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几种方法

2020-09-10 07:22施长发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油纸伞鉴赏能力意境

施长发

语文具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功能。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努力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让他们时刻受到美的熏陶。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例详细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一、抓住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感受字词的美

如果说文学作品是美丽的建筑,那么字词就是这座建筑的砖块。砖块虽不起眼,但却是构成美的因子。有些字词甚至在作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的关键字词,分析某个字或者词的作用,说说这个字或词妙在何处,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这个字或词用的好,还要让他们明白好在哪里,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例如,在讲解《沁园春·长沙》时,我先和学生一起赏析了词的上阙,感受了自然风光的美。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后面的抒情烘托了气氛。然后,用“万类霜天竞自由”收尾。这个句子点明了万事万物都在自由自在地生长和发展着,表达出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讲到这里,我问学生:“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竞。”之后,我鼓励他们说说这个字好在哪里。有一位学生说:“从字面意思上看,‘竞’字代表着竞相、竞争,放在这首词中就会给人一种万事万物都在竞相发展的感觉,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其他学生听后恍然大悟,对这首词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的美

文学作品最吸引人的一个地方就是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文字呈现出某种意境,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其中,获得美的享受。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感受文本中的意境美,并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培养他们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雨巷》这首现代诗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段视频:一个人撑着一把油纸伞在一条长长的小巷中行走,天色阴沉,空中飘起了小雨。雨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从伞面奔向地面,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雨水顺着屋檐静静地淌下来,有节奏地滴落在地面上,像是悲伤的人眼中晶莹的泪珠。小巷的尽头是一堵杂乱的篱墙,在这样透明的雨帘中,一切都显得格外清新……配上凄美的乐曲,学生慢慢进入了视频营造的氛围中。之后,我们再引导学生细细阅读这首诗,深入分析其中的意象,感受作品的意境美。有的学生说:“‘雨巷’这一意象很美,它为‘我’和‘丁香姑娘’的相遇营造了一种清幽的环境,给人一种迷茫、潮湿、凄冷之感。‘雨巷’是梅雨时节江南所独有的景色,也是当时黑暗现实的象征。”有的学生说:“‘油纸伞’这一意象很美,暮春时节,寂寥的雨下着,雨打在油纸伞上给人一种冷漠、凄清之感。‘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的特点,意境优美,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三、开展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情感的美

中国文人是内敛和含蓄的,很多文人不喜欢直接表达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适时讨论,挖掘出隐藏在文本中的情感,进而感受情感的美。

例如,在讲解《故都的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作者用较大的篇幅来介绍故乡美丽的秋景,从表面上看,是在赞美故乡的秋景,可是细细体会,我们就会发现这篇文章處处有情,请你列举几个饱含作者感情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谈谈你的看法。”有一个小组着重分析了下面这个句子: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该小组的学生提到:作者怀念故都的秋其实是在寻找内心的慰藉和平衡,“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一般人在清晨看见刚被清扫过的大街一定会觉得整洁、干净,作者却感到“细腻”“清闲”和“落寞”,正是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因为心里寂寥、凄冷,才会觉得大街清闲、落寞,这是作者内心的写照。

总之,语文课堂是美的殿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给他们全新的体验。

(作者单位:广东顺德德胜学校)

猜你喜欢
油纸伞鉴赏能力意境
小学美术课堂中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
泸州油纸伞
春色满园
油纸伞的守望者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油纸伞下的四月
一朵花的意境
喜欢的话
油纸伞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