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斌 张建芬 张娜 闫心语 何海蓉 郭晓晖 蔡豪 张曼 马冠生
摘 要:目的:调查河北省某大学学生每天水摄入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某大学156名健康成年大学生,调查对象使用带刻度的水杯,连续记录7 d内每次饮水的量。采用双份饭法与称重法结合的方式,测定调查对象连续3 d每天所吃的所有食物中水的含量。总水摄入量等于饮水量与食物水摄入量之和。结果:调查对象总水摄入量为2 342 mL/d、饮水量为1 135 mL/d、食物水摄入量为1 174 mL/d,男性的总水摄入量、饮水量、食物水摄入量均高于女性(P<0.05),体脂率肥胖的调查对象的总水摄入量、饮水量与食物水摄入量均低于非体脂率肥胖的调查对象(P<0.05),不同体表面积等级的调查对象其总水摄入量与食物水摄入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饮水量无显著差异。BMI等级以及腰臀比对调查对象饮水量与总水摄入量的影响均无显著性。性别、BMI等级、体表面积、腰臀比、体脂率对调查对象饮水量占总水摄入量的比例的影响均无显著性。结论:河北省大学生的饮水量偏少。水摄入量的影响因素较多,不仅仅有性别、体重,还可能涉及到腰臀比、体成分等因素,这些因素对水摄入量的影响较为复杂,应综合考虑各项因素,为修订适宜饮水量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总水摄入量;饮水量;食物水摄入量;影响因素
一般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在1 000~1 300 mL之间,摄入的食物中水的含量约为700~900 mL,代谢水则为300 mL左右[1-3]。国外相关研究显示,水摄入量主要受年龄与性别的影响,并且针对不同年龄与性别的人群提出了相应的推荐饮水量。有研究显示,BMI也是影响水摄入量的独立因素,理论上,肥胖个体的基础代谢率较高,同时由于体重较大,身体对水的需求也更高,饮水量可能有所增加[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成年人每天应饮7~8杯水,并未针对不同性别、年龄、BMI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饮水量建议。为此,本研究于2017年3月在河北省某大学进行,以了解当地大学生每日总水摄入量、饮水量、食物水摄入量以及各自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我国不同人群适宜饮水量提供科学数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以学号后三位数字作为学生的编号,在随机数字表随机选取抽样开始数字,从选定的数字开始依次选取三位数,去掉不在编号范围内的数字及重复数字,直到满足样本量。纳入标准:健康成年大学生(男女均包括),年龄在18~23岁之间。排出标准:患口腔、内分泌、肾脏、胃肠道、代谢性疾病及其他慢性病,年龄<18岁或者>23岁者。本调查通过了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调查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体格测量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收集调查对象年龄、疾病史等一般情况。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使用身高体重计(型号:HDW-300;华聚;浙江,中国)测量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重复测量2遍,记录平均值。身高测量精度为0.1 cm,体重测量精度为0.1 kg。体质指数(BMI,kg/m2)=体重(kg)/[身高 (m)]2。按BMI<18.5 kg/m2、18.5~23.9 kg/m2、24.0~27.9 kg/m2、≥28.0 kg/m2将调查对象分为消瘦、正常、超重、肥胖四组[5]。其中,由于肥胖组只有7人,人数过少,将肥胖组与超重组合并为超重+肥胖组。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卷尺测量调查对象的腰围与臀围,重复测量2遍,记录平均值,精确至0.1 cm。按照中心性肥胖的诊断标准[6]:男性腰臀比≥0.9、女性腰臀比≥0.8,将调查对象分为中心性肥胖与非中心性肥胖两组。采用中国人体表面积公式[7],计算出调查对象各自的体表面积,利用四分位数将调查对象分为四组。按照体脂率肥胖的WHO诊断标准[8]:男性≥25%、女性≥30%,将调查对象分为体脂率肥胖与非体脂率肥胖两组。
1.2.2 饮水量调查
在既往饮水调查使用的问卷基础上,征求专家意见,参考文献[9-11],自行设计《7 d 24 h饮水调查行为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自行使用统一订制的带有刻度的水杯完整记录7 d内每次饮水的种类、饮用量(mL)、饮用地点及饮用水或饮料的商品名称。相关定义:(1)白水:包括白开水、矿泉水、矿物质水及纯净水等。(2)茶水:指用绿茶、花茶、红茶等冲泡自制的饮品,不包括茶饮料。 (3)饮料:包括含糖饮料、酒类及其他饮料。 (4)含糖饮料:在饮料制作过程中人工添加糖的饮料,包括碳酸饮料、水果风味饮料等。(5)牛奶:指牛的乳汁。本研究既包括纯牛奶也包括制作过程中未人工添加糖的其他牛奶制品。(6)其他饮料:指除含糖饮料、酒类以外的饮料,包括制作过程中未人工添加糖的咖啡、果蔬汁等。(7)饮料消费人群:调查的7 d中饮用了除白水、茶水、牛奶之外的其他饮品。
1.2.3 食物水测定 采用双份饭法与称重法结合的方式。选择7 d饮水调查中的2个工作日和1个休息日,以调查对象个人为单位,将连续3 d每天所吃的所有食物在食用前和食用后分别称重,得出所摄入的食物重量后,在另一份备用食品中称取相应重量的食物放入密封袋封紧。测定食物中水的含量。
1.3 統计学方法
