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元英,张莉莉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广西 桂林 541001)
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其职业压力也高于一般普通职业[1]。急诊护士经常面临创伤性事件,创伤所致压力水平较一般科室护士高[2]。医院急诊科所涉及的患者病情紧急危重,由于人力资源和医疗资源的短缺,急诊不可预测的突发情况如成批伤员、暴力侵犯事件等,导致急诊科护士压力进一步增加[3-4]。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紧张、嘈杂的应激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极易出现烦躁、厌倦、焦虑和不安情绪[5]。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式下,急诊科护士承担大量的护理工作,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及心理压力[6]。为了解他们的职业压力及心理状态,为他们提供心理减压,本研究采用护士压力量表(CN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压力量表(CN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项因子得分普遍高于国内常模分值,急需心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对我院急诊科的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纳入标准:①取得广西中华护理学会会员证。②在急诊科工作1年以上。③知情同意并愿意参加。排除标准:①休假、外出学习等原因无法完成问卷填写者。②外院进修或返聘者。共发放问卷50份,冋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冋收率为100% 。
1.2.1 研究工具 ①自设问卷:包括年龄、性別、婚姻状况、学历、职务、职称、护理工作年限等。②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国内李小妹等[7]结合本国国情修订而成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该量表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管理与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和工作量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问题、患者的护理5个维度,共35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量表的均分≤2.5分,则表示护士的工作压力程度为一般、量表的均分≥2.5分,量表评分越高,表明引起压力程度越大。该量表信效度良好,本研究中Cronbach’s a系数为0.903。③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条目,包含10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160分或阳性项目>43项,或任一因子分>2分,筛选为阳性[8]。
1.2.2 统计学方法 问卷双人核对、录入,建立数据库,数据用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50名急诊科护士中,男12名(24%),女38名(76%),年龄(33.16±4.71)岁。文化程度:专科2名(4%),本科44名(88%);研究生4名(8%)。职称:护士3名(6%),护师18名(36%),主管护师20名(40%),副主任以上9名(18%)。其他:广西护理学会会员50名(100%)。广西壮族自治区护理学会急诊急救专科护士6名。
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得分,详见表1。
90症状清单(SCL-90)得分,详见表2。
表1 50名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情况表(分,
表2 50名急诊科护士SCL-90分值与常模比较
急诊科担负着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急重症科护士在长时期的高压状态下,导致自身认知能力有所下降,非理性的想法占主导地位,灾难化的想法频繁在脑海里出现。
本研究显示,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情况表中工作环境和工作资源方面这项因子分达到了2.95,其他的4项因子分都超过了2.5分,量表得分分析跟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导致工作量增大、人员紧张相关。
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急诊科平时接收的大多数是危急、危重患者,需要立即实施救治。医院医务工作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实施抢救或者治疗,时间紧迫导致护士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欠佳,缺乏基本医疗知识的家属对其救治行为存在不理解,患者及患者家属会对医护人员发泄不满情绪。长此以来,急诊科护士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本研究显示,50名急诊科护士SCL-90分值高于常模,其中抑郁、焦虑、恐惧、强迫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常模,一些护士出现了恐惧、紧张害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现象。强迫症状、人际关系、躯体化、工作强度大、收入低于预期、工作强度大且薪资低等是影响急诊科护士心理状态及职业压力的主要因素,与高桂敏[9]研究结果相同,急需给予当前疫情下急诊科护士心理干预。
3.3.1 个人方面 ①保持身体健康:疲劳过度可增加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风险。建议所有急诊科的护士保证7~8 h睡眠时间,每天进行0.5~1 h的体育锻炼,饮食营养均衡,勤饮水,提高机体提抗力。②作好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监测:定期给急诊科护士作好心理健康的测试,同时把问卷量表的结果反馈给本人,并给予心理疏导的意见,利于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行自我调整。③提高急诊科护士心理韧性:有研究结果表明,急诊护士心理韧性对护士职业疲溃感的改善具有正向效应,心理韧性作为急诊护士应对压力的一种主要力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士的心理压力,减少压力所带来的消极情绪反应,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10]。
3.3.2 医院方面 医院多部门合作,给予急诊科医护人员提供充足的社会支持,提供有力的后勤保证。医院管理者为心理压力较大的护士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11]。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开设网上心理咨询平台、心理热线,方便有需要的急诊科的护理人员求助,以提高急诊科护士对负性情绪、负面事件的应对能力,培养健康心理和抗挫折能力,增加职业韧性[12],以提高急诊科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士人员职业压力巨大,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心理干预的措施除护士本身要培养积极、乐观、坚韧等心态外,医院也要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为急诊科的护理人员提供各种减压方式。再者,患者、家属及新闻媒体更要理解急诊科医护工作人员。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缓解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及职业压力,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