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成就 深刻的启示

2020-09-10 07:22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巴蜀史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雅安四川

2019 年9 月27 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70 周年华诞前夕,中共四川省委原书记谢世杰应邀接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访谈。访谈中,谢世杰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从扶贫开发、交通建设、国企改  革、生态环境保护、治水兴蜀、旅游发展、重庆直辖7 个方面,畅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年来四川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结合个人成长经历,表达了对党的教育培养的真誠谢意;结合个人感悟,告诫  广大党员干部心中要始终装着人民,先做人、再做事,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容人之过、共同前进,敢于  担当、勇于负责。

访谈中,谢世杰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给予高度评价,对近年省地方志办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并向全省史志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谢世杰说,应陈建春主任之约和省地方志办邀请,谈谈往事,感    到很荣幸。地方志办,是我们国家很重要的一个部门,是忠实记录历史、忠诚运用历史、科学管理历    史的部门。地方志工作者是无名英雄,是幕后工作者。近来,省地方志办在陈主任领导下,出了系列    成果,《大熊猫图志》《中华人民共和国70  年四川大事记》《四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事记》,我都看了,做 得很好。实际上,这就是你们科学运用历史,发挥地方志办作用,体现了你们工作的重要性。国庆快    来了,借此机会,我向全省史志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    幸福!

川渝分设是党中央的决策

“四川、重庆分设是中央的决策,我们是忠实的执行者、忠诚的施工员。省委按中央要求积极、认真、妥 善处理了分设中的各种问题。做到了不分是一家人, 分开是亲兄弟。”

1985 年,小平同志就讲,“可以考虑把四川分为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一个以成都为中心”。为推动三峡开发性移民工作,1985 年3 月国务院成立三峡省筹备组,1986 年5 月三峡省筹备组改建国务院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在开发性移民规划和试点方

面做了大量工作。1992 年4 月3 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新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从此,三峡工程从筹划转为正式实施阶段。百万移民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国务院专门成立由李鹏总理亲自担任主任的三峡建设委员会,来统筹这件大事。

1994 年10 月14—19 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四川、湖北考察时指出,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和航运等 巨大效益,它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特大工程,是利在当代造福子孙的伟大事业。对此, 我们既要有不怕困难的勇气和热情,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峡工程移民任务很重,要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2 月14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一致同意在12 月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的决定。

1994 年12 月7—12 日,李鹏总理在成都、德阳、宜宾、重庆、万县等地视察,检查省里贯彻落实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情况。12 日李鹏总理第六次乘船考察三峡工程,13 日晚船过三峡,他约我和肖秧省长谈话。李鹏总理说:为把三峡工程建设好,把百万移民安置 好,小平同志意见,把四川和重庆分开设置,政治局常 委也都同意,先把这个情况告诉你们。我当即向他提问,是中央已经定了吗?我们要不要传达?给省委常委要不要通通气?

李鹏总理说:中央尚未最后确定,只让你和肖秧省长知道,到此为止,不作传达,也不通报。

时间又过了一年。1995 年11 月9 日,李鹏总理第七次考察三峡工程,在云阳等地视察,听取万县、云阳的工作汇报,并前往开县小江流域实地查看研究小 江防洪方案。船停巫山县后,李鹏总理又约我和肖秧省长、甘宇平副省长谈话。他说:四川、重庆分设,势

在必行,你们要有思想准备,也要掌握些思想动向。我又向李鹏总理提问,是否可以在省委常委中传

达。他仍然答复,暂不作传达。12 月13 日和12 月15 日,他分别和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商讨了重庆直辖问题。

199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李鹏总理要我和省长肖秧联名向中央写报告,以我们俩的名义向中央要求分设四川省和重庆市。我们两个是高级干部, 确实按中央指示写了要求分设重庆市的报告。1996 年 3 月 20 日,李鹏总理电话通知我,关于重庆、四川分设问题,可以在省委常委中传达酝酿。我们当即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传达讨论,大家都表示,坚决执行中  央决定,听从中央指挥,积极做好统一思想工作,并商 议了分设方案和我们的意见。

