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加快,建筑行业也进入高速的阶段,对房屋施工相关技术、材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房屋施工。本文总结了房建工程的技术要点,分析了房屋大体积混凝土病害,并提出了房建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建设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希望更够为以后的林场房建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房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近几年,我国的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其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我国的房屋工程质量,应推行协同、共赢的理念,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对项目质量、工期、安全及成本等方面有效控制,建造出高质量、高水准的工程。房建的迅猛发展,对房屋施工相关技术、房屋材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房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对房屋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确保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必须针对目前建设项目控制与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寻找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促进房屋行业健康发展。
1.工程案例
泰兴人民医院综合楼工程,地上二十二层(地下一层),房屋总高89.1M,建筑面积60408M2,总造价约2.2亿,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等级为一级,开工日期:2006年10月20日,竣工日期:2009年4月13日。被评为省优工程。由江苏苏洋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徐智担任总监。
2.大体积混凝土病害分析
2.1低温收缩裂缝
在温度低的环境下,大体积混凝土会出现低温收缩现象,在基层的摩擦和四周约束一起作用下,材料出现应力集中,收缩和位移量遭到约束,最终出现低温收缩裂缝,裂缝进一步扩张发展为横向裂缝,结构的破坏速度加快。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降低主要受到了大气冷气流作用,低温从房屋的面层开始向基层传递,导致整个大体积混凝土路的温度下降。温度下降的速度是缓慢的,混凝土内部的负温度梯度很小,裂缝形成的原因是在应力松弛以后,累积的温度应力依然超过极限抗拉应力。在温度突然变冷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温度下降非常快,应力松弛非常小,混凝土内部的负温度梯度非常大,单元既受到低温温度应力的作用,又受到温度翘曲应力的作用,极其容易产生温度裂缝。为了使混凝土的低温抗裂性能得到提升,延长房屋的寿命,也可以在混合材料中加入钢纤维等方法。
2.2温度疲劳裂缝
在气温重复上升和下降的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收缩,形成收缩应力,温度发生大的变化时,混凝土不能立刻产生收缩应力,随着温度应力的不断增加,稍微薄弱的地方会先开裂。通过研究温度循环时,大体积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可以发现:温度循环次数增多的过程中,房屋的应力松弛率持续下降,可塑性应变不断变大,面层会开始有细微的裂纹,会对混凝土造成很大的损伤。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房屋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和一般的工民建筑的混凝土不相同,其不仅要有强度的要求,还要根据其所在部位以及其工作条件,来满足抗裂、冻、拉、风化以及抗侵蚀等设计上的要求。
3.1配合比设计
大体积混凝土是由水泥和细骨料、粗骨料和水组成的,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其结构设计的要求强度等级去选择。
(1)理论配合比:严格按照水泥、细骨料、粗骨料的定义确定的配合比,配合比由粉体(水泥、粉煤灰、骨料粉体)、细骨料、粗骨料、水、外加剂确定,配合比中粉体为干燥状态、粗细骨料均为饱和面干状态。
(2)实际配合比:进行配合比试验时,根据所使用的砂石骨料中的实际含粉量,依照理论配合比折算的实际配合比,配合比由水泥、砂、石子、水和外加剂确定,配合比中活(惰)性粉体为干燥状态,砂石为饱和面干状态;一般分为实验室配合比试验阶段的实际配合比和工程现场的实际配合比。配料时首选膨胀性能好的水泥,选用低碱或无碱砂料,以保障混凝土的强度。
3.2试拌
原材料性能监控是大体积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当原材料发生变化时,需要根据材料变化调整实际配合比。对于原材料变化较小时,可对配合比进行微调,经过现场试拌合格后即可使用;对于原材料变化较大时,需对配合比进行试拌复核,合格后方可使用。经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得到的混凝土配合比,以及因原材料和生产条件发生变化调整后的混凝土配合比,在投入正式生产前必须进行试拌复核,复核通过后方可应用于正式生产。混凝土的搅拌方法有多种,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使用搅拌机来拌制混凝土。
