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多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实验实训中心, 北京 房山 102442)
新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三农”问题作了新的战略部署,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加速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人才保障,也是激发农业新活力和动力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导作用[1]。《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第一任务,是解决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解决土地谁来种与农村劳动力缺乏的关键[2]。由此看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马艳艳等[3]认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核心是提供职业教育培训服务,促使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具备区别于传统农民的产业组织能力、盈利能力、社会化服务能力等,真正实现农民的职业化。近年来,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推进,学术界也进行了大量研究。颜廷武等[4]通过对武汉东西湖区的实地考察发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要以供给侧改革作为基本指导,并提出精准培育对象、配套跟进等措施;张亿钧等[5]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就我国职业农民培育保障体系的弊端进行了评价,并基于评价提出政策完善的路径;程新[6]采用实证方式就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培训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但缺乏系统的因素影响分析;唐洪松等[7]认为,当前新型职业农民所需与实际培训内容存在不符的问题。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治理“三农”问题的根本,也是关键。乡村振兴战略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也是加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只有培育出更多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更好地承接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并真正改变深度贫困地区贫困面貌。鉴于此,基于前人经验,以深度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法进行分析,以期从人才培养角度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助力。
四川省屏山县、盐津县、镇雄县等区域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解封后,当地县级政府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先后组织下辖各乡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为更好地了解当前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的情况,于2020年6-7月对四川屏山县、盐津县、镇雄县等区域的部分种植养殖大户、农场主、农业企业家、合作社成员等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乡镇主要有龙溪乡、锦屏镇、屏山镇、普洱镇、落雁乡和大湾镇。由于受疫情影响,调查采用网上问卷结合电话调查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共195份,收回有效问卷157份,有效回收率80.5%。
1.2.1研究假设多样化维度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影响因素是当前提高培训的趋势,也是重点。拓展分析多维度及影响是更好掌握影响培训问题的关键。参照周杉等[8-11]的研究结果,并根据“经济人”假设,假设大部分的农民都基于传统思维,且在培训中会考虑培训成本、获利等[12],从5个维度探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影响,给出5点假设:个人特征对培训意愿存在影响及家庭特征对培训意愿存在影响、心理特征对培训意愿存在影响、培训特征对培训意愿存在影响、政策特征对培训意愿存在影响。
二元回归模型的基本形式[13-16]:
(1)
根据式(1)得:
(2)
式(2)中,Xi指解释变量,β0指常数系数,βi指自变量回归系数。βi为正表示正向影响,为负表示负向影响。
1.2.3变量设定及含义变量主要为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设培训意愿为被解释变量(y),赋值为0、1(愿意=1,不愿意=0)。培训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并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心理特征、培训特征和政策特征5个维度构建解释变量,其中,个体特征设置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份类型4个指标;家庭特征设置家庭总人口数、家庭收入水平满意度、家庭承包土地数量3个指标;心理特征设置培训预期和培训主动性2个指标;培训特征结合培训的具体要求设置培训服务水平、培训地点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方式设置4个指标;政策特征设置政策扶持、培训监督、准入难易度3个指标。具体变量及定义见表1。
表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影响因素的变量定义
采用SPSS 22.0对上述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在回归过程中,利用Enter强行进入法将变量导入回归模型。剔除16个解释变量中影响不显著的,直到所有变量都通过显著性检验。
从表2看出,样本中女性和男性分别占27.41%和72.59%,且愿意参加培训的占比均在76%以上,说明,70%以上的被调查者都愿意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49岁的群体参加意愿更强些;文化程度越高,参加意愿越强。
经模型综合检验得到,广义决定系数(NagelkerkeR2)为0.730 5,接近于1。-2对数似然值为154.468 2,数值较小。拟合优度系数Hosmer和Lemeshow的显著性检验为0.657 7,大于0.05,不存在显著性关系。说明,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整体,可用于回归模型的分析。
从表3看出,不同影响因素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间的相关性。
2.3.1个人特征在个体特征中,文化程度在5%的水平显著,说明文化程度越高,越重视自身技能的培养;年龄、性别和身份类型未进入模型,说明在深度贫困地区,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在深度贫困地区的人口大部分集中在40岁以上,进而造成这些地区出现空心化和老龄化的问题。且近70%的调查样本在40岁以上,该群体的思想意识基本类似,因此未通过回归模型检验。
表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影响因素调查样本的信息
表3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结果
