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临床分析

2020-09-10 07:22安菊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2期
关键词:针灸

安菊平

【摘要】目的:探究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治疗中采用针灸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的有效机制。方法:课题纳入对象为笔者单位康复科收治的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患者,病例开展时间在2016年11月到2019年12月,共计92例,模拟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小组,一组46例设为参照组,予以传统中药治疗,一组46例设为观察组,联合针灸及盆底肌锻炼。结果:治疗前假设校验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差异均衡;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假设校验表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机制显著高于参照组数据,假设校验表意义(P<0.05)。结论: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治疗中结合针灸与盆底肌锻炼治疗方案,利于促使症状转归,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针灸;盆底肌锻炼;产后子宫复旧不良

[中图分类号]R2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2-00-02

随着临床妇产科外科手术持续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临床接受人工流产及剖宫产的患者比重不断增加,产后因分娩及预后等因素导致的子宫复旧不良情况显著上升,受到临床高度重视。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临床影响因素较多,极易导致产后感染、产后恶露不止、乳汁分泌不足等情况的发生,若没有及时予以治疗,严重影响患者再次妊娠,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现代医学针对子宫复旧不良情况无规范化治疗手段,多采用对症抗感染治疗,规避继发性生殖炎症疾病,影响女性患者生殖功能;但于临床治疗中发现临床疗效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临床治疗较为保守,临床应用价值受限。随着我国传统医学不断发展,临床学者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治疗中采用中药调理的方式,旨在改善女性机体素质,促使产后恢复,但于临床应用中反馈中药起效较慢,近期效果不佳,联合中医特色针灸手段,缩短药物起效时间,于短时间促使药效发挥取得了较好的反馈。现研究笔者特针对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康复情况进行探析,结合中医特色针灸疗法与盆底肌锻炼治疗方案,收集92例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患者进行平行分析,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课题纳入对象为笔者单位康复科收治的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患者,课题开展时间在2016年11月到2019年12月,共计92例,模拟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小组,一组46例,年龄均值(26.35±0.42)岁,妊娠均次(1.12±0.14)次,体质量均值(62.34±1.21)kg,其中因妊高症剖宫产患者11例,因胎儿窘迫剖宫产患者12例,因阴道顺畅不佳剖宫产17例,因羊水不足等因素剖宫产6例;一组46例,年龄均值(27.05±0.39)岁,妊娠均次(1.15±0.13)次,体质量均值(63.03±1.19)kg,其中因妊高症剖宫产患者10例,因胎儿窘迫剖宫产患者8例,因阴道顺畅不佳剖宫产19例,因羊水不足等因素剖宫产9例;假设校验两组患者客观数据(P>0.05),可于后文进行数据分析。

纳入原则:(1)92例患者均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指南》[2]中对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诊断依据,患者入院时恶露持续时间超3周;(2)就本研究上报伦理委员会,通过审核后开展。排除原则;(1)拒绝参与研究;(2)对本研究使用的药物不耐受,无法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对症抗感染治疗,参照组患者实施传统中药治疗,采用自拟产后复旧汤进行治疗,基础方药包括川芎、益母草、五灵脂、王不留行、当归、蒲黄、藕节炭、熟地黄、甘草等药物,依据其临床表现加减治疗,若患者恶露臭秽,增加马齿笕、紫草治疗,若患者伴有两肋疼痛,增加茜草、旱莲草治疗。观察组患者结合针灸与盆底肌训练,选取足三里、合谷穴、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刺,将艾灸点燃后于上述穴位进行回旋灸,每日针灸一次;开展早期盆底肌训练,由专业的盆底康复治疗师进行指导,主要训练方案包括(1)坐立提肛肌: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运动,进行会阴、尿道及肛门周围肌肉的收缩;指导患者呈平卧位,进行深呼吸运动,于吸气时进行缩肛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以15min为宜,每日运动3次;(2)指导患者于小便期间中断3次到5次,加重肌肉控制能力;(3)加强阴道肌力锻炼,采用阴道内哑铃运动,借助专用的小哑铃,放置于患者阴道内,嘱患者站立行走,避免哑铃脱落;哑铃重量依据患者机体情况逐渐增加重量;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d比对疗效。

1.3评价标准 采用《中医证候评估依据》中对子宫复旧不良临床症状进行量化评估;依据其疗效评估依据,若患者恶露情况无改善,疗效判定为无效,若患者恶露情况好转,疗效判定为好转;若患者恶露情况基本控制,疗效判定为显效,有效机制=(好转+显效)/总例数×100%[3]。

1.4统计学分析 课题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数据假设校验,计量资料用(_x±s)描述,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描述,配对卡方检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对 治疗前假设校验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差异均衡;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假设校验表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为临床常见妇产科疾病,现代西医认为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子宫产后收缩不良,无法促使子宫恢复到孕前水平,其主要发生因素包括蜕膜残留、胎盘残留等,是导致产后恶露不止主要因素,增加产褥期感染几率,不利于女性生殖健康[4]。西医学者针对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发生机制及潜在危害性,多于控制感染为主要手段,忽视患者机体素质对疾病发生及进程的影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于女性产后生活质量无显著增益效果。

我国传统医学将其纳入到恶露不绝范畴,认为其发生主要为冲任不固、气血亏虚为主,本研究中采用自拟方进行治疗,采用益母草活血、去腐生肌等功效,经临床药理研究,其具有刺激子宫平滑肌的作用;采用五灵脂、蒲黄及藕节炭温经止血、散淤止痛;借助川穹行气,甘草进行药物调和,诸多药物联合使用共同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但是考虑中药起效时间较慢,单一使用中药见效缓慢;临床学者为了刺激药效输布,联合使用中医特色针灸手段,选用三阴交、合谷穴位,因其为传统催产要穴,针刺可加速子宫收缩,联合针刺足三里,作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为血海之要穴,可有效增加胞宫濡养的作用机制,促使胞宫气血充盈,强化宫缩;同时借助针灸起到调节脏腑功能,疏通气血的作用,加速中药药效的输布,为治疗增效[5];联合盆底肌训练,增加腹部、会阴及髋部肌肉控制能力,提高盆底肌功能,利于子宫恢复,联合治疗起到内外兼治的作用效果。本研究结果数据可知,中药、针灸及盆底肌训练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应用中均具有积极导向,常规中药治疗,因药物起效较慢,对患者临床症状转归应用价值受到限制;联合针灸及盆底肌训练组患者,其临床有效机制更佳,考虑为针灸与盆底肌训练为中药治疗增效。

综上,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治疗中结合针灸与盆底肌锻炼治疗方案,利于促使症状转归,于女性产后恢复具有显著增益效果,可于临床推广实施,让更多女性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徐振玲.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分析[J]. 实用医技雜志, 2019, 26(6): 748-750.

[2] 陈鹏典, 杨卓欣, 周婵, 等. 针灸干预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思路[J]. 西部中医药, 2019, 32(9): 38-40.

[3] 郑桂英. 产后尿潴留针灸配合产后康复仪治疗的效果评估[J]. 饮食保健, 2019, 6(27): 108-109.

[4] 王伟伟, 李晓培, 张秀丽. 温针灸结合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证78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 28(19): 96-97, 103.

[5] 佟英奇, 姚岚. 针灸联合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9, 26(1): 43-45.

猜你喜欢
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辅助生殖促排方案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应用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针灸发展前景研究
针灸
对我省近年针灸发展状况的分析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