1996 年5 月25 日,李鹏总理召集我和省长宋宝瑞到北京中南海他办公室正式谈四川、重庆分设问题。参加人除我和省长宋宝瑞外,还有胡锦涛同志

(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四川省地方志办注)、李贵鲜同志(时任国务委 员兼国家行政学院院长——四川省地方志办注)。李鹏总理先说:按照小平同志意见,四川和重庆分开单 设,有利于领导,有利于三峡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做好百万移民工作。政治局常委会讨论都同意小平同志 意见。今天请你们来,就是听你们的意见,商量四川、重庆具体划分问题。李鹏总理叫我们先说意见。

我们把四川省委研究的意见,在会上如实作了汇报,胡锦涛同志强调了四川和重庆分设的重大意义。李贵鲜同志表示中央决定后,尽力做好分设中的问题。

李鹏总理最后宣布,中央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即 把万州、涪陵、黔江所属各县市全部划归重庆,就划3000 万人口、30 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其他都不作变动。中央确定由李贵鲜同志负责处理分设中的相关事宜。

实际上,这个小会就把四川和重庆分开设置了。我们回川后迅速把中央的决定传达到市、县、区广大 干部中去,統一思想、提高认识、听从指挥、做好工作。

1996 年6 月19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正式通过重庆市改为直辖市的方案。6 月26 日,国务院决定成立重庆市直辖筹备小组。9 月5 日,中央批复四川省委委托重庆代管涪陵、万县和黔江的请示,明确自代管之日起,两市一地党政工作和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三峡库区移民等,均由重庆市直辖筹备小组代四川省行使管理职能。

9 月15 日,重庆市直辖筹备小组正式代四川省行使对两市一地党政经济社会发展及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管理职能。中央指派张德邻(时任四川省委常委、重庆市委书记——四川省地方志办注)、蒲海清

(时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地方志办注)、甘宇平(时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四川省地方志办注)、许忠民(时任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 四川省地方志办注)及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组 成筹备小组,开展筹备工作。

按照李鹏总理和李贵鲜同志指示,双方指定专人 办理分设和处理机关学校财产等具体问题。省委的 意见是:顾全大局,尽量关照重庆,从宽处理具体问  题。四川与重庆分设,事关全局,涉及利益问题太多, 四川省委坚决服从中央决定,妥善处理了各种具体问 题,体现了四川风格和川人精神。

我们四川财政也很拮据,在分设过程中我们还是从大局出发做了力所能及的让步,对万县、涪陵、黔江两市一地,各给了2000万元扶持资金,土话说是“嫁妆费”,一家给了2000万元。一些市、县欠省里的账,最后也就算了。

1997 年3 月14 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 四川代表团进行思想动员,讲政治、讲纪律,一定听从 中央指挥,四川代表都要投赞成票,大会圆满通过批 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议,重庆直辖万县、涪陵、黔江 所辖行政区域。6 月18 日,重庆直辖市挂牌成立。我们热烈祝贺、真诚相助,友谊长存、兄弟情深。

重庆直辖后,四川的行政辖区变成19  个市(地、州),后来又新设了眉山、资阳,成为21   个市(地、州)。

县(市、区)当时剩下179 个,区划面积48.5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356.5 万人。

重庆市分设后,一副重担两个省市挑,也有利于 四川加快发展。省委抓住机遇,调整战略、强化基础, 加大对三州的扶持帮助,促进全省的发展。

回忆四川改革往事:上任先拜师,迎难而上

提问:您上任省委书记后,第一件事情是拜经济学家刘诗白和辛文为师,推出四川省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33 条,当时您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决定?

谢世杰:我是学农业的,一直也是管农业,对领导农业、指导农业,我比较熟悉,但对抓好工业、发展工 业,我就缺乏经验。当书记后,深感四川工业经济太 弱,深感工业发展上不去,四川的困境就改变不了,四 川要强必须依靠工业。所以我一上任就去拜师,拜了两位老师:一位是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刘诗白同志,一 位是经济专家辛文同志。我请他们当老师、做顾问, 帮助我们出谋划策,特别是希望他们在工业发展、改 革上多出主意,推动四川经济快速发展。

