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现代学徒制探索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2020-09-10 13:16蔡尚峰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蔡尚峰

摘要: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企业对岗位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据行业统计数据分析,企业迫切需要大批“懂技术、会操作、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目前,由于社会就业岗位对知识的需要与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之间存在差异,本文以现代学徒制为依托,紧紧围绕“校企合作的辦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为突破口,尝试建立一个适合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并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船舶动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0  引言

随着船舶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升级,船舶类职业院校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为全国的军工造船企业培养更多亟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近些年,船舶类企业越来越看重能适应岗位技能变化需求、具有综合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对于从事船舶动力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作的技术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在为毕业生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对船舶类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由于社会就业岗位对知识的需要与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之间存在差异,以现代学徒制为依托,构建系统的培养模式,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对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究。

1  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要实现零距离就业,只有通过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在本专业有效地形成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高度融合的沃土,在企业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现代学徒制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本文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以学院“双高”建设为契机,展开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性研究。

2  建设方案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过程要求企业全程参与,校企共同确定专业岗位,根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确定教学实施过程[1]。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是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改革始终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本。将企业用工与学校育人机制有机融合,实施校企双主体实岗育人的新模式,建立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有效机制,使校企联系更加紧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2.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建

构建满足岗位核心技能需求、职业素养需求、以现代学徒制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基础。

首先,应分析当前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缺点,对现代学徒制在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就业等方面开展有效性研究,探索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条件、措施、机制等。通过构建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给学生创设接近于就业岗位的教学模块,让学生逐渐适应就业环境,使学生感觉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差异缩小,这对学生的培养很重要。

其次,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教师对企业进行调研,与企业专家、技术人员组建优秀的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就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的需求进行探讨,了解岗位技能和素养需求,形成 “宽基础、精专业、能创新”的建设思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总结得出现代学徒制在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的实施路径、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对策等[2]。

最后,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梳理出对应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根据需要调整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地合理衔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使毕业生未来有能力向企业的更高层次发展。因此,在培养人才时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只会说不会做,只有理论知识而无实践能力;二是“机器人式”的人才培养,即只会简单地操作,而不具备综合能力。

2.2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创建

依托现代学徒制,根据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面向的就业领域,按照企业的需求编制相应专业的教学大纲;组织和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并做好两者地合理衔接。在构建课程模块时,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要根据调研的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将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优化整合,坚持以实用技能为根本的原则,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出一套既适合企业各岗位需求,同时又具有一定拓展性的理论专业知识模块[3]。

首先,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专业课程体系。以项目教学为基础,强调教学针对性,精减教学内容,每门课设置若干个教学小模块。对于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可选择对应的模块课程,既可以给学生减轻学习科目繁多的压力,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进一步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用工荒问题。

其次,由于各专业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难用单一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足够的知识储备与娴熟地操作技能是学生在今后所从事行业中快速适应和上手的重要保证。因此,要不断借鉴其他专业的优势资源,将本专业的课程模块做强、做精,更进一步加强校企相互合作,相互融通,共同发展。

2.3 现代学徒制实训平台创建

针对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以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通用技能与专门技能训练为基础,系统设计实训体系,整合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建设一流的船舶人才培养基地提供强大的软硬件支持。

建立具有满足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船舶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转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依托企业,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路子,并且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过程监控和组织保障[4]。根据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配置相应地实训条件,构建模块化专业实训平台。由于本专业的一些实践教学环节受场地、设备等自然条件约束较大,很难将大型设备、设施置于室外进行教学,若将学生全部放于企业生产岗位又会给企业的生产秩序和安全保障带来影响。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工作站,工学交替,轮岗实训,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完成《船舶柴油机安装与调试》、《船舶修造规范和检验》等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创建配套的虚拟实训室和网络同步教学体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仿真的形式模拟现场生产工艺,也可通过网络课程对企业实际生产案例进行分析,进而将理论知识点与企业核心技能有机整合。教师与企业师傅定期指导,并通过网上答疑、论坛等手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实现学生、专业教师、企业师傅三方实时交流。

3  结论

船舶行业需要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它要求从业者不但要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在生产中进行一线管理,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现代学徒制根据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将学生与学徒的身份相统一,通过学校、企业双指导,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高度融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符合当前职业教育校企融通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的传递。

参考文献:

[1]李冬梅,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8,6(6):4-6.

[2]付锦云.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 以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4):49-51.

[3]卜燕萍,崔璨.基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企双制”融通式教学创新与实践———以船舶特色专业群为例[J].中外企业家,2020,1:190-191.

[4]胡杰.现代学徒制和船舶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文教资料,2018,32:199-200.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