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来临,人们学习、生活的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数字化阅读逐渐成为主流的阅读形式,各种移动设备的普及使民众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行数字化阅读。新媒体更是对传统的纸媒出版业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新形势对图书出版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出版工作中,印制工艺对图书质量的影响是显性的,要出版高质量的图书,除了前期审核内容、把关编校外,管理印制质量也是图书出版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出版工作;印制工艺;图书质量
中图分类号:G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7-0181-02
一、前言
图书在我国的出版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一直以来,图书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传播知识与普及科学文化的重要使命。然而,在移动互联网和电子资源共享的新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日益多样化,图书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新形势下,各种新技术的兴起,为出版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提高印刷质量,进而提高图书的整体质量和市场影响力,为出版业的繁荣添砖加瓦,成为了整个出版业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印制工艺对图书质量的影响进行简要阐述,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二、图书印制工艺实施的步骤
图书的印制工艺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印前工作环节,印前的主要工作是图书的制版工作。正式开机印刷前,需要对图书的封面、封底预先进行设计,对内容及文字预先进行排版,可以以CTP(脱机直接制版)版面或PS(图像处理软件)版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待客户方的负责人确认之后,便可进行下一步的定稿出样等工作。客户方确认无误后,便可进入图书印制的第二个环节,即印刷环节。印刷环节也是图书质量最终呈现的关键环节,不同的图书制品要求各不相同[1]。所以,为了确保图书最后的质量,要采用分解工艺的方式对印刷过程中的各项工艺进行把关。要對来稿编号及印刷工艺的要求进行编号、分解、记录,不同的工艺参照其相应的要求记录进行拼版、晒版、切纸以及印刷。每个过程都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工艺标准进行操作,只有这样印刷的数量及质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在印刷过程中,要对半成品进行抽查,发现印刷过程中的缺陷,并及时调整。印刷完成后要对成品进行合格检验,一是核对实际数量,二是确认质量,只有符合装订要求才可进入下一环节。图书印制的最后环节是装订环节,这也是图书成品最终呈现的环节。装订是指将印刷出来的封面、封底、书页、插图页等按照规定的顺序装订成册。现阶段,图书装订的主要方式有锁线订、骑马订以及胶订等,具体的装订方式要以之前与客户方确认的样品为标准进行选择。为了图书的美观,初步装订完成后还需对封面进行覆膜、上光、UV(LED冷光源光固化)、烫金、起凸等装订工艺。一系列过程完毕后,便进入图书成品的最终检验环节,检验合格后的图书才可进行包装与贴标工作,最终入库,交付。整个图书的印制才算完美收官。
三、图书印制工艺实施的过程管理
(一)做好印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图书印制是一项连续性强、系统性强的工作,任何环节的疏漏都会影响最终成品的质量。因此,加强对印刷工艺实施的过程控制对图书质量而言尤为重要。图书印制工艺的过程控制主要从几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做好印制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印制生产派工单进行核对,以明确印制实施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等。其次,要对印版再次进行复核与检查,因为印版质量与印刷成品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一旦开机,便回天乏术[2]。所以,必须着重对印版进行检查,确认与客户来样的内容一致后,方可开机印刷。最后,要对印制所需的材料进行确认,最重要的是油墨和纸张。要确认纸张的质量是否与样板要求一致,避免最后客户验收时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此外,油墨的调配精度也是关键,一旦油墨的调配出现偏差就会导致印刷成品与原稿产生色差,影响验收。所以,必须将油墨精度调配到样稿颜色一致后,方可动工印刷。
(二)做好开机前的调试工作
图书印制前,除了资料的准备工作外,还需针对设备及墨色进行调试。一方面是设备的调试。要确保印刷设备状态完好,开机前需对设备按维护保养规程进行相应的保养,再按照工艺要求对相关参数进行调试,确认输纸、走纸、收纸的正常运行和水墨平衡的稳定。严禁在边开机、边调整的状态下输出产品并进行签样,这样无法很好地保障成品的质量[3]。另一方面是墨色的调试。墨色调试需要相当精确的操作,图书批量印刷前必须对墨色进行反复调试,确保颜色与样张墨色无异之后,方可批量印刷。调色时必须对调试过程中各种墨量的添加比例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每次调色时需重新进行称量,确保无色差。同时,要将设备调至预产状态,以便正常、顺利地开展印刷工作。
(三)首件签样确认
