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性格耿直,快人快语。但面对素纸一张,却心存敬畏,有礼有节。苏州青年書法篆刻家沈大栋,就属于这一类人物。他深入传统、守正出奇,以己之审美不断融汇着历史上的经典作品,从中抽绎出与时代相呼应、又能强烈表现个性的艺术语言。其书法与篆刻之作,有着江南文化深厚的传统中生发出来的一种自由与新的法度。
“江南墨韵”——沈大栋书法篆刻作品展刚刚落下帷幕,在开展的那些天里,前来观展的人们络绎不绝,“作品形式好,内容好,装裱好,再有一好就是书法与茶具、篆刻与烧瓷的完美结合。”观者直呼。诚然,大栋先生之功力与书卷之气并见,雅俗共赏,耐人寻味。
书法篆刻两相融
写字,是自然的表达。沈大栋先生的笔墨里,就有一种天生天养般的自然。其篆刻,亦如此。质朴、灵动、优雅,走近品味,让人欣喜、心动。
沈大栋,艺术硕士,书法篆刻家,民革党员。他是江苏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法家、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鲁山花瓷印社执行社长、东吴印社社员、苏扇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二十余年来,他在书法篆刻上潜心探索,苦练笔墨,智取诸家,表达是当代,法度是古典。本次展览约有四十五幅书法作品、四十五件篆刻作品、二十件紫砂书刻作品,结合了书法艺术的创新,篆刻艺术的美学。于宁静文气之中透着沉着大气,有古人遗风而又不乏现代气质。
“学书当在书外,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遗珍给了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养料,‘吴越江南之美,苏州古郡之韵’给了我才情和胆识。在访碑问帖的人生中也让自己沉到东方文脉之中。”沈大栋深知。
这次办展,他想让更多的同道参与探讨,看地域文化如何滋养和薰染了当代书家的创作观念与方式。还有,他将自己在书法上的探索放到中国文化复兴和当代书法艺术的嬗变与创新的视野之中,看他这个个案的价值所在。而这两个想法,冥冥之中都得到了心灵回应。
读大栋笔墨之观感
此次展览是由民革苏州市委主办,《现代苏州》杂志社承办。开幕式当天出席的嘉宾以及不少业内专家学者、艺术家,对沈大栋先生的书法、篆刻,留下了多元的感受。
◇承天地之初心,衍江南文脉之正道
(瞿晓霞 苏州市政协副秘书长、民革苏州市委副主委)
传统是一种基因,是一条根脉,文化基因造就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安之立命的基础。江南一带有着优秀的书画传统,尤其是苏州。沈大栋先生作为民革优秀党员,多年来潜心书法与篆刻艺术,兼收并蓄,他的笔墨气韵日渐浑然一体。其笔下水墨滋润,可见一股来自江南的气息,空气明净、云岚清晰、草木幽深。从其展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传统文化流淌在他的基因与血脉中,也剖析了江南文脉的传承路径。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韩光浩 《现代苏州》杂志常务副总编)
十二年来,我们杂志首次在冬至夜推出这样一场艺术大展。而之所以承办这次展览,是因为沈大栋先生的艺术思想与本刊的文化基调是一脉相承的,外表看上去是当代的,而骨子里依然是传统的,有着水磨调的细腻。
我给沈大栋先生写过一篇文章《优雅且疯狂地行走》,在我印象中,这么多年沈大栋一直秉持着谦谦君子的风度,对自己的书艺、人生不断体悟与思考。这段时间,通过媒体的关注,沈大栋先生的书艺引发了一阵阵热潮,形成了一种“沈大栋现象”。这也表明了这个展,是基于江南深厚的文化根基,在传统中出现的自然而然的当代性的传达。这是一种规范中的自由,传统中的生发。“温而立、威而不猛、谦而让” ,这一中庸精神的句式,传达了我对本次展览最深刻的体会。
◇收放自如,章法有道
(姜竹松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沈大栋是苏州大学艺术学院2014届MFA毕业生,记得在学校看过他的作品,当时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的作品就像他本人一样,大气而潇洒。今天当我看到他毕业多年后的这些创作,让我为之震撼。其作品中的笔墨韵味、画面构成、线条流畅等,与很多书家是不一样的,有了诸多新意。他的字可大可小,大则带有粗犷霸气,小则蕴藏含蓄凝重之美。尤其在章法的处理上,既有疏朗的宽行,给人以稳健之美;也有郑板桥的“乱石铺街”,让人在一种变化自然的视觉中获得和谐之美所带来的快感。
◇含蓄中的恢弘气质
(李正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苏州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画如其人字如其人,欣赏大栋的书法作品有一种文人含蓄中的“弘大气势”,特别是他的书法大字作品更是彰显这种豪气磅礴。在用笔技法上,大栋有他独到的娴熟与用笔习惯,尤其是他的草书艺术在构图上有着江南的雅韵,曲张有形而章法不乱,的确有朴实无华而兼纳乾坤的形态,故谓外柔内刚。这是一次大展,可以让每一位观者获得美妙的体会。在大栋的书法与篆刻艺术的背后,要去品味其文化思想与艺术美感。
◇韵致天成笔墨新
(陈正俊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观摩大栋书法,内心涌起很多有关书法的信息,这可能是因为其书法的丰富内涵。面对作品,我常思考大栋书法其丰富复杂内涵来源所自。若非勤奋之匠,何能采集诸山之精,融铸为器?若非颖悟之士,岂能穿越江河,会得古人之心意?百炼之钢,绕指而呈;郢之大匠以运斤而名扬青史,其中必有非凡之处。书法是人,关键在于心。人的行为、创作等,源于人的心灵。有一个如何的“心”,就是如何的人,是如何的人,即会有如何的行为(创作)。大栋书法的气韵,加深了我对此理论的印象。再看其治印,源于先秦钟鼎文较多,其少数印亦有汉印之意味,至于侧锋直下,似也有近代名家气息。其治印之章法,往往大疏大密,以奇取正,奇中蕴正,乍看似有现代设计的气息,细审则出自古人之气韵而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