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对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

2020-09-10 07:22张凯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2期

张凯

【摘要】目的:研究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对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样本为2018年3月~2020年3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76例断指再植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量保持一致,n=38,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静脉皮瓣修复,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指侧方皮瓣修复,研究比较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评估组间治疗后手功能优良率、静脉危象及皮瓣坏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评估组间颜色加深、弹性变差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进行修复采用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均有显著临床效果,术者需结合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关键词】静脉皮瓣;指侧方皮瓣;断指再植

[中图分类号]R6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2-00-02

手外伤属临床常见疾病,断指再植是临床治疗手外伤的有效术式,术中利用光学显微镜将完成断离指体进行血管吻合,配合清创及肌腱、骨、神经、皮肤的整复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断指再植患者多伴有皮肤缺损,常规术式可影响再植效果及术后手指功能恢复效果,为此术者需结合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2]。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2年时间内收治共计76例该疾病患者资料的研究分析,重点探讨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3月为本次研究起始时间,2020年3月为本次研究终止时间,研究样本数量共计76例,全部患者均为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两组,组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等(n=38),研究组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范围为19~47岁,年龄均值(30.69±5.63)岁,共40指;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范围为17~46岁,年龄均值为(30.54±5.85)岁,共39指。基线资料组间无差异(P>0.05)。

1.2方法 (1)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静脉皮瓣修复,术者对缺损区域修复皮瓣设计期间需依据患者受损区域面积、缺损部位、指别等确定设计方案,确保皮瓣整体面积超创伤远端,并控制静脉皮瓣整体面积。静脉皮瓣大量渗血,术中需将引流管设置于受损部位创面,获取皮瓣期间需妥善保护血管及皮瓣间组织,避免造成损伤,且皮瓣边缘需在皮瓣血管内部约0.5cm处,完成手术操作后需对供区进行缝合拉拢,以此来为断指血管及皮瓣血管吻合营造有利条件,促进皮瓣血液循环,缓解术中肿胀,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2)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指侧方皮瓣修复。①如患者皮肤缺损位置在指掌侧,指背侧皮肤完整,术者设计皮瓣期间需依据断指缺损部位、指别、缺损创面近端皮瓣转移轴点走行距离等确定皮瓣供区,并结合断指缺损程度、大小、形状等确定皮瓣大小、形状。切取皮瓣需大于创面周边1.5mm,宽度在指背及指掌侧正中线内部,确保皮瓣转移完成后无张力覆盖创面组织。供区选择最佳方案为小指桡侧近中节、环指指尺侧、中指两侧等。②如患者指背侧皮肤缺损,修复方法与指掌侧相同。术者需设计指侧方带血管岛状皮瓣,同时依据患者断指损伤创面尺寸设计略大于创面周边前臂远端掌侧微型游离静脉皮瓣,单块获取静脉皮瓣面积最大为4.0cm×2.0cm。③如患者为完全断离,需在指背侧设计联合皮瓣,并确保其面积大于缺损面积,操作中需确保供指对应血管吻合口与指侧方皮瓣内指固有动脉、浅静脉吻合口吻合。

1.3评价标准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评估组间手功能优良率,指标包括优(手指活動范围恢复正常)、良(患侧手指主动活动度为健侧75%以上)、可(患侧手指主动活动度为健侧50%以上)、差(不符合上述标准),统计组间优良例数。评估组间颜色加深、静脉危象、弹性变差、皮瓣坏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为确保数据分析计算结果准确,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为临床治疗优良率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评估组间治疗后手功能优良率、静脉危象及皮瓣坏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评估组间颜色加深、弹性变差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手指断离在各类手指外伤中发生率较高,患者损伤严重,治疗难度大。断指再植修复是临床治疗手指断离的常规术式,部分患者断指伴有皮肤组织缺损,导致再植后手指外观及功能恢复效果不佳,为此需在治疗期间采用合理的方案对缺损皮肤组织进行修复,以此来提高手指外观及运动功能恢复效果[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修复后手功能优良率、静脉危象及皮瓣坏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采用指侧方皮瓣修复的研究组患者颜色加深、弹性变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上述两种术式在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进行修复中均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皮瓣的选择直接决定断指再植的效果,术者需结合患者缺损部位、功能、范围确定具体术式。静脉皮瓣修复可减少切取操作对供区的损伤,术中操作简单,皮瓣与手指皮肤及血管口径接近,可显著提高皮肤缺损创面修复效果[4]。同时,静脉皮瓣修复中皮瓣血管交通支结构丰富,术者可选择血管数量众多,将其应用于静脉回流重建及桥接动脉等治疗操作中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指侧方皮瓣修复切取面积较大,最大数值可达6×3.5cm,可覆盖大部分皮肤缺损断指创面,如患者断指皮肤缺损面积较大,可将其与前臂掌侧静脉游离皮瓣结合,以此来解决术中血运重建及皮肤缺损覆盖等难点问题。与其他术式相比,指侧皮瓣修复有助于手指功能及外形恢复效果提升,术中术者需选择患者非重要感觉区域皮肤,切取操作中需确保近侧宽度低于远侧,切取范围不超6×3.5cm且不低于1×1cm。切取前臂静脉皮瓣操作中需结合手指皮肤厚度合理选择,确保破供区静脉网丰富,以此来改善皮瓣存活率[5]。

通过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分析可知,采用指侧方皮瓣修复的研究组患者颜色加深、弹性变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为静脉皮瓣属非生理性皮瓣组织,其主要特点为低流量、低压、低速静脉区域供血皮瓣组织,成活面积较低,且皮肤组织厚度不足,挛缩发生率较高,皮瓣成活后弹性差,颜色深,质地偏硬。两组患者均存在静脉危象,其主要原因与游离、切取等操作对静脉组织的损伤及压迫有关。指侧方皮瓣修复手指供区皮肤可选择性较低,皮肤弹性不佳,如患者缺损面积较大,治疗期间需联合其他不同皮瓣,且该术式应用于二指以上断指治疗中效果不佳,为此术者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由此可知,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进行修复采用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均有显著临床效果,术者需结合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同时,本次研究存在一定不完善之处,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的具体临床应用需进一步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 郑颂耀, 翁丽荣, 李展新, 等. 指侧方血管链皮瓣连远端皮下筋膜瓣修复指端缺损伴部分甲床缺损[J].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 33(03): 339-341.

[2] 周鹏飞, 刘宏君, 张乃臣, 等. 缝合与不缝合指固有神经掌侧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J].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9, 35(03): 232-234.

[3] 谢浩博, 孟祥敏. 游离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J]. 中医正骨, 2019, 31(05): 69-70+76.

[4] 刘文静, 赵治伟, 查朱青. 游离第二趾胫侧血流桥接皮瓣移植覆盖术应用于手指掌侧皮肤损伤合并指动脉缺损患者的效果[J]. 中国实用医刊, 2018, 45(20): 58-60.

[5] 袁海平, 王红胜, 袁勇, 等. 游离静脉串联皮瓣修复伴双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掌侧和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8, 41(02): 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