3.3 混凝土振捣
大体积混凝土振动必须保持严密性,振动时如需移动振杆,其半径要小于400mm,且需插深50mm以上,保证均匀的振实,切不能出现遗漏的状况。分层混凝土在完成二次振动后,再浇筑下一层确保合拢,两层之间的连接处要加强振动,振动工作要到位。
3.4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注也常常和地基开挖和处理以及部分的安装工程发生交叉,并且因工种及工序繁多而相互干扰。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间隔时间在2小时以内。在浇筑过程中,泵管会被频繁移动,使下面的混凝土在上面混凝土初凝前被覆盖,其浇筑的高度不得高于五十厘米。
3.5后澆带的施工
受温度应力以及徐变影响,混凝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施工缝即后浇带的设置至关重要,首先需要做凿毛处理,处理干净浮渣以后再进行浇筑工作,然后等到其两侧的结构完成施工以后,其上部主体结构完成六十日以后, 在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采用优质的混凝土,并向其中添加适量的不会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微膨胀剂。对后浇带浇筑时需要不断洒水,以严密有效地连接新旧混凝土。此外,浇筑时应该是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并且是逐级推进的。
3.6 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对于施工过程而言,主要有以下措施:一是施工操作必须严格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不能随意踩踏已浇筑的混凝土,也不能放置模板等材料在混凝土上面,这样混凝土的强度无法保证;二是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工序。如对于混凝土中的浇筑工序而言,浇筑工作要注重分层、分块,以保证足够的散热;第三、正式浇筑前,要对基层和模板浇水。另外,模板拆除时间要足够,按顺序拆卸;;四是振捣时,要振捣充分;五是对于混凝土养护工作的起步时间不能过晚,养护周期要求也很高,养护时间越长能够保证混凝土刚度。
3.7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对于混凝土养护工作是否到位,以及后续投入应用的具体温度与湿度,混凝土的徐变、收缩等各方面变形程度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减少内外温差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混凝土抗力强度,需要加快混凝土内部水化作用。因此,需要提升养护温度,加大混凝土所处环境的湿度,降低徐变与收缩变形。在砼浇筑完成以后,在表面使用铁抹子加以收光,然后用木抹子加以搓毛。于终凝之前多次进行抹光,并且需注意要及时对收缩的裂缝加以恢复,预防变成永久的裂缝。在砼浇筑完成后的十二小时里,用塑料薄膜覆盖,使混凝土保持温度和湿度,在三天之后将侧模拆掉。
3.8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在工程进行过程中要进行良好的培训和监督,通过培训来增强施工人员的施工能力,提升责任意识,使得施工人员能够在施工中按照操作标准科学规范施工,以使每个环节完全负责到人。只有提高了人员责任感,才能为基础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奠定基础。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建筑施工中经常会用到建筑材料,其施工质量控制得到了廣泛关注。然而,因为施工方法不正确,大体积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裂缝,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工作效率缓慢,无法充分发挥大体积混凝土在房屋工程施工预设的效果。因此,要增强大体积混凝土房屋的质量,改善房屋施工技术,选择适宜的施工手段,解决房屋疲劳破坏下温度应力带来的损伤,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丰富施工的技术内涵,从而防止房屋的结构和使用受到影响,使房屋施工满足预期的效果,充分挖掘房屋的潜在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艳丽,潘家军,高盼.砂砾石垫层料与混凝土面板接触面特性的大型单剪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41(08):1538-1544.
[2]左永振,吴俊杰.碾压式大体积混凝土心墙坝应力变形特性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9,25(03):44-49.
[3]饶锡保,林豪.粗集料对大体积混凝土高低温性能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9.
[4]文朝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与质量控制的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5):157.
[5]刘伟.关于房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与质量控制的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