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淮安报业传媒集团以强“四力”为抓手,创新培养多类型优秀记者,促进了新闻生产形式、内涵、水平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四力”;记者转型;队伍建设;全媒体技能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8-0243-02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高水平的新闻工作者队伍是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支撑。江苏省淮安日报社(淮安报业传媒集团)在推进媒体融合、促进转型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新闻采编队伍特别是记者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矢志增强“四力”为抓手,创新培养“全能型”“尖兵型”“跨界型”等多类型优秀记者,为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夯实了基础。
一、记者队伍建设的融改语境
淮安报业传媒集团是以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为主体成立的地市级党报报业集团。2018年起,集团启动实施媒体融合改革,历经融媒体1.0、融媒体2.0两个项目阶段,目前形成了融媒体指挥中心和融媒体采访中心、数字发展中心、新闻编辑中心“1+3”采编架构。
以前,集团下辖的《淮安日报》《淮海晚报》《淮海商报》“三报”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采编体系,记者队伍也分隶“三报”。2018年9月,融媒体1.0项目落地后,集团建立融媒体指挥中心和融媒体采访中心、日报编辑中心、晚报编辑中心、新媒体发布中心“1+4”采编架构,“三报”记者的大部编入新成立的融媒体采访中心,分属5个文字采访部门和1个摄影部,总人数约50人。2020年4月融媒体2.0项目落地,原新媒体发布中心转型升级为数字发展中心,摄影部整建制划入,并成立可视化事业部,充实调配视频记者和文案策划8名,承担视频拍摄、直播主持、剪辑制作等职能。
淮报集团媒体融合改革是近年来全国各级媒体融合发展潮流的一部分,在主攻新媒体、采编力量整合、机制创新等方面实施了一些“共性动作”。同时,淮报集团融改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投入矛盾、平台矛盾、技能矛盾决定了记者队伍建设的基本策略。第一,在投入不足以招募更多专业新媒体记者的情况下,记者没有条件实行精细化分工,只能整建制地向“全能型”的新媒体记者转型;第二,在既要保纸媒又要攻“新媒”的高强度任务面前,这种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稳步推进。
二、强“四力”的路径选择
在传统媒体向融合转型的态势下,新闻工作者的“四力”不能只适应传统的传播方式,而是要与时俱进地适应转型中的全媒体传播[1]。强“四力”是记者队伍建设的抓手,促转型是记者队伍建设的目的,把抓手与目的联系起来的,是新闻生产这一主责主业。三者构成了递进关系:记者队伍建设要紧紧抓住强“四力”,成效也首先体现在记者“四力”增强上;记者“四力”增强要以新闻生产来检验,在媒体融合语境下,要以生产高质量的融媒体产品为根本追求;只有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的融媒体产品,记者转型、媒体转型才算得上成功。
(一)发挥精品策划、拳头产品的引领作用
媒体融合发展的成效、记者队伍“四力”的成色,归根到底要靠内容、产品检验。媒体融合后如何强“四力”?淮报集团着力通过重大主题报道、融媒体拳头产品、新媒体品牌树立新闻生产的“标高”,以此发挥精品策划、拳头产品的引领作用。2019年策划实施的“八百勇士 天路筑梦”融媒体新闻行动,以寻访当年参加天山公路修筑的800多名淮安籍筑路老兵为切入点,赴新疆、上海、湖北等6省(市、区)11市,行程4万多公里,采访筑路老兵当年的筑路故事,挖掘天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累计刊发报纸整版报道54版、推送视频报道28件,得到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该系列报道也荣获2019年度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一等奖。2020年是新中国治淮70周年,集团适时启动“拥抱淮河新时代”大型融媒体行动,深入淮河流域沿线城市,挖掘新中国70年治淮奋斗史,继续在传统融合报道的基础上,增加H5、直播、短視频等多种报道形式。在新媒体产品生产上,“七十二变淮小布”品牌成为移动传播的新名片,短视频品牌“软兜视频”多条短视频点击量超1000万,MV《拖面条》荣获江苏省微视频大赛唯一的一等奖。2020年,集团又策划推出了《听·见淮安》系列短视频产品,创制MV《虾兵虾将》,短视频品牌进一步打响。通过一系列精品内容、拳头产品的引领,记者队伍做优传统报道、学习用好新媒体技能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升。在2019年度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评选中,集团共有8件作品荣获一等奖,位居设区市报社之首。
(二)发挥带队结对、学习培训的助推作用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记者看到了身边人生产的精品内容后,集团加大带队结对、学习培训的投入,助推记者全面增强“四力”。脚力是“四力”之首,现场是新闻之源。集团从2019年起创新开展“总编带队跑现场”活动,在集团各媒体平台开设“总编带队跑现场”专栏,由总编、副总编带队,青年记者参与,常态化走基层、下一线,努力采写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报道,全年发布报道50余篇,记者的脚力也得到了锻炼。为充分发挥中坚力量的传帮带作用,今年起又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以“尖兵型”记者与青年记者签约结对的形式,为强“四力”添加更多“助推剂”。在学习培训上,先后邀请江苏省记协主席周跃敏等专家学者来报社讲学,选派5批次近30名骨干前往现代快报、江苏广电跟班培训,开展首届职工短视频大赛,组织两次现场新闻竞赛活动,举行视频拍摄剪辑、微信制作讲座,努力把采编队伍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人才。通过一系列传帮带、学习培训、竞赛练兵活动,记者尤其是青年记者向学之心日炽,作风能力日强,强“四力”、促转型的成效初步显现。2018年实施媒体融合改革以来,集团成功打响了一系列战役性宣传报道,涌现出一大批精品力作,记者采写的新闻作品先后荣获赵超构新闻奖特等奖、江苏新闻奖等大奖,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三)发挥机制创新、绩效考核的催化作用
