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能训练对水上运动员预防损伤的重要性

2020-09-10 04:24:02耿艳荣
当代体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伤病牵拉肌群

耿艳荣

很早人们就认识到关节结构的脆弱和力量的不足是损伤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一定水平的肌肉力量练习可以同时增加肌肉体积,而一定的肌肉体积与力量是人为的增加关节稳定性,并能在运动中分担关节受力减小关节的过度负荷,成为保护关节的关键。大腿肌肉的锻炼例如蹲马步等可以预防和康复膝关节损伤,背伸锻炼腰背部肌肉是腰背损伤后康复的主要措施。增强关节周围韧带的强度从而加强对关节的保护作用,人们已经从一般力量练习及静力练习中获得好处。大量的研究报告都指出身体训练特别是力量训练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体解剖结构的薄弱环节,同时可以为高水平的运动表现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起到预防损伤的作用。

前言:《运动医学实践手册》一书中指出:“就预防运动损伤而言,其最高境界是在训练过程中不发生损伤,其次是不发生再损伤”。为了有效预防运动损伤,今天我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一个广大教练员最熟悉的角度,来探讨预防运动损伤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身体训练与运动损伤预防的关系、以及如何发展身体素质的问题。

讨论与分析:近100名皮划艇、赛艇运动损伤成因调查与分析表:

1 运动训练损伤的预防

1.1 提高整体身体素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降低运动损伤的危险性,即使是发生损伤,也可以降低损伤的严重性,而且有助于预防再损伤。因此,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要实现体能训练中既能保证安全性,又能达到预期体能训练效果,这与教练员的业务水平有关,同时,也要求参与训练者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如有足够的肌肉力量和平衡性、关节柔韧性、心血管耐力等。

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减少训练损伤的发生至关重要。体能素质(如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等)较好者、不仅训练成绩好,而且一般不易受伤;而身体整体条件较差的“单薄”者,更易受到伤病的困扰。也就是说,整体身体条件是预防训练伤病的物质基础。抓好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不但要强化大肌群的力量、耐力训练,而且要抓柔韧、灵敏协调的训练,还要特别注意对胯关节小肌群、韧带的训练(因为损伤往往在小肌肉等薄弱环节发生);不仅要注意生理机能的训练,还安注重意志品质的磨炼。从而使整体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1.2 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减少训练损伤的发生至关重要。体能素质(如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等)较好者、不仅训练成绩好,而且一般不易受伤;而身体整体条件较差的“单薄”者,更易受到伤病的困扰。也就是说,整体身体条件是预防训练伤病的物质基础。抓好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不但要强化大肌群的力量、耐力训练,而且要抓柔韧、灵敏协调的训练,还要特别注意对跨关节小肌群、韧带的训练(因为损伤往往在小肌肉等薄弱环节发生);不仅要注意生理机能的训练,还安注重意志品质的磨炼。从而使整体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2.1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创伤的重要法宝之一,在准备活动中除采用全身性动力练习外,还应特别提倡使用静力性牵伸练习。在使用静力性牵伸练习时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缓慢牵拉,逐步到位,尤其是對胯关节小肌群、韧带以及曾经受过伤的肌肉韧带,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微牵拉伤或不易察觉的再受伤;第二,大、小肌群和韧带的并重牵拉练习,即不可忽略对围绕容易受伤的关节周围的小肌群、韧带的牵拉练习。第三,牵拉应按照先小肌群,后大肌群的原则进行。因为首先对大肌群进行牵拉,由于牵拉的力量和动作幅度较大,可能造成大肌群周围的小肌群和韧带的牵拉伤。胯关节牵拉顺序应是:腕、肘、肩、踝、膝、髋。

2.2 使疲劳、僵硬的肌肉充分放松,内脏系统工作水平逐步恢复到安静状态,是整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它对于促进人体疲劳的恢复,防止肌肉因僵硬而失去良好的本体感受性和弹性,预防运动性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强化保护与自我保护技能的训练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保护与自我保护基本技能的训练。既是优秀体能教练特征之一,同时也是现代体能训练课的一个教学环节。它对于积极预防训练损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1 自我保护意识。包括在进行某训练项目时,对场地器材不符合要求所包含的危险性的估计;以及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完成动作本身能的伤害件动作的预见,即思想上始终应有一根安全意识的“弦”。当然,也不要因怕受伤而不敢拼搏和大胆完成技术动作。

3.2 自我保护动作。包含在完成技术动作后等紧接着的自我保护动作(如因前冲力太大落地后的前滚翻),或意外滑倒后的低头、屈肘团身、肩背着地顺势侧滚翻,切忌直臂后撑地。

3.3 保护与帮助。适当的保护与帮助在器械性训练课中(如卷身上、攀登),对于增强练习者的信心,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情况下,单人保护者应站在自己便于发力帮助的器械一侧。双人保护时应分别站在器械的两侧(如单杠的保护)。

4 合理安排训练负荷量

合理安排体能训练的运动负荷量,切实贯彻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避免训练负荷强度过分集中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或某一系统,能有效地预防训练伤病的发生。例如,在体能训练中,跑步和跳跃类的训练内容,就不能过分集中(如1天、1周都进行大强度的这类训练)。这样就势必造成下肢负荷过重,轻者出现胫骨疲劳性骨膜炎,重者可发展为胫骨的隐性应力性骨折,最后在跑步时,一摔跤就发生胫骨骨折。因此.制订和实施体能训练计划时,一定要讲究合理安排训练内容,科学搭配练习项目和部位,避免发生训练伤病。

5 加强医务监督

防止过度训练加强医务监督既是科学化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训练顺利进行的医学保障。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5.1 督促和检查队员的自我监测,使他们养成自测晨脉、书写训练日记的良好习惯。女性队员还应记录月经的情况。使自我医务监督习惯化和制度化。

5.2 机能诊断是监控运动负荷的科学依据。在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中,要成功地运用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及先进的技术对运动员进行生理、心理指标测试,以探索体能训练中这些指标变化的规律,并将测试结果及时反馈给教练员,为确保体能训练的正常进行,杜绝病理现象的发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主持体能训练的教练,应注意观察运动员在训练中和训练后的机能反应。如训练时的动作灵敏性、反应速度、协调性等。一旦发现异常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如降低运动强度等。另外,每次训练前,还应有意识地检查一下训练场地、器材的安全性能,尤其是在较为陌生的环境进行训练时,更要高度重视,以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5.3 在开训前,应对运动员进行一次常规医学检查。对参训者的整体身体机能状况,进行评价。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 结论

我国体育运动员、教练员对运动损伤的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运动员的损伤虽然不可避免,但在各类比赛中要加强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明确认识到“防”大于“治”。部分基层教练员在其理论水平上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过度注重技术而忽视体能,致使训练方法手段单一、不科学,导致运动中出现的损伤较多。

(作者单位:南京市水上运动学校)

猜你喜欢
伤病牵拉肌群
大牲畜闪伤病的中药疗法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运动精品(2022年1期)2022-04-29 08:58:08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体育科学(2018年11期)2018-12-07 10:28:08
健身不练肩 伤病在明天
中国自行车(2018年6期)2018-07-23 03:17:08
伤病专家 格兰特·希尔
NBA特刊(2017年24期)2017-04-10 08:50:18
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
主动分离式牵拉与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牵拉对肩关节柔韧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地佐辛对胆囊切除术内脏牵拉反应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