部门上下联动的特色发展规划,在充分挖掘本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做好对接、细化和落实。

(二)加强区域校(园)本培训

加强面向校长、教师和学生的特色发展专项培训。提升校长领导力,是学校特色创建的前提;提升教师执行力,是学校特色创建的根基;提升学生发展力,是学校特色创建的根本目的和终极目标。为了促进区域学校特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有必要加强区域教师特色理论与实践培训,国家提倡教育家办学,虽然人人不可能都成为教育家,但可通过培训形成共同价值观、提升专业特长,让他们具有与学校特色建设相吻合的教学理念、与特色课堂相适应的教学能力,形成一支具有教育家类似的思想和作法,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与特色课程开发相匹配的特色师资队伍。

(三)加强区域学校特色发展的指导与评价

1.充分发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学校特色发展中的行政推动作用

根据区域特色发展规划,运用“区域学校特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督导学校加强特色项目创建活动,在全区定期开展特色成果展示和经验推广交流活动,开展区域特色发展成效评价,形成浓厚的特色发展氛围,为推进区域学校特色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机构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智力支持和引领作用

积极争取市教科院、市教育评估院的专业支持,发挥区进修学校科研室的指导作用,帮助学校开展特色项目调研,明确特色发展目标、参与学校特色项目方案的论证与制定,制订科学合理的特色发展规划,为学校特色建设提供思想引领和智力支持。

3.充分实现学校自主发展

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主体是学校,落脚点也在学校,特色生成于学校,特色发展于学校,完善以校为本的特色学校发展和管理模式,实现自主发展,形成浓郁的本土气息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才能最终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发展格局。

(四)坚持特色发展一定要基于现实差异谋发展

现实是寻求学校“特色”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学校在回顾学校传统的同时,还必须有对现实状况的判断,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准确预测,这种差异决定了各类学校特色发展的逻辑起点、方法策略和发展规划的不同。亚里士多德说:最不堪忍受的不平等是硬把不同的学生平等对待。这里的“不同的学生”既指同一所学校里学生之间的爱好、个性、特长、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也指学生智力、体质发育早晚的不同,还指同类学校之间生源状况、办学水平的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或两所学校。有冬有春,方为气候;有长有短,才叫生长。人人生而不同,故有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校校因生而异,则有特色发展之必须。教育即生长,无论哪类学校,搞特色建设,都需要把握教育的本质和基本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差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关爱与重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五)坚持特色发展一定要融于课程体系才有生命力

以课程为载体的学校特色发展已然成为办学者的共识。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学校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课程文化等多个层面,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特色课程也是学校特色的主要内容。学校特色建设首先需要关注学校课程与教学特色的形成。以课程为载体的学校特色发展已然成为办学者的共识。只有形成课程的特色项目才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稳定性等特征,才有明确的育人目标、育人体系、师资保证等,才能将特色发展落到实处。

学校可从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学生需求、课程策略四方面寻求突破,构建融合自然与人文、学校与社会的特色课程体系,作为国家、地方教材的有效补充,地域特色的有效反映。

猜你喜欢
特色区域学校
特色种植促增收
分割区域
区域发展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学校推介
区域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