当时四川工业生产比较困难,工业上不仅存在“三多两低”(即:四川的重工业多,轻工业粗加工多,军工企业多;技术装备水平低,规模经济水平低)不合理现状,竞争能力弱,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支柱产业尚未形成,拳头产品少,而且企业亏损面很大。全省预算内国有工业亏损面约为60%,县属 国有亏损面达80% 以上,有2/3 左右的县为财政赤字县,4/5 以上的县不能按时发工资。这些矛盾和问题 严重制约我省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建设,造成我们与发达地区差距越拉越大。实践证明:工业不兴,差距难以缩小;工业不兴,财力无法增加;工业不兴,农业也难以上台阶。所以,抓发展必须抓好工业;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也必须抓好工业。因此, 我们采取全省动员、领导带头、各方配合的办法,共同努力,抓好工业发展,争取在“九五”期间,我省工业有一个突破性发展,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发展规划打好基础。

为探索和加快工业发展路子,我和刘诗白老师、辛文老师一起带领省内20 多位专家、教授和工业厅

局领导,用一个多月时间,实地考察了30 多个大中型企业,下功夫剖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方法,逐个企业提出建议,推动了企业发展。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省

委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意见(即二十三条)。我们在6 个市选择22 户大中型企业进行试点,一个省领导联系一户企业,并派一名专家或教授当联络员, 了解情况,沟通信息,做好参谋,推动工作。基本上做到了一厂一策,逐步推进,效果较好。经省委讨论,后来把试点扩大到80 户大中型企业,坚持由省里直接抓,坚持一个企业有一名省市领导直管,坚持派驻一名联络员,把企业改革逐步推向深入。实际上省委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上采取了“抓大、放小、扶优、解困”方针,首先抓住一批关系全局的大中型企业,加快改革、改组和技术改造步伐,使其尽快发展壮大,成为盈利大户,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和提高。列入改革试点的80 户企业,大部分是全省工业结构调整“8+5”工 程重点企业,抓好这批企业的改革,既是“抓大”也是“扶优”,对全省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高,加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内经济逐步与国际经济接轨,国内市场供求发生了新的变化,消费资料与生产资料都不同程度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短缺经济的消失,产品寿命的缩短,导致工业结构,甚至整个经济结构急速变动,结构等级成为重要趋势。为适应市场需求,省委明确提出壮大经济支柱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把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按照突出重点的原则,除冶金化工等优势产业外,要着力壮大五个支柱产业, 即: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工业、建筑建材业、饮料食品业、旅游业。

我们认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要发挥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带动周围区域工业化进程,实现城乡经济协同发展。成都市是我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应努力壮大经济实力,密切与德阳、绵阳、眉山、遂宁、内江、资阳、雅安等城市的经贸科技与文化联系,增强聚集和扩散功能,在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繁荣金融、畅通信息等方面发挥更好作用,建设一个高速发展经济圈。

四川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有较强的科技实力与先进装备,我们要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出拳头产 品的同时,注意培育以高新技术和高加工度为特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下一代先导产业。要及早谋划, 增加投入,确保发展需要。

在这期间,我们也积极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中小企业多数分散在县区一级,搞不好直接影响县级财政,影响县里的改革和发展。我们采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配套改革,实行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 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引资嫁接、出售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方式,把企业搞好。1994 年,省委、省政府在宜宾召开现场会,提出学“宜宾模式”,主要解决县城里面 困难企业怎样改的问题。因为,在短缺经济年代,各 地大办“五小”企业,这些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粗劣、难于更新、日趋困难,由此成为县级政府脖子上的一条条绞索。地委、行署采取“抓大放小”的措 施,就是大的一定要抓好,小的一定要把它搞活。主 要做法,一是理顺企业产权制度,推行股份制,一步到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 企业关系;三是从配套改革入手,为企业创造宽松 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四川的工业改革特别是在改制上,步伐比较大,效果也比较好。我们基本上把那些长期无效、老靠国家帮扶的企业都处理掉了。

为这事还闹了个笑话。中央有一位领导,听说我们处理了企业,给我打电话说,四川从此就没有国营企业了。我给他报告这是误传,我们处理的是那些没有作为、不赚钱、老靠国家帮扶的企业,好的企业我们是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它向前发展。刘诗白老师、辛文老师在帮助我们发展四川工业上面,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提问:当年刘诗白教授,包括赵国良教授等把四川的这个经验写成了一本书?

