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杰
2010年,我国教育部为了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这不仅指出来经济社会下我国教育的改革方向,也煮出来人们追求和向往公平质量的夙愿。如今,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纲要的要求,所以,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学校的体育教学集中在两个方面,分别是体育教学理论与课外体育实践,前者是传授一定的体育知识,让学生明白体育健身的重要性与如何在健身的同时可以保证自身的安全,出现了危险后如何紧急自救等体育基本知识;后者则是通过亲身实践与操作,通过课外活动来巩固所学的体育理论知识,并且,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强化身体素质,丰富学习之余的课外生活,放松身心以求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并且通过体育活动来协调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为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青少年更好地成长以及贯彻我国教育部颁布的纲要要求,小学体育教学的方向应趋向公平化与质量化。这既可以加强小学生的体魄,促进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推行我国教育部的新课改政策。
1 我国当前形势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1 体育课程受场地影响大
许多小学体育教学场地都是在露天操场,受此影响,遇到大风、雨雪等天气状况,课外体育课都要取消,体育理论课有十分抽象深奥,系统性比较差,对小学生讲解有氧无氧运动他们也觉得深奥,所以体育课的重点还应该以室外活动为主,但是受场地及天气的影响,体育课的变更性太大,随意性太大,所以,许多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及内容完不成,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锻炼,导致很多学校的小学生身体得不到发展,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也陷入瓶颈。
1.2 许多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今社会,许多小学将升学与学生成绩作为重点,一味要求教师在学生的成绩上下功夫,导致许多学校的文化课教师占用体育课,甚至有的学校在大考前夕,直接取消体育课,改上文化课,还有的学校,直接让其他文化课教师兼职体育课,没有对体育课教师进行应有的考察,也没有对体育课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规定,也缺少对体育课的监督,导致许多学校的体育课有名无实,极大地限制了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
1.3 对体育教师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待遇偏低
许多学校存在“重文轻武”现象,对体育教师待遇偏低,导致体育教师在很多时候是以副手出现的,由于其体育课的特殊性,尽管许多体育教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但是,在年度考核中,体育教师总是得不到年级主任及学校的重视,在考核中总是被忽视,长期下去,势必会让体育教师丧失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对自己的工作不再努力,造成体育工作的流失,学生身体素质的下滑。
1.4 许多学校体育器材严重不足
由于学校及当地教育部门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经费支出有限,仅仅达到国家标椎的二成,这就导致了诸如单杠、双杠、实心球、篮球、羽毛球以及跳马等体育器材的严重不足,再加之体育课被占用严重,使得许多小学的体育课变成空谈,更谈不上公平与质量并存。
2 小学体育如何变得公平而有质量
2.1 学校开足体育课,素质教育与体质教育并行
学校要对体育课产生重视,保证按照地方教育机构要求,开足体育课,保证小学生可以得到锻炼,学校应该给予体育教师足够的权利,配合体育教师的工作,定期开展各类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形式丰富、效果明显以及简单明了的体育活动。让小学生可以在学习之余通过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获得身心放松,以便于接下来更好的学习文化课程,在体育活动中,小学生不仅可以得到体质上的提升,还可以学习到许多体育知识,了解公平体育的原则,这些都是在理论课上无法学到的知识,真正让小学体育课变得公平而有质量。
2.2 突出体育课程重点项目,加强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
学校应改变以往的对体育课程不重视的观点,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将体育课程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对体育课程不断进行改革,通过体育考试等方式疏通体育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地培养优秀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将体育课程作为学校重点培养课程,体质素质教育并行,让学生在拥有好脑子的同时也可以拥有一个好身体。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学习也可以定期采用板报的方式,对学生们宣扬体育运动的知识及体育运动注意事项,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文化课以外的体育运动知识,在通过体育运动加以巩固,真正做到小学体育课程既公平又提高了其质量。
2.3 均衡对于体育教师的配置,改善体育教师的待遇
学习要抛弃以往“重文轻武”的现象,改善对于体育教师的待遇,年度考核时,将体育教师也考虑进去,定期举行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让体育教师也感觉到自己没有被忽视,从而让体育教师更加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提高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定期对体育教师展开体育教学研讨会,让各体育教师间互相宣传体育授课经验,互相借鉴对方授课优点,改正自己授课的不足,让小学体育课程变得公平而有质量。
2.4 因地制宜,充分挖掘乡土民间教材
由于各地区对体育教学支持程度不够,所以各个学校应该配合体育教师多引进一些乡土教材及自制健身器材,弥补健身器材的不足,将各种传统体育项目引進小学体育课堂中。比如:空竹、旱船、锅庄舞以及太极拳等等。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引进,不仅活动了小学生的四肢,让他们的体制得到了锻炼,并且丰富了小学生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在课下可以通过各种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各种传统体育项目的引进,在开阔小学生眼界的同时,增加了他们对于传统艺术的兴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小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利用各种体育活动得到身体心理方面的放松,是学生对体育课引起兴趣,从而达到体育课强健体魄的目的。打造既有公平,又有质量的小学体育课程。
2.5 体育教师也应当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
体育教师也应该热爱自己的体育教学行业,从而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对自己的授课方式进行总结,并在其他时间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与学生课下相互聊天,结合自己总结的授课方式,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是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加丰富,是自己的课程更受学生欢迎,是自己的课程显得公平又有质量。
3 总结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纲要的要求,学校教育要向着公平且有质量的方向迈进,教师必须顺应这一要求,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现有资源改进体育器材不足的缺陷,丰富小学生的眼界,同时通过热爱运动加强小学生的体魄。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自己作为体育教师的重要性,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对自己的授课方式进行分析,结合自身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优化自己的体育教学方式,与其他体育教师多交流,从而探索多种教育方式。最后,希望广大体育教师在遵循国家要求,遵循纲要提出的“促进公平,提高价值”的课程改革方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自己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知行合一,对小学生因材施教,大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学校也应该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教师与学校一同努力,改进出一条公平且有质量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