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旅融合视角下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考

2020-09-10 13:25刘树婷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发展

刘树婷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旅游需求日益增长,全域旅游作为实现旅游价值的新模式,将使旅游从封闭的自循环转变为开放的“旅游+”,最大化提升旅游效益。本文主要基于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视角,对全域旅游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发展

引言:旅游业经过多年不断发展,如今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无论是消费水平还是旅游需求均有明显增长,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在此背景下,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也有了很大的变换,不再满足于以往的跟团游,对自驾游、自助游等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同时,对于旅游的要求也逐渐扩展到生态环境、宜居宜游、自然景观、个性化的旅游升级需求。由此可见,全域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全域旅游的认识误区

最早在2008年国内已经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一些地方从那时起就已经开始了相关探索与实践,一直到2015年国家提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逐渐走上正轨,开始了全面发展的历程。不过,通过对之前全域旅游发展状况的总结,可以发现仍旧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一)“全域空间概念”的误读

全域旅游指的是以创建旅游目的地统筹发展为目标,突出点线结合、城乡空间发展结合,注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旅游环境的相适应,是一种积极地开发性保护模式,有利于功能、设施与要素的合理布局及优化配置。但是,一些地方会将全域旅游认为是泛泛的全空间,不太注重区域联动。

(二)简单拿来主义

在一些景区的建设中,存在明显的模仿痕迹,景区特色、个性模糊,资源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游客在不同的旅游目的地看到类似的人造景致。众所周知,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同地区的旅游特色鲜明,在全域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所具有的独特旅游特色,进行特色旅游设计,形成旅游品牌。

(三)考核指标不科学

一些地方对于只关注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并没有重视基础建设、内容创新、管理与维护等工作,唯GDP考核。宜居宜游是全域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使游客可以感受旅游过程带来的美好。所以,需要对现有绩效考核体系进行优化与完善,要落实好共建共享的发展原则,不能为了让游客满意而给原住民造成过大干扰[1]。

(四)吸睛式营销

个别地方为了短期政绩,通过招商会、推介会、广告发布等形式,追求短期旅游人才增长,未能从长期发展的层面进行规划,同时缺乏持续性的旅游资源引进。全域旅游追求对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更加注重旅游质量,而不是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负面情绪,不会自发推荐给他人与重复旅游。

(五)超负荷举债建设

以发展的名义,变相形成政府债务,进行相关的投资与建设。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地超前规划;探索多渠道的融资模式,解决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要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

(六)“等靠要”的官僚主义

在“+旅游”的发展中,各行业、各部门都需要主动融入其中,促进大旅游布局,但实际上并没有,各部门、各行业存在明显的被动思想,依赖思维较为严重。在全域旅游的发展中,所涉及的社会事业众多,主要由政府主导,相关部门与行业共同参与,这样才能促进全域旅游良性发展。

二、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

虽然我国旅游业在过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仍旧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全域旅游的实践对于解决当前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方便,对促进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具有积极作用。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过程中,仅有激情与积极性是不够的,还应在最大化发挥当地现有资源的同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目标,齐抓共管

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旅游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域旅游应注重游客的体验,通过给予游客全新的旅游体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城乡旅游资源与相关社会资源进行统筹,实现以全域旅游经济替代门票经济的转变,这样才能拉动当地其他产业的经济增长。旅游融合的关键在于“旅游+”到“+旅游”转变,相关部门要主动参与到融合旅游业的过程中,而不是处于被动地位,被旅游业融合。为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机制,并组建旅游决策协调机构,由地方主要领导负责,便于推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2]。

(二)变革模式,突出创新

为了促进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需要对规划体制进行革新,推进多规合一;与此同时,要通过对评价体系改革,促进实效动能提升。对于体制改革、平台建设、重点示范与景区创建等,应该有全新的举措,以便充分发挥当地旅游特色,形成区域旅游品牌。例如,挖掘文旅产业的消费新动能,如“民俗文化”“休闲康养”“红色资源”“山水文化”等,从而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联动发展,满足人们文化层面与精神层面的需求。

(三)科技联动,优化服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展也要注重先进技术的应用,以便实现旅游资源与多样化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可以与移动通信运营商、互联网平台运营商、金融机构及在线旅游商进行合作,构建集在线预订、信息查询、便捷支付于一体的线上入口。另外,可以通过云计算、5G、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景区各景点的“冷热程度”、产品特色进行分析,为游客规划游览路线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在未来人文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游客投诉反馈效果差、排队等候时间长、景区旅游信息不对称、综合治理能力弱等问题,进而提升服务品质。

(四)渠道创新,广纳资金

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企业投资、政府推动、游客消费等。主要的建设投资模式包括BOT模式、合作投资、全资自筹、信托投资等。一般情况下PPP项目合作模式对社会资本有着一定的吸引力,这样能拓展资金来源,打通多渠道发展的资金融合通道,为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3]。

(五)人才培养,要素保障

在我国全域旅游还处于新兴产业,全域旅游发展中涉及金融投融资、整体规划、法律、物联网、产品设计、建设运营、项目模式与管理等多个方面,其中每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从实际状况来看,目前全域旅游发展缺少人才保障,急需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保障全域旅游的持续发展。

结束语:旅游业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全域旅游作为未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在接下来的发展中,需要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视角,构建全新的发展格局,以此增强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罗毅. 文旅融合视角下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考[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v.32;No.121(04):20-25.

[2]徐顽强, 任勇俊. 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考——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J].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王美玲, 蔡波. 以地域优势打造全域旅游产业方法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204-208.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发展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区域发展篇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图说共享发展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