谢世杰:对,有这个事。我们请的专家教授在调 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二十三条意见,写成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22 户困难国有企业中建立新体制试验的二十三条》。后来他们就编成了一本书,叫做《现代企业制度论》。这本书被中央宣传部评选为“五个一”

工程奖,并注明本书是政治局委员阅读的全国十大学术专著之一。

提问:当年您主导的改革力度非常大,尤其当时

涉及到所有制,据说您的压力很大,当时您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做好上下沟通?

谢世杰:我们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国

有企业为主体这个原则不动摇,坚持搞好、搞活大中型企业。坚决处理拍卖那些不挣钱、摊子又小、人数又少、前途無望的企业。我们把全省各县市的招待所基本上拍卖完了,因为招待所根本赚不到钱,年年还要靠国家财政补贴过日子。现在没有招待所,大家吃住接待还是很方便。我们坚持了改革的大方向,国有制是主体,公有制不能变。但在当时触动所有制,确实压力很大,我们还是报告在前、行动在后。虽然个别领导不甚了解情况有些误解,但中央领导一直是支持我们求实创新、先试敢闯,多次肯定四川的做法。

总结搞改革经验:一心一意为老百姓着想

提问:在您主政期间,抓了很多的民生工程,您觉得哪些经验特别值得总结?

谢世杰:我自己的体会,是抓发展抓改革,心中一定要装着群众,一心一意为老百姓着想,一心一意为老百姓造福。当领导的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考虑群众的利益,抓改革是这样,抓发展也是这样,一心为老百姓,一切为群众。

我们当时在处理清退企业职工问题时,省委一再强调,要负责到底,妥善安置好职工的生活出路,特别强调不能把他们推出门不管。当时破产企业很多,需要处理安置的职工数额很大。我们面对下岗职工,采取个个负责的原则,能安置就业就安置就业;能创造条件安置的,我们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安置职工;不能安置就业的作为退职处理,特别注意把职工的生计安排好。我们体会到,妥善处理职工利益,是保证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

我们在处理农村合作基金会时,也坚持了一心为 群众,一切为老百姓的利益办事。农村合作基金会是我省农村改革中的新生事物,群众拥护,发展很快,3年时间集资256 亿,对发展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1998 年中央清理乱集资,要求解散基金会。当时有的同志主张只还本不付息,省委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公开宣布既要还本又要付息。当时我们无钱偿付,我多次向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汇报反映,恳求借钱偿付,总书记、总理同情我们的困难,特别批借给四川20 亿人民币,作为首付资金,使我们做到了不失信于民,真正维护了群众利益。

特别是最近听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一段话,对我很有教育。他说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就是草一摇叶一响,知道是鹿子过了,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 易色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测,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该斗争的就要斗争。告诫我们要了解群众, 关心群众疾苦,处理好老百姓的利益问题。

冬季走三州 春节前夕去慰问提问:您主政四川 7 年,走遍了全省所有的县(市、区),特别是每年冬季,都往三州走。为什么呢?

谢世杰:甘孜、阿坝、凉山三州最困难,他们处于 高寒地区,地广人稀,条件艰苦、生活清苦、工作辛苦。过去三州的同志基本上是冬季就往外走,我就坚持冬季往三州去。去了解情况,去看望群众,去慰问他们, 用我们的行动,带动基层改变作风,让他们知道领导  在关心他们、关注他们,在支持他们,他们也不好轻易 往外走。我主政四川7 年,每年冬季都要到三州去, 这也是落实党中央的要求,贯彻江泽民总书记的嘱 托。我的行动也带动了省领导往三州走。每年春节 前,省委、省政府领导都要分头率慰问团去三州开展 慰问,领导进去都要住上两三天,还要带上些钱物去 乡镇慰问,去关心他们、关注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  快快乐乐过节,安安心心工作。九寨沟风景区过去冬季实行全部关闭,我去发现了这个问题,提出冬有雪 景山色更美,应当开放。现在全年开放,冬季观景的  人也不少。

