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裕
摘要:当今互联网已经在我国各行各业中都编织好了“网”,而金融行业更是借助这张网牢牢地粘在现代化发展的前沿位置。现代金融行业已经改头换面,各行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发生了巨大地变化,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更快更好地满足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中职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变革和转型也迫在眉睫。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也适用于当今中职金融类专业的发展。如果不对实践教学中的糟粕进行处理,中职金融类专业的前景也只剩下灰色。现今金融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例如:中职前有高职、大学甚至研究生等更高学历的金融人才,后有目前发展还比较滞后的实践教学模式,中职金融专业学生的生存空间非常有限,只有改变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才能让更多的中职学生将来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因此,每一所中职金融院校必须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1.中职金融类专业目前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培养计划革新不及时
现代金融行业职位类别的划分更加细化,作为中职生就是要专攻某一项技术,以求毕业后可以立马上岗,但现在很多学校的专业划分还不够细致,教学培养计划没有及时革新,很多学生学的比较宽泛,学的内容不能紧跟潮流,因此不能更精准的掌握所学知识,在实习和工作时不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能很好的适应岗位需求。
1.2线上学习资源挖掘不充分
目前中职金融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对线上的学习资源利用不充分、不合理,比如:实践教学课中,当需要视频资源时,部分老师利用互联网,随意搜集一些相关性不密切的视频,不管内容是否紧跟当前金融行业发展进度,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它们进行简单处理后交给学生自学[1],这种浮于表面的教学形式,学生无法学到实用的知识,这样的实践课程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
1.3实践教学结构设计不完善
中职类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注重社会性实践性,要求学生去相关企业实习,最终设计毕业论文,这一过程是比较单一、封闭[1]。目前,实践教学结构由不同专业课程组成,实训内容有的相互独立、互不干扰。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学校会组织一些相关的沙盘训练项目等。各科的实践内容和体系虽然比较完整,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不大,没有相互贯通和渗透,如果各科课程有重复的学习内容,也不能做到及时的更换。
1.4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基础设施是各种实践教学开展的前提,约束着实践教学成果的成形。目前一些中职学校金融类实践教学只具备单调的训练基地,并未好好结合网络和校外优秀基地资源;基于市场对人才需求,学校、政府和其他组织合作修建的公用实践基地数量也难以满足教学需求[1],现有的基地设施也比较落后,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培养学生的要求脱节,不能对中职金融类实践教学成形起到促进作用。
2.基于“互联网+”提高中职金融类专业实践能力的举措
2.1根据市场需求更新人才定位
中职类院校在制定本校金融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和专业分划时,需结合现代金融市场人才需求,及时更新人才培养计划,学校置办的金融类专业分类应更加细化,更加具有针对性,将学生培养成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专业型人才,为金融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
2.2合理利用和分享网络资源
金融类的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对金融知识掌握度的要求,在课堂上引用关联性强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对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比如学习政治经济学,可以引入一些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科学的分析社会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等。假期也可以给学生安排网络课程,让学生自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老师应鼓励学生通过网课学习,考取含金量高的证书,增强自己的从业能力。学校应构建网络学习分享合作平台,同其他办学质量高的学校进行合作,共享网络实践课程。
2.3革新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教学一体化
以往中职金融类专业的教学以及课程安排相对不合理,很少提及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理论知识。有了互联网做技术支持的金融专业,其本质并未改变,在课程的安排上,金融专业课程占比依然最大,然而,在“互联网+”金融大环境下,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应紧跟金融行业发展,根据需求合理安排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分析等课程[2],培养学生的互联网金融思维和技能。同时,根据市场中岗位特点设计对应的教学模块,让中职金融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能真正迎合市场发展需求的。再者,各专业各科目之间也应增加关联性,增强教学一体化的有效建设,避免设立相同的实践教学项目。教师也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让学生灵活地学习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具备创新潜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2.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需科学化、现代化
中職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完善,必须高质量高要求地完成,通过多渠道引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实训更加具有实战性。通过逼真的实训,让学生们对自己专业、今后从事的岗位和相关工作内容都能够得到最贴近理解和认识,同时可以设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专业技能比赛[2]。最终,通过先进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为今后进入金融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束语
“互联网+”背景下金融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对专业性强、综合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需求非常大。因此,只有中职金融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符合“互联网+”背景下金融市场的要求,才能更好的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具备综合能力后能够在金融市场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进而共同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松.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9(25):154.
[2]王微.“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分析[J].科教论坛,2020(01):97.