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数字化媒体、图书盗版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得出纸质图书盗版猖獗、盗版电子书大行其道等数字化媒体时代的图书盗版现状;并从出版社的视角出发,从建立编、印、发全流程防盗版机制,成立专门防盗版维权部门等方面对防治图书盗版的对策进行探索。
关键词:数字化媒体;图书盗版;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7-0185-02
一、概念界定
(一)数字化媒体
数字化媒体,是指对纸质图书、报刊、广播、电视和户外广告等传统媒体内容、传播途径和传播载体的数字化改造[1]。本文仅讨论数字化媒体中的一种——数字化图书,也可理解为纸质图书的数字版本——电子书。
(二)图书盗版
在法律上,盗版是指在未经版权所有者同意的情况下,对其作品、出版物进行复制或再加工从而形成与源代码一致的产品。在我国,盗版是一种违法行为。盗版通常包括图书盗版、软件盗版、音像制品盗版和网络知识产品盗版等。所谓图书盗版,是指未经图书著作权人、图书出版者许可,对其拥有版权的图书进行复制、印刷从而形成与正版图书内容一致的复制品的行为。
二、图书盗版现状分析
(一)纸质盗版书依旧猖獗,尤以网络销售渠道为盛
在过去的印象中,盗版图书经常见于地摊,尤其是在临近傍晚的时候,因为天色暗淡,购书人有时也难辨真假。近年来,随着城市管理力度的加大,地摊盗版书难觅踪迹,但这并不意味着纸质盗版图书销声匿迹,盗版书只是换了销售渠道而已。面广且散、查处打击难度较大的网售盗版书大行其道,尤为猖獗。由于各大图书销售电商促销力度加大,过去常见的文艺、经管、计算机类“畅销盗版书”减少了,但一些专业图书的盗版情况却日益严重。例如,艺术类教材、考级用书,由于用量大、定价高、折扣低,对于不法分子而言有较大的获利空间。笔者有次为女儿购买钢琴教材,因该教材出版年代较早,出版社、图书专营电商均无货,后在某电商平台上查到有售,只是价格略高于定价,结果收到书后发现字迹模糊,印刷质量差,一看便知是盗版书。
群众出版社为公安系统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公安业务图书多为公安系统内部发行,没有警官证或单位介绍信不得购买,也并未授权电商销售。然而之前一名读者向出版社反馈,发现某电商平台上一家店铺正在出售一本业务书。笔者作为该书责任编辑,震惊之余便以买家身份通过网络与店铺进行接触,该店铺销售人员一再强调其销售的图书印刷质量上乘,量大从优。为了收集证据,笔者向其购得一册,收到书一看,果然印刷得极为清晰,纸张颜色也与原版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版权页,定价仅出现在封底。后笔者一边与该店铺销售人员联系,表示收到的书质量不错,打算大批购买,一边协商对策,欲采取维权措施向其追责。不料没过几天,再点击购买图书的链接,弹出的界面显示“商品过期不存在”,点击店铺也显示“店铺不存在或者店铺已关闭”。而我们的维权,自然也无果而终。
网络上还有另一类需求巨大的盗版图书售卖——英文原版教材、小说、绘本。该类图书要么尚未引进版权,要么购买渠道不畅且定价高昂,于是所谓“祖国版”大行其道。这些书印刷质量上乘,用纸用料优良,甚至配套音频、点读资料皆有。因国内英语启蒙、培训市场巨大,其销量相当可观。
(二)盗版电子书大行其道,存在专门提供下载服务的网络平台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20年4月20日对外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2],较2008年的24.5%上升了54.8个百分点。自亚马逊公司自行设计和销售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2013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短短几年内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部分国民偏好纸质书的阅读习惯。不同于只卖设备不卖内容的汉王,Kindle依托亚马逊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图书销售系统,很好地解决了纸质书电子化的问题,其销售网站上的纸质书很大一部分都有电子版,价格低于纸质书。随后,国内的大型图书销售电商平台当当、京东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阅读器,并集阅读器、电子书销售于一体。由于其阅读器兼容性较好,能阅读多种格式的文件,呈现出后来居上的态势。然而,随着各种电子书阅读器的普及,盗版电子书的问題也随之而来。虽然电子书价格相比纸质书已经很便宜,且各大平台还推出了百元左右的畅读年卡,但很多人还是热衷于在网络上寻找“免费”的资源。PDF、TXT等通用格式的文件自不必说,连各公司独有的MOBI、EPUB格式的文件也被破解、分享。网络上甚至还出现了专门提供盗版电子书下载的平台,通过充值(价格远低于正版电子书)、上传资源等方式即可下载,俨然成为了盗版电子书爱好者的乐园。国家版权局对外公布的2017年度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中,前两起均为注册公司未经文字作品权利人许可,将他们的文字作品挂到其经营的网站平台或APP上,有偿向公众提供并因此获利[3]。
三、防治图书盗版对策探索
对于作者而言,盗版图书置其著作权于不顾,降低了其版税稿酬的计算基数,损害了其经济利益;对于读者而言,盗版者为追逐利润最大化,尽可能地压缩印制成本,使得盗版图书字迹模糊、气味刺鼻,影响读者阅读效果甚至会危害健康;对于出版社而言,盗版图书直接蚕食了其图书销售利润,并因低劣的质量误导不辨真伪的读者,降低其在读者心中的声誉。总之,盗版图书的盛行严重损害了作者、读者和出版社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版权制度,扰乱了市场秩序,危害极大。