1996  年石渠县遭受大雪灾。该县面积很大,只有 2 万多人,当时雪灾死亡牲畜 25 万多头,冻死了100 多人,雪盲 2000 多人,灾情重、损失大。我们心急如焚,曾三次派人去核实。第一次派人因大雪封山道路不通,就没有去成;第二次派飞机从西宁去空投 物资,实际上是投到哪个村,哪个村受益,效果不好。石渠人民处于极度困难之中。春节前夕,开完省人代会,第二天一早,我就亲自带领慰问团,迎着困难、冒着风雪,赶往石渠慰问灾民,看望干部、群众。这次慰问影响很大、鼓舞很大、效果很好,干部群众真诚感谢慰问团,感谢共产党。那里的活佛都认为共产党伟大,他们把长号抬到公路边,列队欢迎我们,他们说这样大的灾害,只有共产党才能救群众于水火,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战胜灾害。我问他们说,你们天天说救苦救难,在大雪灾面前,你们为什么不救老百姓?他们说,石渠遭受百年不遇的大灾害,只有共产党这个活菩萨才能解救灾民。共产党好,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

我们看到了实情,心里都很难过,特别同情灾民的处境。慰问团还给他们送肉去,送柴火去,送大米去,送钱去,让他们过好春节。同时安排好群众生活,一次性宣布,每人每月30 斤粮食一直发

到6 月份,这个政策一下就把人心安定了,让他们振奋起精神把生产救灾搞好。当时的县委书记泽波同志,我们在那里三天,他激动得天天流泪。

有一个90 多岁的老妈妈,在那里一直守着要见我,保卫人员与我们同行的人认为,她可能是有什么事情要纠缠我,都劝她回去,不要等,会议不知何时能结束?但老妈妈一直等到12 点我们开完会,把她家一个保存完好的寿碗,就是过去老人家长寿的碗亲自送给我。她说,你就是菩萨,就是救星,有了你,我们就有了希望,我们就能够活下来。再三婉拒,她都要把碗送给我,我只好把这个碗视作人民的信任和寄托,至今仍保存着。

后来江泽民总书记知道我亲自去了石渠灾区,表扬鼓励我说:你去石渠真正体现了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精神。同时总书记也劝我说:今后高原地区还是要派年轻同志去。这既是关心我,也是公开给我解脱。但是我在主政四川,哪里有困难,哪里群众需要,哪里有要求,我们都应该去关心、关注和关爱。

回顾以往,应该说是,主政四川7 年间,治蜀兴川聚群贤,改革开放抓发展,政通人和全川安。现在来看,四川那几年做的工作为后来的发

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提问:书记,您谈到五进雷波、六到美姑,七上昭觉, 总是以身作则朝前走,17 歲参加工作,20 岁加入中国共产党,80 多年的人生,请问您的人生信条是什么?

谢世杰:我从小参加革命,是共产党教育我,是共产党培养我!我的一生是党抚养,一生为国尽责,一生为党尽忠,一生为革命出力、做工作,是我应尽之责!

党派我当了 5 年县委书记,3 年地委书记,7 年副省长、省委副书记,7 年省委书记,5 年省人大主任,基本上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迈,踏踏实实地按照党的指示去办事,去为人民服务。凉山州是一步跨千年之地,生产、生活都困难,发展最不平衡,所以我每年都要去凉山州三五次,去了解实情,商讨发展经济的办法,改变穷困面貌,送去温暖关心他们。凉山州17 个县市,我都去过,雷波、美姑和昭觉去得较多,给他们的办法和关爱也多一些,他们后来居上的信心也更足些。我任县委书记,走完了全县所有的村。当地委书记走完了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走遍了全省所有的县(市、区),察看实情,看望群众,关心乡亲。

我自己有个信条,坚持先做人,后做官,就是先把人 做好,再讲为官。无论我在县委书记、地委书记位置上, 还是在省委书记位置上,我都坚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容人之过的原则,和同事、和下属,和我所管的人民,都是  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换了多个单位,共同工作的同志很  多,同志间是友好的、团结的;我在省、地、县主政,班子团  结,人心思干,共谋发展,和谐相处。

几十年来,我始终坚信党的领导,坚决执行党的决定,听从党的指挥,党叫干啥就干啥,干就努力干好,这是我一生坚持的原则。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制定了八项规定,我自觉遵守,坚决按照中央、省委规定去办,做到坚决执行中央决定,不参加公款吃喝,私事不用公车。

