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对出版行业的影响

2020-09-10 07:22朱建丽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数字出版新冠肺炎疫情

摘要: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阐述突发公共事件在办公方式、出版方式、图书生产、营销方式等方面对出版行业的影响,期待在未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降低突发公共事件对出版行业的影响。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新冠肺炎疫情;远程办公;数字出版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7-0187-02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对出版行业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出版行业也受到了冲击。在这次疫情中,出版行业如何做到一手抓抗击疫情,一手抓恢复图书生产,是出版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此,出版人都做了哪些方面的调整呢?

一、办公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传统的集中办公形式不利于抗击疫情,为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众多出版机构像其他企业一样开启了远程办公方式,以便避免新冠肺炎在人员集中处传播。表1是对远程办公与传统集中办公的对比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远程办公和集中办公在很多方面不同,并且各有优缺点,两种工作模式相结合也许是未来出版行业的工作方式。

此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还积极开发项目,如为了记载武汉抗疫这段历史,建设武汉战“疫”数字博物馆。期间共有50%以上的员工参与了该项目的开发和信息收集工作。笔者在该项目中承担了部分信息收集工作,通过手机(当时正值春节放假期间,很多同事没有带计算机)和计算机等工具均可完成相应的工作(不受地点等条件的约束)。为了收集更多信息,笔者在工作之余学习使用“八爪鱼”采集器,通过结合采集器和人工来提高工作效率(使用“八爪鱼”采集器采集信息减少了信息采集员的录入时间,这一工具特别适合针对网站的信息采集)。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员工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无法正常集中工作的困难,还帮助员工很好地规避了由于过分关注该疫情可能导致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员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给了员工一颗“定心丸”,同时让员工觉得能够参加这样意义深远的项目而感到自豪。这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极大地帮助了员工,员工有这样“贴心”的企业,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中。

二、出版方式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出版人助战抗疫行动,构筑疫情阻击战的知识防线。根据中央宣传部出版物数据中心(https://pdc.capub.cn/)的数据,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主题词进行搜索,截至2020年6月27日共有439本图书(其内容主要涉及科普、防护、心理、法律等方面),其中有28本图书具有在线阅读的功能,占该主题图书出版的6.4%。同时,众多出版机构开放了大量图书的数字资源[4]。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校无法正常开学,教育部于2020年2月7日提出“未经学校批准不准返校”的要求,全国各个学校开启了线上教学活动。疫情期间,物流不畅通,致使教材不能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出版机构积极行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电子书,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开放了300多本电子书等,这些举措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师生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另外,新冠肺炎的命名从最初的“2019-nCoV”到最终名称“COVID-2019”的确定,用时2个多月,期间出版的纸质图书无法更改名称,这体现了纸质图书出版的滞后性,从而缩短了图书的生命周期。这在无形当中推动了数字出版的发展进程。

三、图书生产

(一)编辑加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作为编辑,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努力学习新技术(如大数据技术)以适应形势的变化。

疫情期间,物流不畅,为了不耽误稿件的进度,很多编辑采用了在电子稿件上进行编辑加工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不仅节约了稿件交接的时间,还为编辑节约了填写审稿记录的时间,特别是节约了排版时间,同时还节约了成本。

通过新技术(如大数据技术)对稿件进行相关的审校工作,使编辑很快发现了相应的错误,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特別是通过这一新技术,可以帮助编辑在整理体例等方面节约大量时间,从而让编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审读稿件内容中。新技术无疑成为帮助编辑把关的“一双眼睛”。这种新兴的工作方式无形中推进了大数据技术在图书出版中的应用[5]。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持了较长时间的远程办公模式,编辑采用电子稿件和纸质稿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

(二)出版周期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广大人民群众急需相关知识的科普,全国多家出版社快速反应,打破传统出版需要数月的出版周期,从2020年1月23日到2月底,全国多家出版社出版了160本相关主题的图书。例如,广东科技出版社仅用了2天时间就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一书从策划到出版的任务;山东人民出版社仅用了11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120》一书从策划到出版的任务[6]。多家出版社的快速行动,体现了出版人的责任和使命。

四、营销方式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纸质出版物易成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介质,图书的配送受到影响,同时还受到免费阅读的冲击,这无形中都增大了营销难度[7]。很多出版社积极开拓思路,突破传统思维,采用新兴营销方式来宣传图书。举例如下:

第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通过直播的形式售卖图书,获得“3万+”的观看人数(一般图书直播的观看人数在2000左右),从而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另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通过在线书城子系统同时销售电子书和纸质图书,这种营销方式,不仅推动了纸质图书的销售,还进一步推动了电子书的销售。

第二,广东科技出版社通过与喜马拉雅共同策划的55个主播共同献声抗“疫”、免费阅读等新型营销模式来宣传全国第一本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护手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6]。

营销方式的多样化丰富了传统的营销方式,从而促进了图书的营销。

针对以上调整,可能存在如下问题:

工作方式的改变,可能导致部分出版人不适应,如远程办公可能受到家庭生活的干扰、居家办公可能受到孩子的干扰等。那么如何处理呢?可以告诉孩子工作时间的界定,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影响孩子,让孩子理解父母工作的意义。或许在作为编辑的父母的引导下,“顺带”还能培养出版行业的“接班人”。

出版方式、图书生产、营销方式等方面的改变,不得不“逼迫”出版人与时俱进,学习新技术,转变思维,开拓思路。

另外,出版周期的缩短导致部分选题同质化、图书质量堪忧等问题。这就需要編辑不断学习,运用新技术,以提高编校质量。

五、结语

目前,人们对病毒起源、起因、传播方式、传播渠道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尚需时日,因此常态化疫情防控将在未来一段时间任重道远。在这种新形势下,出版人要适应在办公方式、出版方式、图书生产、营销方式等方面的改变,改变思路,拓展视野,突破局限,以期突出重围,为出版行业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黄津孚.突发公共事件治理的智能互联体系——以中国防控新冠病毒疫情为例[J].社会科学文摘,2020(04):20-22.

[2] 杜盛楠,张永军.远程办公:影响、挑战和策略[J].现代企业,2017(06):14-15.

[3] 王辉.远程办公的优缺点和解决方案[J].数字通信世界,2017,07(36):36.

[4]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疫情对数字出版行业影响几何?我们该如何应对?[N/OL].出版商务周报,http://www.cptoday.cn/news/detail/9191,2020-02-12.

[5] 朱建丽.浅谈大数据技术在图书出版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20,000(005):44-45.

[6] 朱文清,尉义明.抗“疫”背景下出版创新与服务的探究——以全国第一本防疫图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出版为例[J].科技与出版,2020(04):23-26.

[7] 邱丽芳.战“疫”题材图书出版走向刍议——以“防冠”题材图书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0(04):40-42+45.

作者简介:朱建丽(1978—),女,湖南益阳人,研究生,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编辑,研究方向:图书审读。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事件数字出版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过程分析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的谣言治理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