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基训发展探索路径研究

2020-09-10 17:27李洪墨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特点分析

摘要:当前,传统的中国古典舞基训课,依靠着内在的身体韵律、外在的刚柔并济,依附着身法、身韵及技术技巧的相结合,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教学手段。为了继续探索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未来发展,本文通过重新审视古典舞基训课的形成过程,及深刻分析古典舞基训课的基本特点之后,对古典舞基训课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探索。随着社会进步的,大众审美要求不断提升,在古典舞基训的未来,必将会在无止境的发展下,不断探索,充实自身,助推我国文化产业的新高度。

关键词:古典舞基训;特点分析;探索发展

一、中国古典舞基训的形成

目前中国舞蹈界最为主流的专业之一就包括中国古典舞,可以与国内的民族民间舞、当代舞旗鼓相当,与西方的芭蕾舞、现代舞相以媲美。其影响力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是当代多数舞蹈演员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是在舞台上呈现完美舞姿、舞段的必要手段。

(一)中国古典舞基训的基本框架

著名的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先生于1949年认为,传统戏曲就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精准典型继承,它的许多动作具有古典舞蹈非常强烈的美学特征,因此可以从戏曲中完善舞蹈姿势,然后以戏曲舞作为一种可供临摹学习的样本对中国古典舞蹈加以复兴。这种说法在当时是一种主流思想。1954年,文化部成立了“中国古典舞教材研究小组”,舞蹈教育工作者叶宁先生为组长,孙莹,唐满成,李正一为组员。经过磋商和研究,小组成员同意坚持戏曲舞蹈的基础性原则,在充分借鉴更科学的基础训练体系和芭蕾舞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芭蕾与戏曲二者的交融对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体系初步构建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舞基训的改进和完善

在建立古典舞蹈训练课程的基本框架和教学模型之后,下一步工作是改进和完善该课程,包括“进一步探索舞蹈动作的含义”和“进一步丰富舞蹈训练方法”  两个主题。在本阶段,中国古典舞教学进入了一个平稳上升的时期。在1961年举行的“舞蹈教材审查会议”上,对《中国古典舞教学法》的实际效果进行了评估,基于当时的一些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李正一和王萍提出了“民族古典舞风格”和“民族舞蹈风格与戏曲的关系”等问题。二者认为民族古典舞的风格应该基于戏曲但不能受戏曲的动作限制,并依据于此在不久的将来提出了“身韵”的说法。在“舞蹈教材审查会议”之后成立的北京舞蹈学校的“身段团体”为未来的古典舞蹈“身韵”提案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国古典舞基训的特点分析

基于中国古典舞的特点,可以阐明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课程属性的基本原则,以此为依据我们可以对训练的目的和手段进一步明确,最终达到培养具有中国古典舞技巧、韵味和综合才能的演员的目标。要想做到以上的细节,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并理解中国古典舞的体态特点、要素与元素的特点、节奏的特点,并最终在实践中求真知,谋发展。

(一)体态的特点分析

“拧、倾、圆、曲”完美的描述了中国古典舞的体态特点,这是中国舞者绝妙的通过手、眼、身、法、步与优美而多样的舞蹈姿势结合在一起而呈现出来的画卷。这样的特色舞蹈表演艺术为传播民族情感,达到民族内涵提供了丰富的舞蹈语汇。但是,不断变化的舞姿形态,总是与“拧、倾、圆、曲”密不可分。

(二)节奏的特点分析

中国古典舞非常的重视舞蹈动作以及节奏处理,通常用“点”与“线”来表现。在节奏上来说,并不是匀速就是好的,通常来说中国古典舞的节奏是非常自由的而且存在一定的变动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静结合,慢不断、快不乱。关于动作,力度也有着轻、重、缓、急、强、弱、快、慢等区分,肢体动作可以完美的表现出这些特点。此外,中国古典舞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形神兼备的韵味,以及点线、身心、内外节奏的完美匹配。

