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传统和小传统理论看两汉帝陵墓向的变化

2020-09-10 10:56杨雨昕
客联 2020年12期
关键词:帝陵陵墓西汉

杨雨昕

【摘 要】西汉帝陵呈亚字形,坐西朝东,东汉帝陵则呈“甲”字形,坐北朝南。本文拟结合大传统和小传统理论,分析比较帝陵、诸侯、贵族、平民墓四个阶级墓向的差异,从而探究帝陵墓向的转变,及其背后相关的社会历史背景。

【关键词】两汉帝陵;大传统和小传统

西汉十一座帝陵中,除却文帝霸陵的形制存在属于“凿山为藏”的大型崖洞墓或为竖穴土(石)圹墓的争议外①,其余经探明均为“亚”字形, 坐西面东,四条墓道以东墓道为主道②,东汉帝陵通过十余年的考古工作,也基本明确了其形制特征,“甲”字形,墓道为南向③。两汉帝陵墓向呈现出由四条墓道以东向为主向单墓道以南向为主的转变。对此变化,学术界不乏真知灼见,多认为与两汉帝陵选址的地理环境、所继承文化传统的变化等相关。

大传统和小传统的理论,由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芮德菲尔德在研究墨西哥乡村生活状况时提出,他认为“一个文明中,总会存在一些具有思考性的人们创造出大传统,同时又有数量较大但缺乏思考人们创造出来的小传统。” ④该理论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也较广,尤其在社会变革时期,可用于解释社会传统的改变等问题。笔者受此比较分析方法的启发,拟结合这一理论,期以新的视角去探究帝陵墓向转变这一问题。

诸侯王墓,目前发现数量较多,有百余座。西汉早、中期,墓向分布杂乱,东南西北皆有。同一地区的诸侯王墓在墓向上具有一致性,如长沙王墓墓向皆为西,楚王墓墓向为南。除却崖洞墓易受到地形的限制之外,存在江西南昌海昏侯墓⑤、河北定县八角廊M40 ⑥等竖穴土坑墓为南向,明显与帝陵墓向存在冲突。可见西汉早中期时,在墓向的选择上似乎没有较严格的限制,帝陵墓向对诸侯王墓墓向的影响不大。西汉晚期,墓向皆为南向,且不乏容易受地理环境限制的崖洞墓,如山东曲阜九龙山M2⑦。东汉时期的诸侯王墓也多为南向。西汉晚期到东汉时期对诸侯王墓向的规定相对而言更为严格,帝陵南向形制对其的影响较西汉时期大大加深。

东汉帝陵在形制上多继承了南阳地区豪强墓的形制。不过笔者关注到东汉晚期至新莽时期南阳地区的砖石结构多室墓却以东向为主,如唐河汉郁平大尹冯君孺墓⑧、南阳杨官寺墓⑨。到了东汉早中期南向墓葬明显增多,如方城城关镇墓⑩、南阳英庄墓11等。这体现了南阳地区的墓葬在墓向上受到帝陵形制的影响。

一般平民墓,全国范围内发现较多,全部统计不现实,遂笔者以烧沟汉墓为例来做墓向分析12。烧沟汉墓的发掘报告中对其已经进行过详细的分析,笔者仅在此基础上分时段进行统计。西汉中期至东汉晚期的墓向除个别为东向之外,其余皆为南北向。西汉中期到西汉晚期北向墓葬在数量上略多于南向。王莽及稍后至东汉晚期阶段南向墓葬又略多于北向。

严辉先生所提出的“东汉帝陵墓的坐北朝南可能是洛阳地区东周文化系统根深蒂固的体现。在洛阳地区,直到西汉中期,当地的墓葬才基本体现出汉文化的特征,此前一直表现着东周墓葬的特点。东汉之际,当洛阳再一次成为首都时,该地区传统的东周文化特征再次被继承13。”其实谈论的正是小传统对大传统影响的问题。

以上四个不同阶级的墓葬,墓向发生变化的时间属平民墓葬最早,西汉中期已开始。其次为诸侯王墓,西汉晚期发生转变。帝陵略晚,为东汉早期,贵族墓葬最晚,东汉早期才开始转变。这已然说明了诸侯王墓在西汉晚期墓向的转变很可能与中小型墓葬南北向的传统相关。在诸侯王墓和中小型墓的共同影响下,推动帝陵墓向发生改变,继而影响到贵族墓葬。

陵墓形制的构成本身就非常复杂,概括来说包括客观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毋庸置疑是地理环境的影响,为墓葬各种形制的发挥创造空间。主观因素包含继承和创新。洛阳地区汉墓墓向以南北向为主,可能与洛阳地区东周文化系统较根深蒂固有关。东汉时期都城向洛阳地区的转变恰巧是不同文化传统的文化腹地的转变。东汉帝陵与洛阳地区汉墓皆为南北向的分布方位,很大程度受两汉之际的迁都影响。从本质上来说与文化传统交替的社会变革大背景息息相关。

总而言之,两汉帝陵墓向的转变可能受到平民墓墓葬形制的影响,是一种小传统对大传统的影响。研究墓向的意义并不在于墓向差异本身,而是要看到背后所反映的丧葬文化和政治背景的变更。东汉帝陵墓向的转变与对周文化的继承和礼制制度的创新密不可分。其归根结底反映的是当时的思想意识形态的选择和发展。对周文化的承继反映的是对前朝文化有意识的选择,对以底层民众为代表的小传统的认同是一种包容和接纳。

注释:

① 刘庆柱、李毓芳:《西汉十一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② 焦南峰等:《陕西秦汉考古五十年综述》,《考古与文物》2008年第6期。

③ 严辉:《洛阳东汉帝政考古调查与发掘取得重要收获》,《中国文物报》2018年3月9日。

④ 罗伯特·芮得菲尔德,王莹译:《农民社会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⑤ 杨军、徐长青:《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考古》2016年第7期。

⑥ 刘来成:《河北定县40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第8期。

⑦ 山东博物馆:《曲阜九龙山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第5期。

⑧ 黄运甫、闪修山:《唐河汉郁大尹冯君孺画象石墓》,《考古学报》1980年第2期。

⑨ 安金槐:《河南南阳杨官寺汉画象石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3年第1期。

⑩ 高桂云:《河南方城县城关镇汉画像石墓》,《文物》1984年第3期。

11. 陈长山、魏仁华:《河南南阳英庄汉画像石墓》,《中原文物》1983年第3期。

12.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9年。

13. 严辉:《洛阳东汉帝政考古调查与发掘取得重要收获》,《中国文物报》2018年3月9日。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芮得菲尔德,王莹译:《农民社会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2.朱津:《从大传统和小传统的理论看“汉制”的形成与发展》,《考古研究》2017年第5期。

3.杨武站、曹龙:《汉霸陵帝陵的墓葬形制探讨》,《考古》2015年第8期。

4.焦南峰、馬永赢:《西汉帝陵选址研究》,《考古》2011年第11期。

5.梁云:《论东汉帝陵形制的渊源》,《考古》2019年第1期。

6.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猜你喜欢
帝陵陵墓西汉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西汉
人必其自爱
礼制规范视域下唐代陵户的设置
金字塔不都是陵墓
路温舒编蒲抄书
苏武守节
浅论西汉帝陵制度
唐陵与宋陵神道石刻异同研究
南京六朝陵墓石刻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