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后,机台设备及墨色调试无误后,便可开机进行首件印刷。通常首件的印刷由机台领机进行操作,签样印刷完成后,需对照样稿,对首件进行反复的检查与校对。确认无误后,交给相关的质检人员签名确认[4]。签名后的样悬挂于操作机台上,作为生产过程中抽检的依据。首件签样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相关人员必须严肃对待,其正确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样应与客户的样板无偏差,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避免出现纠纷,避免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参与首件签样印刷、确认的相关人员,必须是技术能力过硬、责任心强的职工。
四、图书印制的质量控制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是企业获得良好口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强印制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印刷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印版质量控制
印版质量对图书成品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必须采取科学的手段对印版质量进行控制,以免出现套印不准、漏印、错印等问题,导致图书成品出现质量问题。同时,印版上机前需再次进行核对,对PS版及胶片质量进行再次确认。校版过程中,尽可能一次到位。拉版时要均匀用力,避免人为拉长印版导致套印不准,从而影响生产。
(二)印刷耗材质量控制
印刷耗材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图书的质量。首先,要对纸张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应比对客户样板,对来料纸张进行检验。例如,在彩页的印刷过程中,要求纸张的施胶度、适应性良好,已经切好的、等待印刷的纸张要打包,以免受潮而出现拉毛、掉粉等问题,影响印刷走纸[5]。其次,要对油墨质量进行控制。要以纸张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油墨,如胶版纸印刷时,采用亮光快干型油墨。印刷过程中需勤搅墨斗,防止因干燥结皮等问题影响印刷质量。最后,要注意橡皮布。为了减少油墨及纸粉的堆积,要经常性地擦拭橡皮布。使用新的橡皮布时,要注意橡皮布的绷紧度是否与胶印机相匹配。
(三)印制实施的条件控制
首先,要注意润版液pH(氢离子浓度指数)的控制。润版液的pH会影响印迹的干燥速度及印刷的质量,如果润版液酸性过强,容易造成印刷品花版、油墨乳化、墨辊脱墨等问题,不仅会影响印版的耐印力,而且最终成品会显得暗淡无光。反之,如果润版液酸性过弱,则会出现版面脏、糊版等问题。所以,润版液的pH应严格控制在4.5~5.5范围内。其次,要注意水墨平衡控制。在印刷过程中,应保持水墨平衡,达到“墨干水小”的最佳印刷状态,避免出现“水大墨大”的情况,导致油墨乳化。最后,印刷车间的温度与湿度也会对印刷品的質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印刷时的最佳温度为20℃~25℃,湿度为55%~65%,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拉毛、掉粉、静电等问题。可以利用恒温恒湿机,将温、湿度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四)质量检验
在批量生产的过程中,要以首件签样为检验标准,对生产出来的印刷品进行抽检,以印刷品与签样为依据,一一确认颜色、内容、套印精度。如与签样不符,则需立即停机整改,以防止损失扩大。此外,还要进行成品翻检。印刷品放置约半小时后,要两次对抽检时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翻检[6],避免将问题遗留到印后加工工序。成品翻检以厂内制定的质量标准为参照,细节上应对照签样张进行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严格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并做好相关记录、标识和区分等工作,切实保证印刷质量[7]。
五、结语
图书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精神食粮之一,图书出版是一项系统性强的工程,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每个细节都会影响图书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印制工艺作为图书出版中的关键工艺,工艺确定、纸张材料、印制流程以及质量的把关都会直接影响到图书的质量,而图书的质量又将直接影响到顾客的体验感及市场的反应。在信息化背景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好的出版物不仅考验印制工艺,同时对排版、用色、配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时期,印刷企业必须与时俱进,持续不断地学习,利用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提高印制技术水平,印刷高质量的图书成品,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伟群.图书印制质量和印制成本控制案例研究[J].出版与印刷,2019(02):263.
[2] 宫立成.试论新技术下编制与印刷工艺对地图印刷质量的影响[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9(04):38.
[3] 赵兴彬.印刷工艺对提升平面设计的艺术效果措施[J].艺术品鉴,2019(26):263-264.
[4] 陆晨.传统元素在现代纸质书籍中的应用——评《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J].中国造纸,2019(38):165-166.
[5] 蒋志辉,熊安乐,张松喜,等.基于油墨印刷工艺优化[J].艺术品鉴,2019,39(09):46-50.
[6] 王昊.汉字水墨插图的艺术特点及印刷工艺[J].印刷工业,2019(02):72-74.
[7] 蒋建平.出版单位新时代应着力做好三功课[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4-16(004).
作者简介:张艳芳(1972—),女,河南开封人,本科,出版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图书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