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马拉松赛事研究现状与思考

2020-09-10 07:22:44韩庆强
当代体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马拉松赛马拉松赛事

韩庆强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所收录的2008-2018年的262篇城市马拉松主题文献产出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等可视化工具对其研究的年代分布、机构合作和高产作者、热点问题等进行解析。研究表明,城市马拉松相关研究呈现呈指数增长态势,与我国近些年相关赛事的大力发展密切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校及科研机构;来自各大高校的高产作者共同组成了我国城市马拉松研究的核心科研力量,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合作网络;研究的主题广泛分布于赛事的组织运营、群众体育的开展、体育产业消费的促进、城市品牌的建设发展、体育文化的建构等诸多方面;相关研究也暴露出一些现实的矛盾与问题。

1 前言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马拉松赛事在中国大地上真的是火了起来,从2012年的75万人,到2017年的498万人参加,从2012年的39场次到2017年的1102场。一定程度上来说,城市马拉松赛事已经成为展示特定城市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举办城市的基本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宣传作用,能够对城市发展产生强有力的推动力,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具备较好的群众基础,也存在巨大的商业潜在力量,因此城市马拉松运动发展势头高涨。然而,城市马拉松在中国发展得如火如荼的背后,仍然存在着部分赛事定位不明、组织欠佳、内涵不足、后勤医疗保障不力、发挥全民健身功能有限等客观现实。

本文以中国知网所收录的有关马拉松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检索形式为“主题词=城市马拉松”,选取《体育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50类重要体育学术期刊刊载的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论文, 检索到文献262篇,时间范围是2008-2018 年,本研究以这262篇论文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以我国城市马拉松历史演进为主线,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知识图谱法等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使用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和VosViewer对文献的研究分布、热点主题、科研合作等指标进行处理统计,探求相关研究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2 赛事研究的年代分析

对科学期刊文献的时间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其数量特征”,还能够揭示其“内在的规律”。由图可以看出,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相关研究起始于2008年,整个研究趋势呈指数上升,其中2015年作为一个重要节点,随后几年相关研究的文献产出急剧增多。这也与我国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场次相关, 2015年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举办首次超过100场次,16年17年更是高达328场和1102场。由此可见,马拉松赛事的火热带动了相关研究的激增,从而促进了作为新兴领域的赛事研究成果的处于高位运行中。

3 赛事研究的合作特征

为了对项群训练理论研究的作者分布进行分析,运行软件citespace,选取节点为“作者”,绘制出项群训练理论研究的作者科研合作网络图谱。得到的合作网络共包含了21位作者,这些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数量为9,合作网络的密度为0.0429,科研合作网络中零散成员较多,合作团体较少。通过导出作者发文量发文时间等相关信息,根据普莱斯定律中核心作者的计算公式文M=0.749*(Nmax)1/2篇以上的进入该领域核心作者范围,其中,Nmax为最高产作者的发文数量。本研究中Nmax为5,得出M=1.7,即发文量≥2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共14位,这些作者共同组成了我国城市马拉松研究的核心科研力量。可识别的研究团队不多,众多学者选择独立开展研究,团队之间相互交流的较少, 从科研合作网络中不难看出,研究形成了几个小规模的学术团体,其中最大的网络是由石磊、时广彬、韩鹏、郭鑫等人组成。此外由刘月玲、邹文华和陈珊等人组成的合作组织也具有较大规模。以任占兵、刘媛媛等为首的合作组织也产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从作者合作关系可以看出,该领域的研究合作大多是以师生或同事等为基础,具有一定的地域与学源关系。

4 赛事研究的机构分布

为了获知当前城市马拉松研究机构的空间合作分布,使用 CiteSpace 进行机构合作的知识图谱绘制。得到了机构数量为 34,合作关系数为11,相关密度为0.0196,反映了该领域研究合作程度较低。城市马拉松赛事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