我当省委书记时,江泽民总书记给我谈话,讲了三条 要求:第一是班子要团结;第二是局势要稳定,特别是藏 区要保持稳定;第三才说经济发展。快和慢,你们自己去 努力,中央不要求你和广东比、和山东比、和江苏比,你们 尽力而为。这些年来,我牢记总书记的教导,认真贯彻中 央指示,以身作则、加强团结,勤勤恳恳做事,堂堂正正做 人,保持局势稳定,推动经济发展,没有辜负中央的期望。

思想解放 敢于担责

我是在一个小地区工作的干部,被选拔到省里来 工作,内心激动,也非常感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忠于 党和国家,尽职尽责,解放思想,敢于担责,勤奋拼搏, 做好工作。

在雅安,我有敢为人先的做法。当了地委书记的第一招就是全国招贤纳才,请《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台帮我宣传,向全国招聘工程师以上的人才到雅安工作,这个消息发出后,全国有1000 多名工程师报名要求来雅安工作。

当时我们有几个特别优惠的条件,允许带家属,允许农村户口转入城市户口,工资提一级,安排住房。特别是允许农转非上城市户口,当时的吸引力特别大。经过筛选实际招引了100 多名工程师到雅安工作。

为这件事,我们还挨了通报。省里发现此事后,杨析综省长找我谈话,说你这个事情与现行政策不符,地委无权批准农转非,省里要发通报,不通报你们不行!我给杨省长求情说,雅安是个穷地方,不招引人才发展不起来,省里要通报可以,这件事是我的主意,事也是我办的,责任全在我个人,处理我我认了。但是,通报里头不能写“要纠正”,如果说要纠正,就会造成共产党失信于民,我是代表共产党在那里工作。杨省长听取了我们的意见,省政府通报批评雅安的错误做法,强调任何地方,无论什么单位都不准再搞,的确没有要求我们纠正的话语。雅安招引的人才,为雅安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为培养乡土人才,地委委托四川农业大学专门为雅安培训大学生,由雅安地方财政出钱,毕了业不发毕业证书,你在雅安工作,就承认你的大学资格,你要想跳槽离开雅安,你就没有毕业证书,也不大好走。这是想把人才留到雅安的土办法。

雅安的老百姓都知道,一座桥变成两座桥的事。省里规划安排雅安修一座大桥,我们利用此款修成两座桥。建桥期间省委杨汝岱书记到雅安检查工作,交通厅厅长也陪同来雅。在汇报工作讲到存在问题时,我就说雅安修这座桥的钱不够,还需

请省上再补助一些才行。交通厅厅长立即站起来 反对说,那是计划安排好的,省里只能给那么多钱, 不能突破,你修不起我们也管不了。我紧接着发言说,超支不补,如果我们节余的,该不该我们要?他才说了超支不管,节约的留给雅安用。杨书记就拍板说超额不补,节约的归地方用于交通建设。得到领导批准,我们就想尽办法,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  下,努力节约,用一座桥的钱在雅安修成了两座桥。这说明为群众办事,要从实际出发,敢于担责。

我任省委书记之初就遇到了“三民事件”的考 验。第一是农民、第二是股民、第三是回民。既是 对我们的冲击,也是对我们的考验。我们做到了领导亲自上阵,深入现场,听取意见,沉着应对,稳妥  处理好了“三民事件”,保持四川局势的稳定。解决好“三民事件”为我们处理群众事件,提供了经验。 为官一任,一定造福一方,为民办实事,为老百姓做好事。发生了矛盾和问题,领导要亲自上阵,坦然 面对,敢于担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缓解情绪,化解矛盾。

现在仍在关心荥经发展谢世杰曾在荥经工作,这次访谈,他也谈到对荥经县的一些看法。

提问:书记您去年回了一趟荥经县,现在的荥经与当年比变化很大,您对荥经这些年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谢世杰:荥经这些年应该说有了很大发展,成绩很大。现在遇到国家政策调整,它又遇到了新的困难。过去是水电试点县、电器化试点县,全县修了几十个小水电,这些年依靠水电、依靠煤窑,经济发展很快。但是现在要保护生态环境,小水电全部要停止发电,加以拆除。荥经是产煤县,过去办许多小煤窑,现在政策规定要全部关闭,所以他们现在还处在转折的困难时期。