为有效应对盗版图书猖獗的现状,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出版社必须树立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理念,建立编、印、发全流程防盗版机制,加强源头防控。
(一)加大编辑环节的防盗版力度
在图书编辑环节,应加强融媒体技术在图书中的应用,丰富图书内容,增加盗版难度。比起纸质图书,应用融媒体技术的图书以版权保护为原则,建立了融媒体资源的访问方式,会在图书内页或封底提供访问融媒体资源的二维码,读者在网络平台注册账号(使用密码)后,即可访问配套的融媒体资源。由于密码只有购买正版图书后才能获得,融媒体资源就成为该图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自主研发的“一册一码”版权保护技术,一本纸质图书配有一个二维码,扫描该二维码后可下载对应的APP,注册绑定后再次扫描该二维码即可获得对应的音视频等资源。而一个二维码仅可绑定一次,一旦绑定,该二维码即刻失效。采用该技术后,即便图书被盗版,也仅是纸质内容被盗印,对应的音视频等资源无法被盗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等级考试系列辅导用书便采用了这一技术,由于该系列辅导用书包含大量曲目,仅看纸质图书上的内容,无法掌握考点,必须结合曲目音频学习。而非正版图书,无法获得相应的曲目音频,进而从技术上防止了被盗版的可能。群众出版社出版的印量较大的公安法律专业教材、考试辅导用书,也可采用类似技术,配合音视频讲解或者智能题库,在丰富图书内容的同时从技术上防止被盗版。这样虽然会加大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杜绝被盗版,即意味着利润不会被蚕食,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上看,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提高图书印制环节的防盗版能力
在图书印制环节,应强化保密意识,严防印制文件外泄。由于传统的胶片制版对环境有较大污染,现在基本被CTP制版(脱机直接制版)所取代,相应地,实物胶片变成了PDF文件,大大增加了被复制、外泄的可能性。因此,出版社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印制文件外泄。例如,采用技术加密手段,使印制文件不可被随意复制;与排版公司和印刷企业签订保密协议,确定责任追究制度;增加印制环节的防伪力度,采用防伪纸张和防伪油墨等等。此外,为防止出现盗版电子书被肆意传播的情况,还需提高纸质图书数字化转换过程中的防伪技术,采取更为复杂和有效的加密措施。
(三)丰富发行环节的防盗版手段
在发行环节,应发挥营销人员分区域负责、各管一片的优势,加强与图书销售商的日常信息沟通,主动收集、核查盗版图书信息。同时,加大开学、特定图书宣传节点等特殊时段的市场巡查力度,尤其是网络市场巡查力度,及时发现盗版教材等图书的踪迹,寻线追踪。但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出版社都要明确自己没有执法权,只能根据线索收集证据,协助行政机关加大对盗版图书的行政监管力度。
(四)成立专门维权部门,专业维权
由于盗版图书具有发现易、取证难、打击更难的特点,单靠出版社单个部门的力量势必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因此,除建立覆盖编、印、发等全环节的防盗版机制外,还有必要在出版社内部成立专门的防盗版维权部门,从整个出版社的角度统筹相关事宜、调动各方资源,做到专业维权。例如,对本社图书销售情况进行分析,预判被盗版的高风险图书,甚至在编辑环节就有针对性地采取防盗版措施;与大型网络平台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立沟通合作机制,联合其他出版社等市场主体加大对侵权行为的防范力度;与法律顾问加强防盗版方面的合作,通过其依托的律师事务所开展专业的盜版调查取证工作,为后续通过法律途径打击盗版、维护出版社自身权益做好充分准备[4]。
四、结语
对于出版社来说,上述对策均为防盗版的自力救助。而面对盗版这一世界性难题,单靠或者说主要靠出版社的自力救助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公权力的介入,也即公力救助,包括更为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更为规范、有效的执法措施以及更为严格、有力的惩罚措施。
参考文献:
[1] 赵金辉.新媒体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2]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增长点[N].光明日报,2020-04-20(09).
[3] 国家版权局. 2017年度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J].中国出版,2018(09):18-20.
[4] 彭晔.数字化时代出版社图书版权维护的路径与评析[J].版权研究,2017(6):51-53.
作者简介:韩俊雯(1979—),女,云南昆明人,研究生,法学硕士,副编审,研究方向:公安、法律图书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