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并依据不同的发展特性可以将其分为六个阶段,本文针对这些阶段做出简要介绍,一方面可以了解该专业不断自我完善和进步的过程,同时其发展历程说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依赖社会的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从而不断改革进步,正是因为如此,现如今的给排水工程在建筑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给排水专业;专业进程;改革建设;前景
前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最初依附于土木工程专业,并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专业改革后作为独立学科存在也带有浓厚的土木学科色彩,教学以力学类课程为主,初期知识面过于狭窄,但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顺应社会发展才有了如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建筑行业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就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发展做出简略介绍,同时也针对目前的情况对专业的发展做出讨论。
一、给排水专业发展历程
据可查资料显示,给排水专业最初始于1911年,当年北洋大学聘请阿瑟·布雷德弗德·毛理尔担任教授,开设“卫生工学”课程。毛理尔肖像见下图:
除此之外,有中国文献记载中的卫生工程教师的第一人就是毛理尔。从1917年同济大学设立“工科”到1920年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现哈尔滨工业大学前身)在铁路建筑系开设了“给水和排水”等专业一直到1951年,华东教育部决定私立大厦大学、光华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合并至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经过这番调整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由结构、公路、水利、市政四个专业组构成,市政组设立给水工程、下水工程、水力学以及水文学等课程,由此给排水专业完成了启蒙阶段。在此期间,天津大学土木工程学分为土木工程组和水利卫生工程组,与此同时,清华大学建成卫生工程实验室。在这期间,由相关人员编制了相关教学资料,如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出版的《给水工程学》和《净水工程学》,编撰人分别是陶葆楷和顾康乐。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科于1941年由“水力组”开设了“都市给水”、“污水工程”和“水工计划”等相关课程,并设有实验室“水力实习室”。国立山西大学在1944年创办土木工程系,并于1949年将土木工程系下设结构组、路工组、市政组以及水利组[1]。
1952年,首批开设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大学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也由此我国给排水专业诞生了。起初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苏联教育计划的基础上给排水专业执行五年制教育知道“文革”前。期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清华大学都为给排水专业一步步形成做出贡献。1952年到1965年共招生培养800余名本科生,直到1966年“文革”前,开设给排水专业院校共计有十所。办学初期的教材多采取早期几所院校自编以及翻译苏联教材,借此解决了教材的问题。
在“文革”期间,即1966年到1970年间,给排水专业停止招生,直到1970年“文革”结束,部分院校才恢复招生。而在此期间的学生中培养出了一批优秀人才,其中便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宁(毕业于同济大学)和彭永臻(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而对于大批招生造成的当务之急便是教材的编制问题,在1978年1月给排水专业教材座谈会后,有赖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的组织与支持,推进了新的教材编制工作。
1996年到2012年期间,伴随国家改革开发和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专业改革大规模开展,直到1999年6月三届二次指导委员会会议,确定了含括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以及水力学在内的10门专业主干课程,也由此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给排水专业培养方案。此后期间,依次完成教材建设、开设课程研讨会。在2012年专业开办60周年,专业改革和建设获得两项重要成果,而专业更名和专业规范的颁布标志着专业发展里程碑式的象征[2]。
2013年至今,专职委曾在厦门、太原、兰州、北京等地举办了多达11次的由上百所高校由上千名教师参加的规范宣贯会,位置后各高校“专业规范”的实施打下基础。此外,一系列的教材修订再版,课程教学研讨会的不断开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相关专业在校生研究成果展示会等”。最终于2017年2月完成由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史记》,更好的记录了给排水和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3]。
二、给排水与工程专业现阶段的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球的需求,行业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是以往只负责城市基层设施的建设,现在已经服务与社会循环的整体过程和各分环节。不同以往只是以“量”为主,现在更多地十一改善水质为中心,“量”与“质”二者兼而有之。此外专业基础也已经由力学逐渐转变为生物学、化学和水力学,吸收这些行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不断提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与提高。现如今,由于污染严重,给排水已不再单单以供水和排放为主,同时兼顾改善水质,提高水质安全为核心任务。现今的给排水工程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土木结构型,更多地运用设备型和设备集成型,并在此领域达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仿真模拟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给排水工程中大量运用,实现了给排水工程设施的设备化、集成化,检测手段的仪表化、实时化、运行控制的自动化、智能化以及工程设计的模块化、数字化均已成为该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将來发展的增长点[4]。
结语:给排水行业与我国国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水的良性循环不仅仅是给我们一个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此外该行业就业前景和就业范围十分广泛,更是为我国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规范》不仅是各类学校专业办学的依据,同时各校也应该在此之上依据自身特色,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道路,为我国给排水行业提供越来越多人才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江雅, 丁磊, 张新喜,等. 新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19, 28(02):29-35.
[2]李智. 浅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发展历程及专业建设活动[J]. 南方农机, 2019, 50(01):252-253.
[3]梁礼林.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探讨[J]. 南方农机, 2019, 050(003):256-257.
[4]赵伯金. 新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 南方农机, 2020,34(67):45-46.
作者简介:
范彩慧,科兴建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