我在荥经工作过,现在也惦记着荥经的人民群众,关心着荥经的发展,基本做到了每年去荥经看 看发展,看看乡亲。荥经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现在班子团结、干劲足,去年取得了较好成绩。

2019 年,荥经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要決策部署,加快转型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一是经济总量持续壮大,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5 亿元、增长 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5 亿元、增长12.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641 元和15299 元、分别增长9.0% 和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4 亿元、增长 14.162%;二是创新争优成果明显,成功争创为省级有机示范 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全省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县、全省茶产业优势县和全省首批竹 林风景线建设先进单位,入围首批省级全域旅游 示范区创建名单和全省主产业发展示范县,龙苍 沟镇被列入首批“熊猫生态小镇”。他们将2020 年确认为“转型发展提升年”,聚焦固根基、扬优 势、补短板、强弱项,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精神 状态,加快推动转型发展跨越,奋力创造荥经新的辉煌。

分设川渝后发展都比较快

提问:对比川渝,两地变化都很大。当年重庆直辖,是不是还是有点忍痛割爱?

谢世杰:我是共产党员,我们共产党人服从中央决定、执行中央指示是必须遵守的原则。分设重庆市是中央的决定,全国人大通过设立的。这是大局,只能服从。我们是执行者,是施工员,只能做好工作。当时分的时候,也有人说我出卖了老祖宗,把重庆都丢出去了。但我认为中央决定是正确的,执行中央指示是共产党员应尽之责。

现在,重庆发展得很快、很好!我们为重庆高兴。我觉得分设后,两边都好,重庆有涪达万黔, 那也是比较穷的地方,我们有甘阿凉也是穷的地 方。分设过后,重庆直辖,享受的待遇比我们要特殊一些,新地方,也是应该的。但是我们也得到很多好处,国家给我们一些重点工程加大投资,对我们四川省还是有不少照顾的。

实践证明,中央分设川渝的决定是正确的。分设后省委迅速调整发展战略,夯实农业基础、夯实交通基础、夯实能源基础、夯实科技基础;壮大支柱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开放促发展,抓大 放小、扶优解困、深化改革。在全省明确提出弘扬“兴川精神”,实现世纪跨越的号召。省委从思想 精神的层面上,将丰富的认识归为“兴川精神”。 就是:负重自强、团结攀登、求实创新、富民兴川。 “兴川精神”反映了全省人民要求加快发展、改变 面貌的强烈愿望“。兴川精神”来自实践,也为广大实践者所认同和接受“。兴川精神”日益深入人心, 成为全省人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对推动四川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卸官做官一样,心态比较好

提问:您的状态非常好,养生有什么秘诀吗? 谢世杰:我现在心态好、精神好、身体好。这全靠我夫人照顾得好。我们党建立了正规的退休制度,到龄退休是正常的、应该的。我从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坚持不干政,不打扰,不提分外要求, 不扰民。做到了坚持读书学习,关心党和国家大 事;做到了珍惜年华、锻炼身体,善交朋友、增进友谊,享受生活、颐养天年,家庭和谐、全家幸福。

共产党员随时听从党的召唤,2008 年省委又动员我发挥余热,委任我为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执行主任。我坚决执行省委决定,积极投入关心 下一代事业。为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健全关心 下一代的工作机制,我跑遍了21 个市州,向市州的党政领导宣传关工委工作,要求市州、县乡,各 级都要建设关工委组织。现在全省关工委组织健全,从省到市州、县区、乡镇,都已经做到有人管 事、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创办了《关 爱明天》杂志,组建了关心下一代基金会,服务大 局,做好以德树人、扶贫助困、固本强基的工作;举办了农村失业青年技能培训、救助脑瘫儿童、万名夏令营、评选“十佳五老”等工作,开创了四川关心下一代的新局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回顾过去,我基本上做到了退休不退党、退休不退责,退而不休、发挥余热,为党尽忠、为国尽责,深情关爱下一代,行善积德育英才。

(全文完)

猜你喜欢
雅安四川
First Morning
我在四川科技馆
雅安藏茶 醇和悠长
四川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
雅安砥砺前行金融助力灾后重建
对四川新高考中的不等式问题的一点思考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