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赫
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逐年下降,肥胖问题日渐凸显,中学生肥胖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定性分析法,旨在系统了解和分析中学生肥胖的现状和危害,并通过访谈调查对肥胖问题进行以下归因:饮食不当、睡眠不足和缺乏锻炼。再针对不同成因,试图从体育教学角度,寻找缓解中学生肥胖问题的对策,对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借助心理干预,增强肥胖学生的运动自信;依托校园优势,丰富肥胖学生的运动形式;争取家校配合,优化肥胖学生的生活方式。以期多管齐下,让体育教学能够切实有效地改善中学生肥胖问题。
1 研究目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准的提高,家庭的日常饮食也在日益改善,这使得青少年的营养摄入水平有所提高,但同时也有新的问题凸显出来。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在全国31个省进行了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5.3%和16.93%。如此高的比例使得中学生的超重和肥胖问题不容小觑,中学生肥胖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与培养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中学生肥胖的现状、危害和成因,试图从体育教学中寻找干预和解决办法,以期为改善学生肥胖问题、提升体质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策略。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利用CNKI电子检索和图书馆纸质文献阅读的方式,收集和查阅了近年来有关肥胖学生的体育类文献,系统了解和整理了肥胖的定义、危害、成因等要素,整体掌握了中学生肥胖问题的宏观状况,为针对肥胖问题的中学体育教学改进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撑。
2.2 访谈法
通过面谈、家访与电联的方式对来自厦门市各区、校的40位体育老师、近80名肥胖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访谈,着重了解他们对于中学生肥胖问题的看法、现有生活方式以及体育课模式。
2.3 定性分析法
在搜集的文献资料以及访谈结果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与推理,总结出中学体育教学改善中学生肥胖问题的可行策略。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分析中学生肥胖问题相关资料以及肥胖学生和家长的访谈结果,可以得知,目前中学的肥胖问题较为严峻,且根据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肥胖和超重的学生比例甚至还在每年上涨。肥胖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身体健康和运动热情,会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和终身健康产生长期且严重的危害。
3.1 管中窥豹,一览中学生肥胖问题的现状
肥胖(Obesity)是指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人体内蓄积的脂肪量达到危害健康的程度。在此需说明超重与肥胖的概念区别,肥胖指的是机体内脂肪组织过量,而超重指的是人的重量相对于身高超过了一定的参照值,超重的个体可能是增加了过多脂肪或者肌肉,还需进一步鉴别。研究结果表明,超重人群有较大概率会发生肥胖问题。肥胖与否由身体质量指数(BMI)决定,BMI= 体重(kg)/身高(m),根据亚洲成人体重分级标准,BMI 介于18.5至22.9可视为正常体型;大于23.0时可视为超重;介于25.0至29.9时为Ⅰ度肥胖;而大于30.0时则为Ⅱ度肥胖。
人民日报2013年2月22日19版报道,少年胖则中国胖,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日前我国18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达1.2亿。在笔者调查和任职的学校,中学生肥胖问题同样严重,每个班级都有2-3名肥胖学生,肥胖比例不低于全国的肥胖率,现状急需关注与解决。
3.2 不容小觑,关注中学生肥胖问题的危害
肥胖问题给中学生带来的危害与困扰是长期、持久甚至终身的,而且危害的方面辐射广。
3.2.1 肥胖增加患病风险
肥胖的人承担着多种患病风险,尤其是心血管、胰腺等相关疾病,而美国的最新研究发现,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受肥胖问题困扰的人,成年后有更高风险会引发高血压、高血脂或者糖尿病等疾病,还会增加老年患中风的风险。
3.2.2 肥胖增加心理压力
肥胖,意味着皮下脂肪堆积过多,给人以臃肿、笨重之感,严重影响外形感官,这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是“致命的”弱点。肥胖学生可能会对相关话题非常敏感,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容易成为校园霸凌的对象,导致精神和心理压力增大。
3.2.3 肥胖影响学业成绩
对于体脂堆积过多的人,耗氧量比普通人高30%至40%,容易引起大脑供氧不足,出现嗜睡、无精打采、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现象,严重影响听课和学习效率,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业成绩。
3.3盘根究底,深究中學生肥胖问题的成因
根据对于肥胖学生及其家长的访谈结果,中学生的肥胖问题有少部分是由遗传、药物引起,其他诱因可以归因为以下三个方面。
3.3.1 饮食不当引起肥胖
在青少年处于长身体时期,家长常常会给孩子过度的营养摄入,长期高蛋白、高脂的饮食结构会使得身体始终处于热量摄入大于消耗的状态,多余热量就会囤积成脂肪,导致肥胖。部分家长表示,学生热爱油炸食物、高糖零食饮料等垃圾食品,抗拒水果蔬菜,也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3.3.2 缺乏锻炼加重肥胖
肥胖学生由于身体状态,运动起来格外吃力辛苦,会让自己从未体会到运动自信和运动乐趣,所以除了在校必要的体育活动之外,课后和假期几乎不会进行任何的体育锻炼。即便是学校统一安排的每天至少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中,也会因为畏难情绪和难以吃苦,选择逃避或者偷懒,更加导致锻炼时间和强度不足。
3.3.3 睡眠不足加剧肥胖
当代中学生普遍面临着较重的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很多学生不得不晚睡、甚至熬夜。睡眠不足不仅会导致青春期的学生身高、智力发育缓慢,还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和肥胖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4.1 体育教学对改善学生肥胖问题的重要性
据了解,目前厦门市初中普遍推行每天运动至少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机制,每天都会有大课间锻炼时间,一节体育课或者一节体锻课,而中学生每周有五天时间在校,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对于学生体质改善有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教师应着重关注肥胖学生,有效改进教学模式和策略,努力遏制中学生肥胖率飙升的现状,改善中学生的肥胖问题。
4.2 体育教学对肥胖问题的改善策略
在综合梳理多位体育一线教师和专家的建议后,体育教学对肥胖问题的改善策略有以下三个切入点。
4.2.1借助心理干预,增强肥胖学生的运动自信
受肥胖问题困扰的中学生由于体型问题往往会给他们带来自卑感和压力;身体臃肿不擅运动、体育课表现吃力,这又会使得他们对运动缺乏信心,更加抗拒锻炼,甚至会找借口躲避体育锻炼,缺少锻炼则会加重肥胖,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想改善肥胖生的运动难题,首先要从心理建设入手。体育老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逐步瓦解学生对运动的抵触,建立起运动自信。体育老师可以介绍运动员的典型事迹,用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感染学生,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体育锻炼。
4.2.2依托校园优势,丰富肥胖学生的运动形式
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应尽量丰富有趣、趣味运动氛围有助于缓解肥胖学生的畏难情绪。因此体育活动应当不局限于训练体育中考相关项目,而是增加一些学生喜爱的项目,或者有创意锻炼活动,使得体育课训练项目多元且有趣,兼具趣味性、竞技性和知识性。
4.2.3争取家校配合,优化肥胖学生的生活方式
关注饮食结构,体育老师要多和肥胖学生的家长沟通,争取家校密切合作。日常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普及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结构、规律的睡眠模式、以及双休日和假期必须的运动量。只有合理的膳食、良好的作息和运动规律,才能力争最大效力地改善学生的肥胖问题。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音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