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电视媒体如何做好报道

2020-09-10 08:55张昱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传播途径电视媒体

张昱

摘要:在新闻报道中,大型主题报道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对某个重大事件或者重大选题所采用的新闻采访活动。这种新闻报道活动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热点新闻或者重要事件形成集中式、多角度的报道,形成热点新闻,从而引起社会和公众的关注。本文从电视媒体在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具备的优势、面临的困难,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型主题采访;电视媒体;内容优势;传播途径

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一般是指因为某一件重大事件,或者典型新闻线索而组织的多种媒体一起进行的大型采访活动。而最近几年可以说每年都有重大的事件或者重大的纪念活动,2018年是纪念改革开放40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2021年又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所以对新闻媒体来说,这几年这些大事,都成为了新闻报道重大的新闻热点和焦点。

重大主题报道,可以说是主流媒体履行职责使命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党性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抓手。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把控和创新,是新时期主流媒体做好新闻宣传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水平的集中检验。

而电视媒体作为重要的主流媒体,如何在这些大型主题采访发挥自身的优势,即做好采访报道,体现出电视媒体的视频特色,同时又要契合当今传播的特点,让受众接受、喜欢、让新闻报道鲜活、吸引人。

在现今的新闻传播中,电视媒体作为主流媒体,拥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直观性强 传播画面直观易懂,形象生动

电视是一种声画同步传播的媒介,人们能够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事件的全过程,就如同在自己身边发生的一样。它让人更为直观的了解新闻事件的情况,声音与画面的结合,特别是镜头语言的应用,所以电视新闻可以满足所有观众的需求,而且是最直观的一种形式,这是广播或者报纸所不能比拟的。

二、传播覆盖面广,受众不受文化层次限制

现今社会电视的覆盖率已经非常广,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台电视,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家庭电视收视用户达4.47亿户,电视覆盖家庭总量已经趋于饱和,可以说电视已经覆盖了几乎所有家庭,所以电视媒体的传播覆盖范围是非常广的。另外观看电视或者观看电视新闻是基本上不受文化层次限制的,任何文化层次的人都可以观看电视,看懂电视,所以电视新闻的受众面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群,所以电视新闻的传播受众就非常的广。

当然电视新闻也有它的局限性。电视新闻的时效性相对较弱,除了拥有专门新闻频道的部分电视台外,新闻的播出时间比较固定,对于突发新闻的播出一般不能做到特别及时的报道;电视新闻一般都是按照线性顺序来进行播放,这也就造成了受众无法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自主选择;相比较网络而言,电视新闻的传播基本还是单向性的传播,互动性比较差,所以传播效果不易及时反馈;还有相比其他新闻传播方式,电视新闻包括了采集、编辑、播出、审查等等步骤,由于需要使用包括摄像机、编辑机、播出设备、发射设备等等一系列电视设备,使得它的成本也是最高的。

所以电视新闻融媒体式的发展,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而且电视媒体也需要采用宽领域、多角度、立体化的采访报道,这样才能够让自身的新闻报道见高度、见深度、见内涵。

所以电视媒体在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融合其他传播媒介,才能够适应当前的新闻报道需求。

一、联合联动方能突出电视媒体团队作战优势

电视采访需要团队支撑。主题采访活动,题材重大、关注度高。相较其他媒体,电视媒体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视频”。由于点多面广、行程紧凑,单兵作战的拍摄过程中,让记者总会感觉时间不够、缺少帮手。所以只能也必须通过联合联动后方资源,才能让采访报道出新出彩。例如,云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在“大江奔流”采访报道中,采取“1+N”模式,即:前方一名记者主要负责拍摄重点内容;后方多名编辑则重点整合各类文字、视频素材,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放大了传播效率和覆盖范围。另一方面,云南台加强与州(市)台联动,比如,在云南段采访报道中,我们充分与丽江、昆明、昭通等州(市)台联动;省外则紧密与采访团所到达的省(市)电视台联系,打通资源共享渠道,把“云”上资源用得更精、更细,让报道更加全面、丰富和多样。在大型主题采访中,变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协同作战,发挥自身优势,发挥联动优势,这样才能在实际在采访中,突出优势,做好内容报答。

二、发挥内容优势,实现全媒体联动传播

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方式和载体,广播电视媒体和其他传统媒体一样,面临着巨大挑战。但是无论怎样变化,内容为王并没有过时,主流媒体的重要地位依然牢固,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不应该被动回避,而应该主动引领,借助内容优势这张王牌,进而实现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最大化。例如,云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在“大江奔流”采访报道中,一方面坚守主流电视媒体阵地,在云南卫视《云南新闻联播》栏目中高密度播出相关报道;另一方面,电台进行连线报道,力求做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生动鲜活;同时还通过话题设置、开设专栏等形式,与台内新媒体部门进行协作,实现了“大小屏”互动,画面、文字、声音有机结合,达到了资源共享、“二次传播”的目的。内容为王,但是也必须扩展渠道,全媒体联动,融媒体发展,才是电视媒体在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甚至今后的新闻报道中所必须采用的方式,也是今后发展的目标。

三、提高站位、深挖细节、跟踪后续、持续传播

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时间虽然比其他的一般性采访要长,涉及面也要廣,不过毕竟采访时间有限,特别是电视新闻采访时间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做到非常深入的进行采访,所以需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挖掘新闻点。这个类型的采访不是一蹴而就,而且可以在前期和后续的报道中,挖掘背后的故事,挖掘细节,进一步做好后续跟踪报道。比如,在云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在“大江奔流”采访报道中,我们此前已经邀请沿江州(市)主要负责人及专家学者进演播室,畅谈长江经济带发展。而下一步继续细化选题设置,分主题、分版块,围绕立体交通运输走廊建设、沿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继续邀请相关的州(市)、专家、企业负责人等进行深度访谈,努力营造支持参与经济带发展的浓厚氛围。总而言之就是不拘泥于新闻报道,还要通过专题报道、访谈节目等形式进行扩展。

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报道,特别是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如何“灵动”起来?我觉得,报道内容必须破除报道模式化、程式化,拓展时空思维,避免单线条的呈现,拉伸事实的经纬度,主题报道才能立得起来、高得上去。对新闻现场的呈现要关注每一个细节,要把握好新闻的整体布局,注意突出新闻的亮点,最大限度回应社会关切,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在文风上,创新新媒体表达,让文字变得严谨、实用、直白、简练、活泼,让阅读轻松,心情愉悦;在形式上,要结合并利用电视媒体的优势,突出前后方联动,视频优势,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方式和平台,只有通过这种多方式、多平台,多角度,同时突出并充分利用好在视频方面的优势,电视媒体才能在激烈地竞争中做好新闻报道,特别是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报道。

参考文献:

[1]方盛鲁,“五化”创新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温州晚报,2016年.

猜你喜欢
传播途径电视媒体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源自何处
汉乐府古辞在唐代的传播
流行甚“High”的网络流行语
警惕环境恶化的新因素
基于电视媒体的中原文化旅游对外传播路径探究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老龄化社会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反思与对策
题壁诗歌创作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存继与思考
语文因它而更精彩
新媒体背景下的影视传播途径及传播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