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颖
【摘要】“微课”当前互联网时代迅速发展的产物,在疫情常态化下,微课成为各个学科中的热点话题。区别于语数英学科,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堂中,借助微课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同时,在应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小学生注意力未完善,容易被具体、生动、直观的事物所吸引。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因其短小精悍,直观易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当前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在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导向下,开展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实践。
一、微课的发展史及特点
微课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提出的,他认为微型知识教学在相应的作业和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长时间的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1993年,美国麦克格鲁教授提出了“60秒课程”的概念,该课程包括概念引入、解释、举例三部分。2011年,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为给表妹辅导作业录制的教学视频,创办了可汗学院。微课传入中国后,迅速掀起一场教育热潮,并被广泛应用。
微课是一种影音结合的文件,由教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间短小、主题聚焦、生动形象,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学生通过重复观看微课,針对学习某一知识点,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通过微课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对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逐步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和在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结合课例《文字的修饰》来具体阐述。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
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感匮乏,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应立足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当前的身心特点,运用微课技术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自主学习,助力学生成长
在课例《文字的修饰》中,教师下发本课导学单,以及各个知识点的微课视频给学生。在课前的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基础知识和概念,并按照个人的学习情况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观看微课。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可重复观看并记录下来,以便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多观察学生,特别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了解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点拨与引导。
教师课前下发微课学习资源。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使用微课,展开自主学习,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了解本课学习内容及相关操作方法,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突破。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例《文字的修饰》以垃圾分类为主线,学生担任垃圾分类宣传小使者,设计美化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还以小游戏“大家来找茬”导入课题;让学生在参与游戏中发现问题,并根据教师下发的导学单和微课,以小组为单位,主动进行实践和尝试,完成任务;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设置综合任务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课堂具体实施流程如图所示:
《文字的修饰》教学流程图
学生在课中积极主动学习与尝试,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各个小组之间形成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良好态势,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小组内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小老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辅导,协助其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来突破任务的重难点。“小老师”在辅导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合理的分析、判断来帮助组内的同学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完成重难点的学习,在巡堂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帮助,及时监控和反馈各个小组的完成情况,统一学生的学习步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对学生普遍存在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中讲解,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提升,把学生碎片化的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最后,通过设置综合任务,来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课堂中渗透德育,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课例《文字的修饰》中,课后结合我校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垃圾分类”,通过微课视频,向学生讲解垃圾分类的方法。让学生担任垃圾分类的小使者,课后把作品分享给家人,分享垃圾分类小知识,以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作为前置性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能有效实现分层教学;作为课后巩固复习资料,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笔者对于微课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对微课认识尚不够全面。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立足课堂,努力实践,以探究更好的微课应用模式,让微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