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浩
摘要:三级训练网体系是我国现行的运动体系,体育传统学校和中小学构成初级训练模式;体育运动学校及业余运动学校构成中级训练模式;国家队和各个省份的专业队伍构成高级训练模式,这三种训练模式层层递进,形成了完整的运动员培养体系。这篇文章首先对三级训练网体系进行相关的介绍,随后分析了在当前三级训练网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完善三级训练网体系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竞技运动;训练发展;具体举措
一、三级训练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国家体委于1954年正式成立,也就是从这开始,以往从群众中层层选拔的方式逐步被淘汰,业余体校成为新的选拔方式,这是三级训练网体系形成的雏形。随后在1965年召开的会议上正式提出”各省各地应该注重对青少年业余体校的创办工作,注重对青少年的体育培养,使我国能够拥有越来越多优秀的运动员。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各省各市可以创办半读半训练的业余体校,为专业队的人才输送打好基础。”,建立起由基层体校到重点体校再到专业队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体委发布了关于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相关报告,报告中强调采用“奥运会为主,其他为辅”的方式,对运动训练工作做出相关的部署。首先要对训练体制进行完善,协调初级队伍、中级队伍及高级队伍之间的关系,即国家队与省市专业对及学校运动队。同时加强对运动训练的要求,严格把控人才选择的门槛,建立起一个层层递进的训练体系。自此,一个以奥运会为主,竞技体育为辅的战略布局正式形成。
二、在我国三级训练网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建设训练经费严重缺乏
相关的调查发现,训练经费的短缺是共训练队的共性问题,大多数训练单位只能依靠自筹、单位的创收等方式来维持日常的训练开支,因此,对于各省市的专业队来说,由于经费的限制,导致他们很难去招生、造成了大量的人才外流。同时因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各市的训练经费也不尽相同,差距很大。多的高达上千万,少的则有几十万,更别说县、区的训练经费了。
(二)基层教练水平不高
像上述所说的,因为经费的限制,基层训练基地很难留着人才,因此,与省市训练基地相比,县、区训练队的教练水平整体较低,同时,基层训练基地忽略了对教练的培训工作,进一步降低了教练的整体水平。
(三)没有建立系统的人才输送渠道
研究发现,很多家长存在“揠苗助长”的现象,即虽然孩子还没有到达省市训练队的水平,但是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会想尽办法将孩子直接送到省市训练队,直接跳过了业余体校这个中级训练过程。但是殊不知三级训练网体系是层层递进的,这样做不但不能使孩子的水平实现逐级提升,也使人才输送体系遭到破坏。长此以往,基层训练基地也将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四)受训人才呈逐渐下降趋势
迫于家境贫穷,家长为了帮助孩子寻找到新的出路,将孩子送到体校进行训练。但是今时不同往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现在很少有家长会为了生计将孩子送去训练。更何况运动训练是一项辛苦的过程,很多家长不舍得也不愿意孩子去吃这个苦。因此,近年来,基层培训基地的受训人才一直在不断的减少。
三、完善三级训练网体系的具体举措
(一)以人为本,将素质训练与运动训练相结合
正所谓“先成人后成才”,体育不仅仅要加强对孩子的运动训练,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转变社会各界对体育人才的看法,才能使家长主动将孩子送到体校进行训练,毕竟任何一个家长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只会运动的“呆子”。首先,体校要从体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个适合体校学生的教学模式。同时相关部门应该为体校学生提供专用课本,对体校学生的教育课题做出调整,以便体校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实现运动训练与知识储备的有机统一。
(二)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
为了更好地完善三级训练网体系,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至關重要。只有保障制度建立起来,家长才会放心地将孩子送到体校,而不用再担心孩子是否受到伤害。同时,教练也可以放宽心对孩子们开展训练,减少因为人员流动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三)对训练器材加强研发
运动训练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丰富的训练器材必不可少。因此,需要加强对训练器材的研发力度,使训练效果能够达到更进一步的提高,这样能够减少学生的训练时间,为文化学习留出更多的时间。
三级训练网体系是我国现行的运动体系,能够实现人才的层层递进式培养,构成了完整的运动员培养体系。但是在当前的训练体系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训练经费严重缺乏,才输送渠道不完善等等。因此完善三级训练网体系至关重要,以人为本,将素质训练与运动训练相结合,培养高层次的运动人才,同时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保障学生们的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运动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道全.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J].体育风尚,2020(10):84-85.
[2]夏添.我国运动训练原则的发展历程探究[J].西部皮革,2020,42(10):43-44.
[3]叶诗敏.运动训练学未来发展的展望[J].当代体育科技,2015,5(07):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