从研究机构的性质上看,我国城市马拉松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各大体育类院校及综合类大学的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12)、上海体育学院(10)、深圳大学体育部(4)、天津师范大学体育部(4)、西北民族大學体育学院(4)南京体育学院(3)、集美大学(4)、中国矿业大学(3)学校具有较高的发文量。这些机构共同构成了我国马拉松赛事研究的科学科研网络。

从机构所处的科研合作网络的中介中心性分析,深圳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和同济大学的发文量虽然不多,但其中心性为0.14,位于整个网络的中心位置,起到了沟通各研究机构的桥梁作用,整体来说整个科研网络合作关联程度不高。

5 赛事研究的前沿热点

关键词词频分析关键词是从文献的题目中抽取的能够表达文献主题且具有检索意义的语词,是文献的核心和精髓,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频次高的关键词还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

运行CiteSpace软件,设置好恰当的参数,选取节点为“关键词”,得到城市马拉松研究的核心关键词知识图谱,如图1可知,马拉松赛事、体育赛事、全民健身、体育管理、城市发展、群众体育、体育产业、赛事组织、城市品牌、城市文化、赛事运营、体育消费升级等关键词是研究的热点词汇,共同构成马拉松研究的热点科研网络。不难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赛事的组织运营的探讨、群众体育的开展、体育产业消费的促进、城市品牌的建设发展、体育文化的建构等诸多发面。这也与我国的体育总体发展策略基本符合,近几年和全民健身体育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6 赛事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在进行相关研究过程中发现城市马拉松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相关赛事的组织运行、运动员的参训参赛等多个方面。

(1)赛事的组织运行

马拉松赛事运营存在赛事架构不合理,组织经验不足,官僚主义浓厚等象。赛事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特色型赛事相对较少,举办呈现“一窝蜂”似热潮,缺乏对当地城市基本现状的考察与制定。因此赛事不少,印象深刻不多。此外在赛事的开赛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不健全,参赛路线的制定,运动员供给的提供,沿途流动厕所的设置与规划,都存在不合理之处。尤其是在赛事如此火热的今天,参赛基数如此之大,相关工作小小疏漏就会造成大的问题。如长沙马拉松的交通瘫痪、北京马拉松的“尿红墙”、苏州金鸡湖马拉松的递红旗事件等等,无不反射出赛事组织过程中的一些矛盾与问题。

(2)运动员的参赛准备

赛事的举办是多方面的,而运动员又是其重中之重。城市马拉松的本意是激发全民健身热情,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播建构。但目前来说,运动员的两极分化太过严重。缺乏体育运动及相关知识的人员比比皆是,因此受伤常有发生,猝死也非偶然。单单2014-2016年,就有超过14人猝死。据美国10大马拉松30年的数据统计显示,马拉松的猝死率约为十万分之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为心源性猝死。参赛准备不全、医疗急救资源的不到位共同构成了马拉松高猝死率的前提。此外,为扩大城市影响力与吸引力,赛事举办方会邀请一些国际选手参加,而这些选手由于职业化水平相对较高,常常包揽赛事的前列名次,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国民参与的热情。

7 结论

近些年来,随着马拉松赛事的火热进行,其相关研究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且研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研究视角广泛倾注于赛事的组织运营、群眾体育的开展、体育产业消费的促进、城市品牌的建设发展、体育文化的建构等诸多方面。在相关研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赛事定位不明、组织欠佳、后勤医疗保障不力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弊端,运动员缺乏基本的运动技能及运动经验,盲目参训参赛也造成了诸多事故的发生。毫无疑问,马拉松赛事的普及,对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城市文化的建构与传播无疑是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但也应清楚的认识,赛事组织运营与参与还需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作者单位:济宁市体育运动学校)

猜你喜欢
马拉松赛马拉松赛事
马拉松赛
数独小知识数独赛事介绍(二)
本月赛事
羽毛球(2022年7期)2022-07-05 03:18:24
冰上马拉松
环球时报(2022-02-21)2022-02-21 04:15:26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文化价值及生成机制分析
马拉松
幼儿园(2016年6期)2016-04-26 19:26:05
海南国际马拉松赛医疗保障的做法
一起来跑马拉松
北京马拉松赛变成“霾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