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凡宇
如今,有计划、有组织的课余运动训练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体育活动。虽然这是一项极为健康的项目,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在以往的课余运动训练中出现了学生运动损伤以及陈旧损伤复发的情况,这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人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会影响到整个课余训练的连续性以及有效性,因此,训练中发生的学生损伤事故,需要及时的解决,同时,也要预防这些事故的发生,减少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介绍出现损伤的原因以及相应预防措施,主要的目的在于为各高校提供理论基础。
随着“阳光体育”理念的提出,课余运动的训练成了大学生校园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成绩以及身体的素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运动损伤对大学生课余活动的系统性以及连续性都构成了威胁。为了让各大高校更加有效、科学、安全的进行课余活动的训练,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围绕损伤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做了相应的探讨。
1 原因
1.1 从个人来讲
根据最新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全国大多数学生并不是专业的运动员出身,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运动训练,在常年累积下,他们各方面的身体素质都比较差,比如核心力量不足,柔韧度缺乏、身体协调性不够等问题,这使得他们在硬件上就存在明显的差距。同时。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重视运动这一问题,加之他们在刚开始的时候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不够,技巧性不够高,因此在面对课余运动训练活动的时候,更容易发生损伤的意外。
1.2 从教学的过程来看
任何一项运动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可以正式开始。这里的准备活动指的是身体和心理上两方面的。如果运动员在肌肉很紧张的情况下开始运动,此时最容易发生肌肉损伤,原因在于当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时,我们体内的运动器官以及身体器官都没有达到最完美、最放松的状态,所以,训练前的身体准备活动尤其重要。而在心理上则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我们的大脑是有意识的,大脑控制着我们的运动器官,如果我们心理上没有准备好,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是害怕的情绪,这些情绪都会传入到我们大脑中,然后反馈到我们的运动器官中,因此,我们就十分容易出现动作失误,导致大学生发生损伤的意外。
1.3 设备以及专业人员的缺乏
由于大学生课余活动训练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国内的部分高校在体育方面投入的经费都比较少,课余运动的训练方面的投入则是少之又少,这就注定我国各大高校面临着训练设备缺乏的问题。而设备的缺乏又使得体育教师只能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教学,但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提高训练强度,是无法帮助训练生实现真正的提高的,反而只会因为超负荷的训练以及缺乏放松的辅助器械,迫使他们身体处于一种超负荷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很容易的发生肌肉损伤。除此之外,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医务人员专业度不够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严重性的认识也不够,所以,在发生损伤之后,缺乏及时的治疗以及正确的处理方式。因此,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2 预防措施
2.1 安全教育上
从个人角度来看,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时候,损伤事故的发生率会减少很多。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而作为体育教师,应当承担起向学生宣传安全教育的责任,应当在训练的过程中,时刻的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安全教育的活动,让他们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参与感会促使他们自身也成为重视以及宣传安全教育的人。最后体育教师在开展训练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减少高强度训练的时间,合理安排休息时长,科学合理的进行训练,避免损伤。
2.2 加强医务的监督
在大学生课余活动的训练过程中,医务人员的监督以及配合尤其重要,这是不能忽视的。加强医务监督是避免出现肌肉损伤的重要节点,主要原因在于当训练生一旦发生损伤情况时,就需要立刻停止或者是更改训练的内容,避免高强度的训练,同时,还需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接受治疗,体育教师也要和医务人员配合,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接受康复训练,以避免二次伤害。
2.3 加强后勤保障
后勤保障的支撑对于课余运动训练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后勤负责学院中大大小小的,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种种事情。体育活动对于学校知名度的提升,形象的培养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达到目标,学校的体育部门也应当多争取学校的支持,扩大体育项目的经费,加大学校对体育器械以及设备的投入,以此来提高学生训练得劲积极性。组织运动会以及多项运动比赛是一个很好的出口,奖杯、奖牌、獎品的设置可以激励学生参加比赛,但是比赛前的训练中,要做好后勤保障的工作,有效的预防损伤。
3 结束语
尽管出现损伤意外的原因都是多方面的,但是只要在控制范围内实现积极的预防,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意外的发生。我国大学生课余活动的训练具有长期性、科学性以及系统性等特点,本着发生运动损伤本身的特点出发,就可以发现,我们可以从学生个人的安全教育、老师的科学训练、医务人员的监督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实现损伤预防。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