记者队伍建设离不开良好机制的保障、催化,特别是媒体融改之后,能否构建覆盖“策采编发评”全流程的工作机制,对记者队伍的成长意义重大。策划是新闻生产的“前置工序”。集团建立每周策划会、每日采前会、专题策划会“三会”机制。其中,每周策划会聚焦研讨近期重点选题,专题策划会强化采编衔接、融合报道,每日采前会对记者当日拟采写选题进行确认、评价和统筹。融媒体指挥中心对当日选题策划情况进行跟踪、指导,既调动了所有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又加强了统筹调配。考核评价是记者队伍建设的关键一环。集团落实绩效考核、佳作评选、差错管控等制度,发挥考核评选的指挥棒作用,引导记者写好稿、创佳作。在融媒体2.0项目下,记者考核分基础绩效和创优绩效,基础绩效占绩效总额的3/4,主要着眼于保证日常出版发布的“基本盘”,即使如此,仍坚持精品意识,让体现“四力”要求的佳作特别是融合报道得高分。创优绩效占比为1/4,重点向高质量的融合报道、新媒体产品和在全省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精品力作倾斜。此外,还设立年终项目制考核机制,对重大主题报道、创新性较强的融合报道项目等予以重奖。
三、记者队伍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淮报集团媒体融合改革实施两年来,记者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队伍作风得到了显著改进,走进现场,捕捉“活鱼”,成为记者的自觉行动;全媒体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除了传统报道形式外,记者已经能够生产短视频、专题片、MV、网络直播等新媒体产品;新闻生产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突出表现为前述各类奖项,以及一系列重大主题报道、融合报道的落地。就媒体融合全局来说,记者“四力”的增强,催化了新闻生产形式、内涵、水平的全面提升,检验了淮报集团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成效。
在传媒行业进入融合转型深水区的今天,党报集团必须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锐气、敢为人先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2]。淮报集团媒体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媒体融合发展意识仍需强化。一些记者对媒体融合发展的理解仍不够深入,仅能够基本准确地把握记者转型的方向,而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新闻生产模式和产品形态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需要记者站在未来的角度审视自身的使命。二是对全媒体记者内涵的认知仍需深化。在新闻生产实践中,笔者感到,记者的精力不是无限的,特别是面对繁重的新闻宣传任务,对记者“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要求很可能化为泡影。“一专”与“多能”既是记者能力的“组合体”,更是记者成长的“矛盾体”。淮报集团在实践中坚持稳步推动记者全媒体化,就是考虑到记者成长、转型的客观制约。或许,在推动记者全媒体化转型中,我们对全媒体记者的想象应该保持一定的节制。三是记者队伍建设机制仍需优化。记者队伍建设离不开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目前,全国地市党报报业集团基本处于“事业化管理、市场化生存”状态,在报业经营日趋困难、体制机制尚未根本性变革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矛盾体”。体制机制的滞后必然部分地体现为记者队伍建设机制的相对滞后,如记者身份性质、奖惩机制、工作保障机制等等。
四、结语
媒体融合发展永无止境,记者队伍建设也未有穷期。结合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记者队伍建设或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发力:一是继续加强作风建设,明确记者采制新闻产品的底线要求,同时加大精品力作的奖励激励。二是继续加强学习指导。记者是社会的瞭望者,理应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上领风气之先。要引导记者树立终生学習、持续融合的意识,加强媒体融合发展前沿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应用。三是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把记者队伍建设的机制环节纳入媒体融合发展全局去谋划,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为记者职业能力建设、职业生涯发展乃至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支撑,进而推动强“四力”、促转型走向纵深。
参考文献:
[1] 唐卓,范以锦.“四力”的内涵及融合转型中的应用[J].中国记者,2019(3):72-75.
[2] 董林.跨媒体融合 跨行业融合[J].新闻战线,2018(07):12-15.
作者简介:刘葆(1969—),男,江苏淮安人,硕士,主任编辑,研究方向:媒体新闻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