三、中国古典舞基训的未来发展探索

中国古典舞基训,从建国初期的形成,经过不断发展、探索,得以成就今天的风格特点及审美意识。不过就目前而言,如今的中国古典舞基训,无论是在课堂的音乐上、还是基训的动作上,都略显单一性和枯燥性。因此,在未来的古典舞基训中,动作元素还是需要拓展、音乐形式依旧需要开发、课堂情境仍然需要展开。既要保留传统,还要将传统发扬光大。勿忘初心的同时,更要坚挺的迈出发展的脚步。

(一)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对于音乐形式的发展探索

“音乐是无形的舞蹈,舞蹈是有形的音乐。”音乐与舞蹈二者紧密相连、珠联璧合、相互促进并能相互提升。一首合拍的音乐对一个优秀的舞蹈来说无疑是画龙点睛、锦上添花,那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对音乐就更加的严格,流畅的旋律、悦耳的音色,与舞蹈身韵能融为一体的合拍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古典舞基训中对音乐提出的要求。

目前,中国古典舞基训的伴奏音乐,由民歌改编居多,如《茉莉花》、《南泥湾》、《梁祝》、《浏阳河》等等。诸如此类的音乐在古典舞基训的课堂中,比比皆是。如果其他音乐形式能够成功的介入,可能会更加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古典舞基训当中的动作来看,多数舞姿及动作都是从武术中改编而来的,如仆步、青龙探掌、扫堂腿等等,基训课的伴奏音乐可以借鉴动作及武侠影视作品的插曲或主题曲作为伴奏的旋律,这样会使动作与音乐更加相辅相成;从古典舞基訓中的身韵来看,身韵是从戏曲的身段演变而来,基训课的伴奏音乐可借鉴昆曲、京剧等其他戏曲中的音乐元素作为伴奏旋律,这样会使动作更有韵味;

合适的音乐素材的相关梳理与深入研究对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来说是很重要的,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完成要求的动作,对音乐的选取与运用也有特殊的要求,只有要求被满足,伴奏老师才能够更加合理的使用音乐素材,达到训练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芭蕾舞音乐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磨合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的音乐还需要长期的积累与选择才能达到这一层次,因此是非常有必要对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的音乐素材进行梳理与研究的。

(二)古典舞基训课对于动作加入剧情的发展探索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最直白的表现形式就是通过人体动作,而人体动作和形态也是舞蹈表现叙事功能的重要手段,还可以进一步展现舞蹈的“物事”、“心事 ”、“繁事”、“简事 ”,舞蹈方式的差异也会影响到叙事功能的不同,叙事功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各种“事”通过动作展现清楚,这样才可以体现出舞蹈的艺术特征与文学特征。也就是说舞蹈中的叙事方式以及具体所展现出来的功能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才可以更好地分析其动作的叙事特点。

例如古典舞基训课中把上的单腿蹲,可为此动作命名为《孔明谋战》。利用单腿蹲的动作,表达诸葛孔明在谋划战事的情景。腿部动作可表现人物在帐内的踱步而行。上肢可出现剑指向远方或穿掌横拧看下方,既有远观地势,也有纸上谈兵的表现;再如古典舞基训课中把下的行进踢腿,可为此动作命名为《景阳冈虣》。“虣”字由“武”、“虎”两字组成,意为猛兽,表达在景阳冈武松打虎的场景。通过行进有力的踢腿动作及带有精气神的身韵舞姿,方可表现出武松在景阳冈遇见猛兽的无畏精神。

四、结语

过去,我们的先辈按照舞蹈艺术自身的特性与规律,借鉴和吸收民间舞蹈、戏曲舞蹈甚至芭蕾舞的元素加以发展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性、艺术性、舞蹈性、科学性和时代性,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舞种和科学的教学体系。当前,已经是信息时代,更多的艺术种类通过网络或媒体应运而生。如今当下,一切事物的产生都是在时代发展的环境下诞生与生存。而奋斗的我们,唯独有保持继续发展的态度,才能为明天的中国古典舞基训提供更多的可能。

作者简介:

李洪墨(1989年6月—),男,回族,辽宁沈阳人,现任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教师,从事舞蹈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特点分析
关于社区银行特征及风险管理问题的探究
激光切割的机理与机械工艺技术
苏青家乡题材散文的特点分析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英美文学中陌生化语言的特点分析
苏教版新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