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铸魂育人的根本,思政课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能受到环境的教育,思政课程融合情境式教学,能在潜移默化中,让所有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思政课的意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因此,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情境教学中,结合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构建完善且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思政课程;情境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8-0139-03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广泛,为高校思政课程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如思想道德修养和中国近现代史等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社会事件研发专题软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法律基础课程可以对法庭现场进行模拟,将学生带到实地场景中,学生的原认知结构被调动,经过思维整合,会顿悟出新的认知结构,从而提升教学效果。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加持,原本没有温度的理论知识便会变得鲜活起来,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真实的情境中感知、感悟,进而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国家观。
一、虚拟现实技术与思政课教学
“虚拟现实能够通过计算机、图形工作站以及其他相关设备生成逼真的三维多感官环境,使参与者感觉身临其境,同时这种环境也会对参与者的行为产生相应反馈,从而达到人与环境的深度融合和交互。”[1]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项新兴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也开始引发广泛关注。借助这一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2],将促进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关于我国在思政课教学中使用VR技术的实践探索最早可追溯到2011年,董金权[3]、刘会强、常青分别对这一技术与思政课的融合进行了研究,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一)高校思政课程情境式教学的常用模式
第一,故事情境法。课程老师可以创编多个故事,例如,讲述主人公去了某个地方,其在该地有何所见所闻,让学生感觉真正来到了这个地方,学生的专注力就会被吸引到老师创设之地的情境中去,从而更容易达到教学设定的目标。第二,绘本模仿法。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更喜欢模仿和学习所见事物。教师可让大学生模仿并感受绘本中的人物,融入绘本的情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第三,创编情境法。教师可让大学生进行绘本创编,并用表演或其他形式表现出来,进而达成教学设定的目标。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思政课情境式教学中的背景
传统的教学方式古板陈旧,缺乏新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在教育领域应用与研究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对虚拟真实环境的还原,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并能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交互性、想象性以及沉浸性等教学特征,突破了传统方式的限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思政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其理解思政教材的内容和知识,提升学生的思政学习能力和感知能力,增强学生在思政课中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思政课情境式教学中的优势
第一,增强情境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充分准备,查找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发挥创造性思维,创设虚拟学习情景,使学生在其中自我感受与体验。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功能。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望,可以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讨论一些案例事件,或给他们一个规定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第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可通过改善外部教学环境,引起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提高。第四,进行协作化学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创设能使情境教学内容更加生动。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情境式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一)信息化教学的不足
目前信息化教学以多媒体屏幕为授课媒介,学生通过电脑上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获取信息。这种方式虽然具有吸引力,但也有不足,不管是静态图片还是动态视频形式的展示,学生难以获取镜头以外的信息。
(二)教学设计难度的提升
虚拟现实这一技术赋予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新的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不是随意编撰与设计的,要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基础之上,考虑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怎样发展以及发展的程度,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策略到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从教学过程到最后的教学评价等,均进行精准的设计。
(三)专业人才的缺乏
在虚拟现实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相结合的过程中,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当前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并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实际需求。从数量来看,长期从事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和研究的科研人员相对较少,熟知“虚拟现实技术+思政教育”的群体更是少之又少。前者意味着掌握虚拟现实技术的人员对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知识较为陌生,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要求;后者意味着高校思政课教师虽然拥有深厚理论功底,也存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改善教学现状的强烈愿望,但缺乏虚拟现实技术和技能。现有既懂技术又懂理论的专业人员十分稀缺,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三、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创新途径
目前高校思政课虽然逐渐开始利用多媒体设备,但形式仍然相对单一。在这方面可以多拓展思路与形式,如调动声乐、灯光和视频,并以师生互动、演出等形式创设虚拟情境。例如:心理话剧的形式,在师生互动和配合的基础上,模拟不同的情境,促进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不同层次的感情;“模拟法庭”形式,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遵守不同的角色规范,将案例演绎出来,以促进学生对法律权威和法律程序的感知和理解。情境体验教学法的难点在于把握情境中的“体验点”,因为情境是多样化的,需要找准并抓住恰当的时机来引导体验,这是思政课情境体验教学中的关键。这也对思政课程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教学既要与思政课堂的教學内容紧密结合,又要引起学生的充分共鸣。情境体验教学在思政课堂上的具体操作中,教师应该注意充分尊重高校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的体验实事求是地激发和呈现出来。同时,思政课程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抓准时机,及时介入并精确引导。此外,教师也需注意情境设置的灵活性,注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群体有着不一样的体验需求,因此,教师尽力以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情境教育形式来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4]。
把新媒体技术和思政课改革相结合,教师可以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情境式教学,多方位的感知机制会使课堂更轻松、高效。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接收信息的渠道不计其数,互联网上各种教学视频层出不穷,这也使得学生对教师以往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甚至花式演示文稿的形式已經产生审美疲劳[5]。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政治性强、思想性强、理论性强的特点,此时的引领更需要教师采用一种新颖的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推陈出新,融入新元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释放虚拟现实技术沉浸性、交互性、可感知性等的独特优势,这种授课方式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增加了课堂授课的趣味性,能够真正做到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润物细无声。借助新媒体技术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灵动有趣起来,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推波助澜,助力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取得更辉煌成就。
四、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把抽象的理论及知识的表达形象化,对学生消化知识非常有利。思政课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及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必须与实践活动保持高度统一。虚拟现实技术的实践性特征主要体现为它是人类科学实践的最新成果,人们必须通过具体的实践参与,才能感受到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愉悦感和沉浸感。思政课的实践性集中体现在,它不是书斋中的学问,而是指引大学生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它要求人们必须通过实践环节将内化的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外化于行。虚拟现实技术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与思政课富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彼此连接、相互贯通,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来顺应思政课教学方法提出的实践性要求[6]。把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中,既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工具性的表现和价值转换,又是思政课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增强育人时代感和亲和力的现实之需。
参考文献:
[1]刘德建,刘晓琳,张琰,陆奥帆,黄荣怀.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应用的潜力、进展与挑战[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04):25-31.
[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10).
[3]董金权,甘琴. VR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模式[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32(05):106-108.
[4]李俊宏,董文明.高职院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方法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报,2015(10):48-49.
[5]严玉芹.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关系深化的路径探析[J].法制与社会,2020(02):195-196.
[6]覃优军,马静音.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20-23.
(荐稿人:吴鸭珠,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