运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双录入的方式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 19.0统计分析。本研究中饮水量数据为偏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并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特征调查对象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余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时,采用均数±标准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和离散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大学生156名,其中男生80名、女生76名。调查对象中,男生与女生的年龄无显著差异。男生的身高、体重、BMI、腰围、腰臀比、体表面积均高于女生,体脂率则低于女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1)。
2.2 总水摄入量
调查对象总水摄入量为2 342 mL/d。男生总水摄入量为2 482 mL/d,高于女生的2 018 mL/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BMI水平的调查对象的总水摄入量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中心性肥胖与非中心性肥胖的调查对象的饮水量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不同体表面积等级的调查对象的总水摄入量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体脂率肥胖的调查对象的总水摄入量为2 158 mL/d(1 761~2 544 mL/d),低于非体脂率肥胖的调查对象的2 449 mL/d(2 040~2 832 mL/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2)。
2.3 饮水量
调查对象饮水量为1 135 mL/d(858~1 478 mL/d)。男生饮水量为1 214 mL/d(977~1 545 mL/d),高于女生的958 mL/d(696~1 382 mL/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BMI等级与体表面积等级的调查对象的饮水量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中心性肥胖与非中心性肥胖的调查对象的饮水量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体脂率肥胖的调查对象的饮水量为962 mL/d(703~1 271 mL/d),低于非体脂率肥胖的调查对象的1 179 mL/d(922~1 520 mL/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2)。
2.4 食物水摄入量
调查对象食物水摄入量为1 174 mL/d(973~1 346 mL/d)。男生饮水量为1 299 mL/d(1 102~1 471 mL/d),高于女生的1 017 mL/d(896~1 193 mL/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BMI水平的调查对象的食物水摄入量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中心性肥胖的调查对象的食物水摄入量为995 mL/d(862~1 185 mL/d),低于非中心性肥胖的调查对象的1 207 mL/d(996~1 391 mL/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体表面积等级的调查对象的食物水摄入量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体脂率肥胖的调查对象的食物水摄入量为1 037 mL/d(907~1 236 mL/d),低于非体脂率肥胖的调查对象的1 216 mL/d(993~1 415 mL/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2)。
2.5 饮水量占总水摄入量的比例
调查对象的饮水量占总水摄入量的比例为48.71%(42.65%~56.03%)。不同性别、不同BMI等级、不同体表面积等级、中心性肥胖与非中心性肥胖、体脂率肥胖与非体脂率肥胖的调查对象的饮水量占比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表2)。
3 讨论
本研究调查对象的饮水量中位数为1 135 mL/d,其中男生为1 214 mL/d、女生为958 mL/d,低于美国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的数据[1],这样的差异可能与地理位置、文化习惯有关。中国人的菜肴中含水量较高,还有喝汤的习惯,从食物中摄取的水较多,从而饮水量减少。相比美国居民,我国学生的体型较小,基础代谢率较低,需水量也较低,从而也可能影响到饮水量。
本研究中调查对象的饮水量同样低于历次国内类似调查的数据。郑婵娟等[12]对我国31个省进行的调查中,我国成人春季饮水摄入量为1 710 mL/d。李玮玲等[13]对长沙某四所高校1 00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大学生冬季平均直接饮水量(不包括食物中水分)为1 746.9 mL/d。这种差异原因可能是上述一些调查为回顾性调查,需要调查对象回忆内容较多,依从性较低,收集到的信息存在较大的偏倚,准确性不足。本研究由调查对象每天自行记录每次饮水的种类与量,不存在回忆偏倚。调查员每日对调查对象的饮水记录表进行审核,保证了记录的完整与准确,可以较好地反映河北省大学生的真实饮水情况。