2.3.2家庭特征家庭是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因素。家庭特征维度中只有家庭承包土地数量指标通过检验,在1%水平显著,为0.002 1。家庭人口总数越多,面临的生活压力越大,就越迫切希望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收入。但对这部分群体而言,除做职业农民外,还可通过务工方式取得更多收入,因此这部分群体对培训持消极态度。家庭收入满意程度越低,按照假设更应该参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但未通过模型检验,说明这部分群体与家庭人口数多的群体想法相同,除务农以外,还有更好的收入渠道来源。随着农民土地承包数量的增加,越期望通过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和知识提高现有种植水平,因此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活动是支持的。
2.3.3心理特征在心理特征维度中培训预期和培训主动性的系数分别为4.677 3和4.040 7,且两者均在1%水平显著。说明,培训预期和培训主动性越高,越愿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要提高广大农民的培训预期和主动性,还需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宣传。
2.3.4培训特征在培训特征维度中培训地点安排未通过显著检验,其余3个指标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培训内容设置越具有针对性,且越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则越受到农民的追捧,越愿意参加培训;在培训方式上更喜欢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且参与培训的意愿越强烈;在培训服务水平方面,回归系数为-0.898 2,且在10%的水平显著,说明培训意愿与培训服务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由于调查区域部分乡镇为应付县级以上部门的检查而进行培训,培训忽视农民自身的实际需求,流于迎合检查的培训形式,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民培训的热情。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本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农民出门非常方便,因此对培训地点的安排没有过多的意见。
2.3.5政策特征在政策特征维度3个指标中,政策扶持和准入难易度均通过模型检验,且均在5%水平显著,培训监督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政策扶持对培训意愿产生积极影响,扶持的范围越全面,影响程度越深,农民的培训意愿越强烈。同时准入难易度的回归系数为-1.321 8,与培训意愿呈负相关,说明准入难易度越低,培训意愿越强烈。
结合乡村振兴对新型职业农民需求的背景,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从个体特征、心理特征、家庭特征、政策特征和培训特征5个维度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影响因素的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家庭承包土地数量、培训预期、培训主动性、培训内容设置、培训方式设置及政策扶持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呈不同程度的显著正向影响,培训服务水平、准入难易度对培训意愿呈不同程度的显著负向影响。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提升培训意愿,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重视农业职业教育。文化程度变量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在5%水平呈正向显著影响,即文化程度越高的新型职业农民,更愿意参与职业农民培训活动。因此,建议当地政府在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基础上,在广大新型职业农民中筛选出一批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特别是在外出务工人群多的深度贫困地区,更应该采取此以点带面的方式,在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中筛选出代表性的农民队伍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以此更好地激发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让有文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带领贫困地区脱贫。
二是加快农村耕地的流转与利用。家庭承包数量越多,越希望参与职业农民的培训。在深度贫困地区,受外出务工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造成土地大量闲置。因此,要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首先要鼓励贫困地区土地流转,将土地流转给企业或合作社,在加强土地利用的同时,催生出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群体。
三是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宣传力度。从心里特征维度分析看,培训预期和培训主动性都对当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因此,政府应当调动相关行业及单位加大针对农业培训的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广告、广播等多途径进行推广宣传,同时讲述过往的成功范例,在社会上形成学习农业知识的氛围,吸引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到培训中来。另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体系,不同阶段的培训内容是不一样的,不同阶段的培训要求是递增的,曾参加过培训活动的新型职业农民仍有必要继续深造,通过更高层次的培训活动来弥补自身短板,全面提升自己的生产经营能力。
四是采取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方式。根据实证的结果认为,政府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中,应关注农民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和方式。一方面,政府应当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并非传统农民,其更倾向于培训内容的个性化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应融合课堂集中授课与田间实践教学,大力推行课堂集中授课+田间地头实践的培训形式,在农闲时节以课堂集中授课为主,在农忙时节以田间实践教学为主,既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水平,又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技能。
五是制定训后优惠政策。根据农业部的战略部署,政府应当加大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力度,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让新型职业农民切身感受到政策红利。此外,政府可适时设立培训教育基金,为农业职业教育提供专项资金,为培训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参加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有机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并由此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政策扶持,如技术服务、信贷支持、税收减免等。对深度贫困地区而言,政府应开设农业扶持基金,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资金补助;引导当地银行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贷款业务,并且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及提供利率优惠,最大程度地降低新型职业农民的贷款成本;针对经营不佳的新型职业农民,银行可以考虑适当放宽还款时间,给新型职业农民喘息之机;保险公司出台面向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