本研究中,男生的总水摄入量、饮水量、食物水摄入量均显著高于女生,其中部分结果与国内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国外的一些研究也有相同的结果[14],其原因可能是男生基础代谢高于女生,体内需水量也高于女生。另外,男生体重整体高于女生,相同身体活动形式下体重大的个体消耗的能量高于体重小的个体,这也可能会对男生与女生的饮水量与食物水摄入量差异造成影响。在国内以往的研究中,BMI等级往往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影响饮水量,然而在本研究中,BMI等级对总水摄入量、饮水量、食物水摄入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而其他一些与肥胖相关的指标,如体脂对总水摄入量、饮水量、食物水摄入量均有显著影响,且体脂率较高(达到肥胖标准)者饮水量较少,这与上述结论矛盾。在国外的饮水量研究中,有学者将体表面积作为推荐饮水量的指标,认为标准饮水需求量为每平方米体表面积1 600 mL[15],在本研究中,体表面积对饮水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对食物水摄入量与总水量有显著影响,且随着体表面积的增加上述水摄入指标也增加。在我国以往的研究中,关于体脂、体表面积、腰臀比与饮水的关系的研究较少,多为饮水习惯对调查对象体成分作用的分析,且结果不一致。韩新艳[16]对12~15岁青少年的生活习惯与体成分进行分析,认为两者存在相关性,且饮水量较高的青少年的体脂率高于饮水量较低组。张瑞杰[17]则认为,大学生的饮水习惯与体成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義。方秀新等[18]通过调查绝经期妇女认为对饮食饮水习惯的重视与体脂率存在相关性,饮水不足的妇女体脂率较高。从上面可以看出,肥胖与饮水的关系存在两面性,一方面,肥胖者体重较高,需要更多的水分;而另一方面,肥胖者可能有更差的饮食饮水习惯,尽管饮水需求较高,但更有可能发生饮水不足,美国一项研究通过分析NHANES的成年人样本,发现水分不足与肥胖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19]。本次研究的参与人数为156人,相比上述研究,参与人数较少。探究河北省某大学生人群中肥胖是否会对饮水量造成显著影响,可能还需要更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Institute of Medicine and Food and Nutrition Board.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Water,Potassium,Sodium,Chloride,and Sulfate[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4:143-144.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25.
[3]王建枝,钱睿哲.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2.
[4]马冠生,等.深圳市某区成年居民饮水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营养学报,2011,33(3):253-257.
[5]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5):349-350.
[6]馬玉霞,张兵,王惠君,等.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与城乡居民血压关系的研究[J].卫生研究,2012,41(1):70-74.
[7]胡咏梅,武晓洛,胡志红,等.关于中国人体表面积公式的研究[J].生理学报,1999(1):45-48.
[8]黄晖明,王人卫,李森,等.体重指数与体脂率指标评价肥胖:基于诊断试验的比较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36(3):218-225.
[9]Drewnowski A,Rehm C D,Constant F.Water and beverage consumption among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cross-sectional study using data from NHANES 2005—2010[J].BMC Public Health,2013,13(1):1068.
[10]Ma G,et al.Fluid intake of adults in four Chinese cities[J].Nutrition Reviews,2012,70(s2):S105-S110.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饮料通则GB/T 10879—201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12]郑婵娟,赵秀阁,黄楠,等.我国成人饮水摄入量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31(11):967-970.
[13]李玮玲,等.长沙市高校学生冬季饮水量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4):137-140.
[14]Ji K,et al.Water intake rate among the general Korean population[J].Sci Total Environ,2010(408):734-739.
[15]Gaspar P M .Water intake of nursing home residents[J].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1999,25(4):23-29.
[16]韩新艳.12~15岁青少年身体成分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的研究[D].河南开封:河南大学,2011.
[17]张瑞杰.某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与体成分现状及相关性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6.
[18]方秀新,等.滨州市围绝经期妇女体脂肥胖外在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5-6.
[19]陈振明.广州市花都区居民饮水量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8,17(4):556-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